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的《将进酒》被改过,李白原文不仅不狂,反而有些心灰意冷

《将进酒》是李白经典的古风代表作,其中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尽显诗人狂傲本色。因为当中蕴含的“正能量”,历来为人传诵称道。

但是,随着这首诗的“敦煌古本”在网络走红,网友们发现:这一句充满“正能量”的诗,有可能并不是李白所写,并且取代它的还是一句令人灰心丧气的“天生吾徒有俊才”。

新、旧两人版《将进酒》,不但诗句不尽相同,连诗的标题都不一样。古本《将进酒》名为《惜罇空》。这一首被网友们评为“狂炸天”的古本《将进酒》,究竟和现行版有哪些不同呢?

一、敦煌古本“《将进酒》”——《惜罇空》

《惜罇空》/《将进酒》——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床头(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云(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罇空对月。

天生吾徒有俊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玉帛(馔玉)岂(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复)醒。

古来贤圣皆死尽(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这一首诗,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敦煌古本,共有三篇,编码分别为P2544、S2049和P2567,出土时间大约在1900前后。其中P2544、S2049的抄本被认为错误较多,因为誊抄者的文化素养较低。比较可信的是P2567,其原文如前。

这个版本的标题为《惜罇空》,与现行版本最明显的区别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变成了“天生吾徒有俊才”,以及“古来圣贤皆寂寞”变成了“古来贤圣皆死尽”。另外,古本中还少了一句“将进酒,杯莫停”。

网民因为古书中的“死”字,感到十分“惊艳”,于是大呼李白原作被“埋没”。事实上,联系前后文进行分析,发现“古本”可能远不如大家想的那么“狂傲”。

李白《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因为现行版本中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对前途充满希望的感觉,因此不少学者判断它创作于开元年间。

但是,从古本的“天生吾徒有俊才”来看,李白其实是在哀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施展。再加上诗作出现了岑夫子、丹丘生二人,他们与李白交往的时间是在天宝三年前后。

所以有学者断言,这一首诗必定是创作于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人生失意之时。李白当时感觉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全无用武之地。

于是借酒浇愁,并用“古来圣贤皆死尽”证明当圣贤毫无意义,还不如当一个酒徒。李白创作这一首诗,起因是他想喝酒,但是酒杯空了。

喝得正起劲儿,没酒了。于是赋诗一首,劝说主人你看那黄河之水天上来,滚滚向西不回头。你看到明镜中你的自己,早上还是青丝,晚上已经白了头。

在浩瀚的江河面前,人类的生命何其短暂?当上了圣贤又如何呢?一朝忽然死了,名字就被人遗忘了。不如去做高阳酒徒,喝个痛快。主人家怕没钱喝酒吗?把我的五花马、千金裘都拿去换酒,赶紧的!

所以,这首诗叫《惜罇空》再恰当不过了。叫《将进酒》却有一些奇怪,因为这个名字出自于汉乐府《饶歌》,而那一首歌除了“将进酒”三个字,后面讲些什么都搞不懂。

最终,学者们通过对诗文本身的分析,对手稿出现的年代分析,以及根据唐、宋两朝诗歌用韵的分析得出了标准答案:《惜罇空》才是最接近李白原稿的作品。

不过,这并不能证明《惜罇空》就一定李白最初的手稿。这仅仅只是证明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将近酒》,是成形于宋朝的修改之作,连诗的名字“将进酒”三个字也是宋朝才有的。

二、李白“三托”友人制作诗集

那么,为什么《将进酒》会出现古、今两种版本呢?根据唐代旧书中记载,原来李白生前曾经三次把自己的诗稿交托给友人,请他们代自己制成诗集。

第一次是在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托友人魏颢帮他作全集,结果因为“经离乱,白章句荡尽”。也就是说,李白的诗作原文基本散失光了。后来,魏颢上元末在绛州偶然搜集到李白的作品才制成一套《李翰林集》。

第二次是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江夏这个地方,把自己的手稿交给了一个叫倩公的人。但是,从此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第三次是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在临终之前托给了李阳冰。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相对可靠。但是他拿到手稿后,同样因为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

后来编成的《草堂集》,里面九成都是从别人处抄来的,并且这个《草堂集》的原本,后来也失传了。

在这种情况下,宋人作《河岳英灵集》的时候,也只能在民间去四处收集李诗残本。因此,并不是《河岳英灵集》的作者故意要修改李诗,而是找到的就是残篇。

再加上古代印刷业不发达的时候,诗集全部靠手抄,而抄诗的人本人文化程度不高,出现了许多错误(譬如敦煌古本中的,P2544、S2049),就不得不改了。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人分析说宋人之所以要修改古本《将进酒》,还和宋朝诗歌用韵与前代不同有关。比如,古本中“请君为我倾”,后来被改成“请君为我倾耳听”,加了两个字,就是因为押韵的规则变了。

而“古来贤圣皆死尽”,宋代士大夫嫌弃太“直白”、“粗鲁”,于是改成“寂寞”(也有改成寂寥的)。不过,总体上来说,和后面一句“唯有饮者留其名”不搭。“床头”改为“高堂”、“玉帛”改为“馔玉”大致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效果也显得还不错。

结语

从前以为李白的诗歌被人修改,仅仅是因为历代文人“手痒”,如今看来倒是有点冤枉了他们。李白死于安史之乱结束的上一年,他在生前三次把手稿交托给别人,最后都因为战乱散失

敦煌出土的古本虽然比宋代的版本还早了二百年,但是距离李白生活的年代,至少也差了一百年以上。所以后代的文人,只能得到他诗稿的残篇。

集宋人智慧结晶修改而成的这一版本的《将进酒》,虽然没有“古来贤圣皆死”的痛快与决绝,但是好在改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昂扬上进的正能量。成功消弭了古本诗歌中作者因被“赐金放还”带来的“怨气”。让这首古风可以适应更多的场景,对扩大它的传播面,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不过,即使没有“天生我才必有用”,仅凭着开头“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惜罇空》依旧是一首气象阔大,想象力夸张的绝妙好诗。

假使有朝一日能找到失传的《草堂集》,又不知会有什么颠覆性的发现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