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奇——铜人的前世
通过这些医案故事,让大家了解,真正的中医到底是怎样看病治病,包括四诊合参的思维方法,八刚辩证的推理过程,加减化裁的组方技巧,以及修合炮制的制药水平。
宋代王惟一制作的针灸铜人
上一讲,给大家讲了乐氏中医在北京的老药铺同仁堂的成立,开业当天有很多不识字的老北京人,误把同仁堂听成了铜人儿堂,很多人误把这同仁误认为这个铜人儿,也不为过。因为在中医的发展史上,这个针灸铜人,它的历史和名气,那可要比同仁堂药铺大的多。
王惟一
针灸学的混乱
针灸铜人就是就是中国古代中医学习针灸用的,一个铜铸的人体模型,跟真人是一般大小,是用黄铜做的,它就相当于现在医学院里头的人体解剖模型。
北宋的国力还是偏弱的,别看国力偏弱,当时的皇帝都特别注重医学,发现很多关于前朝留下的关于针灸的书籍,里面是错误百出,特别容易对学医的人产生误导。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为了改变这种现况,当时的皇上宋仁宗赵祯就给官拜尚药奉御的一位中医大家王惟一,下了一道诏令,仁宗皇帝责成王唯一负责去解决针灸书籍里面的一些错误的东西。王惟一奉仁宗的次旨,编纂了一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部书一共是上中下3卷,仁宗一看后,说你这书写的挺好,论述的也很精辟,但是这里这光有理论,没有实践。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针灸水平在实践
咱们很多老百姓也去医院里面扎过针灸,我们扎针灸的时候,咱们自己心里也有个评判,这个大夫扎的好,那个大夫扎的不行,为什么说这个大夫扎的好? 扎完管用啊! 针下去以后我们就有感觉,酸痒胀痛麻,但那个大夫扎完了以后,什么感觉没有,所以扎完针,对针感好的这个大夫,就说他针灸水平高,对于针感不行的那个,咱就说他医术不精。
大夫扎针灸怎么才能做到针感好,认穴准,很重要的就是实践。大夫学针灸的时候怎么练?在自己身上找穴位,在自己身上扎针,都是这么练的,谁练的多,谁练的勤,谁的悟性好,他长进就快,有句老话说的好,叫熟能生巧。针灸这个东西,包括中医把脉,想要提高水平,还要靠勤动手,还得靠在人身上扎,你光看书那是学不会针灸的。
宋仁宗下令造铜人
宋仁宗看完王唯一这部书以后,觉得这部书写的挺好,但是光有理论没实践不成,于是就给王唯一下了一道诏令,让王惟一制作针灸的铜人模型,让学医的人好去练,这就是咱们中医的铜人的来历。
公元1027年,王惟一终于做成了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身高不相上下,铜人做的非常精致,外壳能拆,胸腹腔也能打开,能够看见肚子里面的五脏六腑,肝心脾肺肾,胆囊小肠胃大肠和膀胱。
在铜人的体表刻着人体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每条经络上面每一个穴位,也都有详细的标注,也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来刻的。这两个铜人做好以后,一个放在翰林医官院,一个放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里头。
这二个铜人在宋代,中医针灸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后发生的宋金战争,铜人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针灸铜人的命运又是如何?敬请关注下期----铜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