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
根据徐凯文老师在《空心病价值观与基础教育》这一系列讲座提到的,针对青少年心理危机,我国目前已经开展了哪些工作?针对这一内容,我们学校基础教育也要从徐凯文老师提到的这六个方面入手,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一.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行动,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首先要有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求助行为。
·通过各类媒体对青少年儿童及家长、学校老师加强心理健康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身心同健康”的意识,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里还包括生命教育,亲情教育,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家人,爱国爱民的意识,培育积极心理品质,积极的价值观带来的积极心态。
二.主动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人类是必然会受环境影响和塑造的。
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家庭的小环境,也包括学校的中环境,更包括国家社会的大环境。好的、正面积极的环境能使人健康;坏的、负面的消极的环境会产生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心理健康,从娃娃抓起的社会环境。学校、村(居)委会、妇联、关工委、共青团等机构和组织密切关注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完善教师或家长暴力行为、学生欺凌行为、儿童青少年受虐待问题的举报渠道。
引导家长传承良好家风,关注自身和子女心理健康,依法履行监护责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子女健康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为儿童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学校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各级各类学校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两个一”行动,即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一小时体育运动,并组织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
四.学校主动关爱重点人群
·学校对面临升学压力的初三、高三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对贫困、留守、流动、单亲、残疾、遭遇校园欺凌、丧亲等处境不利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必要时开展心理干预。
五.提供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来提升心理健康维护的能力。
教育部门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培训,进一步建设完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及12320公共卫生热线,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等,提升专业服务质量,并向儿童青少年广泛宣传热线号码,鼓励其有需要时拨打求助。
六.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中心等,加大了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专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配置力度。高等学校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切实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一些地区专、兼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已经达到数千人。
以上是徐凯文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的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方面开展的工作。这些工作在大中城市可能开展的比较好,但是在我们这些中小城市学校已经乡镇学校,这些工作还要进一步重视。
我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师,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健康中国行动》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的要求,科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并做好学校重点学生的专业心理辅导工作。
感谢徐凯文老师对我们心理健康工作的指导。我作为一名普通初中老师,针对目睹的儿童青少年现状,我会按照《心理咨询伦理》要求,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奉献我微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