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地理课在墓地上,约吗?

导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扫墓为传统活动。但你知道吗,其实墓地里还有不少地理知识。今年清明节来墓地上地理课,约吗?

1

古墓丽影

墓地里有地理知识可不只是个噱头,这不,在2014年的浙江高考卷中就出现这么一道“丽影”。

例1 西夏王陵

(2014浙江高考第7、8题)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7:C    8:B

【解析】7、本题主要考察了内外力作用。8、本题以陵墓的选址为切入点,考察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

神秘的王朝都城怎么修建皇家陵墓呢?

相信在地理课上,你为水稻种植分析过地理位置,为工厂选址出过主意,为公路选线有过比较判断,那么陵墓的选址你懂吗?其实,题目都已经告诉你应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答题只需读图即可,但你又可否知道为何这样选址吗?

但深埋于地下的墓穴怎么找到,现在很多还通过了技术手段。比如新疆那热德大墓。

例2:那热德大墓

新疆文物局利用无人机遥感在考察上有重大发现,在地面完全看不出的新疆那热德大墓遗址结构,却在遥感图像上清晰地显现出来。下图为新疆那热德墓葬遗址遥感图(图中内圈直径50米,中圈直径74米,外圈直径114米)。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在地面看不出那热德大墓遗址结构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地形起伏较大    B.风化侵蚀影响

C.河流沉积覆盖    D.滑坡物质覆盖

6.与无人机遥感相比,在航天遥感野外考古中的主要劣势是

A.飞行不平稳    B.探测范围小

C.机动性弱    D.飞行时间短

【答案】

B     C

【解析】

5.根据图片判断,遗址分布在戈壁沙漠中,地形起伏较小,滑坡问题少,A、D错。位于干旱区,河流少,以风力作用为主,C错。在地面看不出那热德大墓遗址结构的自然原因可能是风化侵蚀影响,B对。

6.航天遥感的遥感器安装在航天器上,运行轨道是固定的。无人机受地面人员遥控操作,飞行线路灵活。所以无人机遥感在野外考古中的主要优势是机动性强,C对。 受气流影响,飞行不如航天器平稳,A错。探测范围小,飞行时间短,B、D错。

其实,很多陵墓,现在都成了旅游景点。

例2 曹操墓

《三国志》有明确记载说曹操死在洛阳,葬在邺城。现在的临漳、磁县和安阳县分属两省,隔河相望,距邺城很近,又有与西门豹祠相关的遗迹,两省都认为曹操墓可能在自己省内。 

我国“陵墓旅游”的模式基本成熟: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古建筑、古园林、古文化艺术的荟萃地;引发人们对先辈亡灵的追思;气氛庄严肃穆,易使游人产生心灵震撼。 

   (1)曹操墓位于安阳城的______ 部(填方位)。安阳县地处三省交汇,西有______山脉作屏障,东是华北平原。(2分) 

   (2)相争曹操墓的“两省”是指河南省和 ______省。(2分) 

   (3)安阳拟把曹操墓地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根据材料,结合示意图,试对曹操墓地高陵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6分)

【答案】

(1)西北  太行(2分)    (2)河北(2分)    (3)(6分)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附近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好,但与临近的旅游

景点有雷同;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陆路交通便利;接近我国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客源市场较好;安阳附近已建设旅游活动的基础设施。(答对3点得6分)

2

墓地风水

我国古代墓葬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墓址的选择要看风水。风水之术也即相地之术,核心即是人们对居住或者埋葬环境进行的选择和宇宙变化规律的处理,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理论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的区位选择理论或空间规划。

依山傍水,青山绿水是人们普遍向往的优美环境,也是好墓地的基本原则。埋葬要选择有生气的地方,即所谓风水宝地。中国强调“事死如事生”,选择墓地很多时候跟选择阳宅有相通之处。

自然要素

风水选址

地理原理(部分与阳宅同理)

气象

气候

藏风、避(寒冷的)风、聚气:外山环抱

使温暖不冷(同阳)

无不向南:重视阳光照射

缺少阳光会生病甚至死亡(同阳)

穴吉而温:背阴向阳

气候温暖(同阳)

地形

山地

前朱雀:前有开阔地和池塘

后玄武:后有数重山峦

左青龙:左有低矮山峰

右白虎:右有低矮山峰

遮挡北风;有安全感。

形成群山环绕、别有洞天的生态。(同阳)

水文

地表

曲水环抱,水质洁净(阴宅重山,阳宅重水)

凸岸沉积,利与农业;保证湿度。(同阳)

地下

要求地下水位低

避免浸渍尸体

水质

甘甜为上,辛咸次之,酸苦最下

预防疾病

土壤

墓葬要求细腻坚实,黑土不吉

黑土有机质多,对保存尸体不利

生物

水土深厚,草木畅茂、苍松翠竹,禽兽繁盛

注重环境优美(同阳)

矿产

避开矿山、矿泉

避免开矿毁墓;矿泉浸棺,最易朽骨。

风水学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一种有关环境与人的学问,一种有关阴宅和阳宅、理论与实践系统的理论。从现代科学理论来看,风水学是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宇宙星体学、地球磁场方位学、气象学和人体信息学的合一的综合性科学。

但过于相信风水,而忽略了人的自身努力、奋斗,就得不偿失了。

3

陵寝旅游

一、古代陵寝的沿革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等形式。

(一)在原始社会,葬仪极简

《礼记.檀弓》中曰:“古也,墓而不坟。

(二)、奴隶社会,厚葬盛行

到了奴隶社会,则厚葬盛行,而且出现了残酷的人殉制度,车马也是常见的殉葬之物。大约从周代开始,出现“封土为坟” 的做法。根据《周礼》记载,当时“以爵为封丘之度”,即按照官吏级别大小决定封土大小,当然天子、诸侯陵墓的封土无疑是最大的。周代陵墓集中分布于陕西咸阳以北,封土多为平顶方锥体,故名“方上”。

(三)、秦汉两代的高冢大墓

秦汉时期,帝王陵墓依然都取“方上”形式,尤以秦始皇陵最为典型。但不管是地面的封土还是地下的建筑,秦汉皇陵都规模宏大,随葬品也极为空前。如秦始皇陵兵马俑震惊世界。西汉帝陵中的“黄肠题凑”木棺椁,以及汉代开始出现的砖石墓室,都是中国古代墓葬制度划时代的大变化,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

(四)、唐代“因山为陵”

到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平地筑高坟太劳民伤财,改为“因山为陵”,就是利用天然山丘作为陵墓,把地宫掘进山里去。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尊严,又能防止盗墓和水土流失。李世民的昭陵和李治、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都是这种形式。

(五)、宋代恢复“方上” 形式

宋陵规模较小,但设集中陵区。北宋陵集中在河南巩县,南宋陵集中在浙江绍兴。宋陵虽然恢复了秦汉时期的方上形式,但不是简单重复,在陵园布局和地形选址等方面也有其自身特点,而且“方上”的规模要比秦汉时小得多。

(六)、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明清两代陵寝制度大致相同,都选址于“风水宝地”,设集中陵区。每一陵墓都由宝顶、方城、明楼、祭殿组成。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砖城内填上土,使其高出城墙成一圆顶,即为宝顶;宝顶围以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宝城前建方城明楼,结构复杂而豪华。

二、陵寝的旅游价值 

(一)、科学文化价值

(二)、历史价值

(三)、美学价值

三、我国著名陵寝

1、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临潼骊山北麓,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秦王赢正继位后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直到公元前210年去世,前后历经37年。就单一陵墓而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1974年,在其附近发现兵马俑随葬坑,目前已挖出俑坑三个。一号坑最大,发掘出与真人真马同样大小的武士俑和陶马6000余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战阵军容。这一发现引起世界性轰动,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壮观的考古发现”,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

2、汉帝陵

西汉帝王及重臣陵墓多在咸阳北原及长安附近。西汉也如秦代一样,大规模的修建陵墓。汉制以每年赋税的1/3用于修陵。西汉帝陵创“陵邑”制度,迁天下豪富居之,为帝王守陵,并首开石像生之先河,即在神道两侧置石人、石兽。

汉代帝陵中以汉武帝茂陵规模最大,位于兴平县境内。霍去病墓作为茂陵的陪葬墓,在茂陵东面,墓冢以岩石砌成祁连山的形状,以纪念霍去病征战匈奴、屡建奇功。墓前有一组大型纪念性的雕刻,包括“马踏匈奴”、石人、卧马、卧牛、伏虎等14件。采用圆雕手法,雄浑古朴,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东汉帝陵集中于洛阳北面的邙山,规模较小,取消了陵邑制度,墓前立墓表,设石像生,墓室内墙壁多有画像或雕像。

3、唐朝帝陵

唐朝国力强盛,重新开始修建巨大的陵墓。唐陵分布在陕西礼泉、三原、乾县一带。唐陵不再采用堆土为陵的办法,而改用“因山为陵”,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型的“石像生” 仪仗队石刻已经基本形成。此外还有众多的碑石,成为我国唐朝书法艺术的荟萃之地。唐朝帝王陵墓也如汉代,以“功臣密戚、德业佐时者陪葬”,形成庞大的陵园。

唐陵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规模最大,位于陕西礼泉县境内的九?山。昭陵原有辉煌的地面建筑,还有著名的“昭陵六骏”石浮雕,以纪念李世民南北征战的开国功业。六匹骏马都是李世民生前征战时的坐骑,六骏浮雕造型极为生动传神,姿态矫健,在我国美术史上久负盛名,可惜已被破毁。

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位于陕西乾县梁山北峰,是唐代关中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和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座陵墓。陵前神道除有华表和石像生之外,还有石碑两方,其一为《述圣记》碑,由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是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另一方为无字碑,按武则天遗言“己之功过由后人来评不看文字”之意而立。

4、宋代帝陵和西夏王陵

宋代包括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帝王陵集中在河南巩义洛河南岸台地上,葬有北宋七帝及太祖之父赵弘殷之墓,故为七帝八陵,每座帝陵的周围还有皇后陵和一些王公、大臣的陵墓。南宋陵位于浙江绍兴。

与宋代约同时代,在我国西北宁夏一代,有一个党项羌族建立的大夏政权,宋称之为“西夏”。西夏王陵有8座帝王陵园和70余座陪葬墓,分布在今银川市西贺兰山东麓。这些陵墓的封土呈圆锥形,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在我国帝王陵墓中别具一格。

5、元代帝陵

成吉思汗陵只是一座纪念性的陵墓,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的伊金霍洛旗。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清水行宫,按其生前所嘱,遗体葬于鄂尔多斯。但其真正的陵墓原址,一直是历史疑案。今存之成吉思汗陵建于1954年,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廊庑相连而成,具有鲜明的蒙古民族风格。

6、明代帝陵

明代帝陵分为三处:

一为明孝陵,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紫金山南麓。

二为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南麓,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除代宗朱祁钰以外十三帝的陵墓

三是景泰陵,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景泰陵,在北京西郊海淀区玉泉山北麓。

7、清代皇家陵寝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清代皇家陵寝主要有关外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

关外三陵是清王朝入关之前的皇家陵寝,指新宾的永陵、沈阳的福陵和昭陵。永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父亲和祖辈的陵墓,又名兴京陵;福陵是努尔哈赤和孝慈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因在沈阳东郊,又称东陵;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因在沈阳北郊,又称北陵。

清东陵在河北遵化马兰峪,距北京约125千米。因在北京以东,故名东陵。东陵有帝陵5座、后陵4座、妃陵5座、公主陵1座。五座帝陵分别是孝陵(顺治)、景陵(康熙)、裕陵(乾隆)、定陵(咸丰)、惠陵(同治)。诸陵中孝陵为主陵,地面建筑以慈禧的定东陵最为考究,地下建筑以乾隆的裕陵较为壮观。

清西陵在河北易县,距北京约120千米。因在北京西南,故名西陵。清西陵中有四座帝陵,即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西陵四帝中,以雍正的泰陵规模最大,嘉庆的昌陵建筑尤为富丽堂皇。此外还有一些王公、皇后、公主等陵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