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主人公的职业透露了宋代社会的一个细节:在宋代市井的夜市上,估计会有卖烧烤猪肉片的,因为主人公就是专门提供原料的。可以想见,当时繁荣的市貌和细致的社会分工。
饶州细民萧七,居于双碑下,能批炙猪肉片脯行贾,以取分毫之利,赡育妻子。
庆元三年十月十九日晚市罢,归家吃饭,洗足而寝。至三更,忽厉声叫喝,初无病疾,俄顷长逝。妻拊胸痛哭,不知所为。后三日,邻巷黄婆梦白发老人曰:“萧七因不合突犯殇神,致掇死祸。”黄婆曰:“然则今当如何?”老人曰:“教他妻去柴主簿宅借《佛顶心经》,读僧忏解乃可。”黄寤,次日拂晓,走告其妻。
询柴宅,只在城隍庙背,素有此经板,求而得之,顾工印造千本,请两僧看读。又三日,萧妻梦夫交话,历历如存,云已沾功果,将遂超生,悲诀而去。(右三事皆胡九龄说。)
【白话语音文字版】
饶州(江西鄱阳)城有个小百姓叫萧七,他住在双碑下面,是做批分猪肉片生意的,这些猪肉片都是用来做烧烤的原料,他干这个也就挣个微利,以此养着妻子和孩子。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年)十月十九日晚上,萧七收摊后回家吃饭,洗过脚后睡觉,夜里三更之时,他忽然厉声大叫。他身体本来是没毛病的,但很快的,他竟然去世了。妻子拊胸痛哭,不知怎么办才好。三天后,萧七邻巷有位黄婆婆梦到一白发老人跟她说:“萧七不该唐突冒犯殇神,以致自招死祸。”黄婆问:“那现在该怎么办?”老人说:“你教萧七的妻子去柴主簿宅上借《佛顶心经》,并请僧人来读经、忏悔、解冤,这样才行。”黄婆婆醒了。第二天拂晓,她跑到萧七妻子那里说了夜里做的梦。萧妻去打听柴主簿家宅在哪里,原来就在城隍庙的背身,主簿家原来就有《佛顶心经》的经版,经过请求,萧妻得到经版,马上找来工人印造了千本佛经,还请来两位僧人看读念诵。又过了三天,萧妻梦到丈夫来跟她说话,场景历历在目,就像是丈夫还活着时候的样子,萧七说已经得到了妻子请僧人念诵佛经的功果,马上要超生了,最后他伤心的跟妻子诀别而去。这事儿是胡九龄说的。【祥宏点评】:殇神,应指那些未成年或者非正常死亡人的鬼魂,所以这样的“灵魂”多带怨气,伤害力也强;双碑,应是宋代饶州城里的地标,不能确定是现在哪里;萧七的工作让人联想到宋代的“夜市”,烤猪肉片应是当年夜市上的快消品,萧七就是为各摊主提供切分好的烤猪肉片原料,就是个加工的活,利钱应该很低;故事又说到洗脚,《夷坚志》多次讲到宋代人大多会洗脚,这是当时人们的养生观念;《佛顶心经》,不能确定是哪部佛经,有关联的可能是现在流行的《心经》、《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等等;柴主簿家里有《佛顶心经》的经版,让人想看到宋代雕版印刷的发达,普通人家都会有些常用的经版。从萧妻印了千部佛经来看,《佛顶心经》应该不长;萧妻通过请僧人诵经,超度了丈夫,这也是当年常见的社会场景。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8-《夷坚志》中的“佛法感应”事件)(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