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做个“别人家的妈妈”
其实我们不知道,在孩子的眼中,也有那么几个“别人家的妈妈”,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妈妈像那些“别人家的妈妈”一样优秀。
儿童节那天,小女莘莘的班级举办活动。轮到她表演节目了,她一袭红色古装裙,大方地坐在古筝前,弹奏一曲《渔舟唱晚》。
手法娴熟优美,乐曲动人心弦,吸引得所有在场人都静静倾听。我在一旁为她拍照留念。看着她在台上的表现,我喜上眉梢,以女为荣。
表演一结束,在热烈的掌声中,我身旁的家长向我祝贺,夸我教女有方之类的。
虽然我口头上代莘莘说些谦虚的话,但心里确实很自豪,为女儿自豪。
可是那天回家后的一件事,却让我重新反思:
仅仅是父母以子女为荣就够了吗?孩子是不是同样需要以父母为荣?
这事还得从一块火龙果说起。
莘莘吃火龙果时,不小心掉到地上,弄得粘乎乎一片。
我刚拖干净地,便嗔怪她:“瞅你把地上弄的!妈妈刚收拾干净屋子。你负责收拾干净。”
莘莘边看动画边撒娇地说:“不嘛,妈妈帮我打扫。”
“凭什么?你自己弄脏的。”
“家里的地不一直都是妈妈打扫的嘛。妈妈不就是帮我们做事的吗?”她满口理直气壮。
这话让我听了觉得不顺耳,追问道:“那你告诉我,在你眼中,妈妈是什么概念?妈妈是用来做什么的?”
她不假思索地答:“妈妈就是做饭、扫地、洗衣、买菜……的呀。”
说完,她继续没心没肺地看电视。
我却已经被她的话击中了,像点了穴似的,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一股深深的悲哀从内心深处升腾。照莘莘所言,在她的眼中,我就是一个保姆的代名词!
可是曾经,自己也是个职场精英啊!
我不甘心地问:“莘莘,在你眼中,妈妈就只会这些吗?”
她头也不抬地说:“嗯。那妈妈还会什么?我怎么不知道啊!不过我知道我们同学有的妈妈可厉害了,
比如说吧,童童的妈妈是设计师,会设计高楼呢。子言的妈妈还是警察呢,肯定好帅气。
我最崇拜警察了!长大了我也要像子言妈妈一样当名女警察。”
一瞬间,伤由心生。没想到,我的孩子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但她却在羡慕“别人家的妈妈”,而自己的妈妈只是她眼中一个做饭扫地的人。
之前,我也曾想复出职场江湖,但一直都未下定决心。因为不放心莘莘,毕竟她才上小学,她的生活、学习都需要我的照顾。
但那天莘莘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作为妈妈,真的只做孩子的保姆式妈妈就是最好的吗?
还是,孩子也需要妈妈有所作为,是她眼中崇拜的对象,她也想以为我荣呢?
事有凑巧,不久后,一位编辑朋友知道我以前发表过文章,向我约稿。如果是以前我可能会拒绝,毕竟搁笔几年了。
但这次我欣然接受了,并以最快的时间写好稿子交给她。没想到,那篇稿子居然顺利通过了。
不久后就收到了样刊,当莘莘在杂志上看到我的名字,像发现了新大陆,惊呼道:“妈妈妈妈!这是你写的文章吗?上面有你的名字耶!”
我带点得意地说:“对呀!当然是我写的。你以为你老妈真的只是个会做饭拖地的老妈子啊?”
小丫头听出了我话里的意思,上前搂住我的脖子撒娇:“妈妈好厉害!原来我妈妈是作家啊!我太崇拜你啦!”
我哭笑不得。前段不是还崇拜别人的妈妈吗?
不过,听到孩子真心的话,我还是非常开心。在心里暗自决定,我不能再做她的保姆妈妈了,我要拾起笔,重新写我喜欢的文字。
我要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妈妈,只为,也让孩子高看一眼她的妈妈,期待有一天莘莘也以为我荣。就像我一直以她为荣那样:
当我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
当莘莘成为我的第一读者,喜欢上我写的童话;
当她把有我的文章的儿童杂志送给小伙伴,总不忘自豪地说一句:“里面有我妈妈写的故事哟!”
有一次莘莘说:“妈妈,我好好崇拜你啊!我想好了,等我长大了,也要当个作家,像你一样。”
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总算不再是莘莘眼中只会做饭扫地的老妈子,而是成为了她的骄傲。
终于,我们母女可以——彼此为荣!
我在想,父母与子女,应该是一棵果树与果子的关系吧。
果树为有饱满而红艳的果子而自豪;同样,果子为有如此挺拔而强大的果树而骄傲。
我们不能只要求孩子优秀,只求以孩子为荣,而应该彼此,为荣!
要知道,妈妈们闲来无事聚在一起,滔滔不绝地讨论孩子的话题时,孩子们凑在一起,也会谈及他们眼中的父母。
孩子眼中也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评判出几个“别人眼中的妈妈”,也会遗憾“为什么我的妈妈不像谁谁的妈妈那样呢?”
就像我们也时常叹气“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呢?”
问问孩子,他眼里的妈妈,是什么?相信,每个孩子的眼里,都有一个不同的妈妈,都会给妈妈下一个不同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