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散文推荐」赵利民|过去时光难忘怀

作者简介

赵利民,男,汉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爱好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公众平台发表文学作品,现任山西省侯马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过去时光难忘怀

人常说:“五十知天命,而不庸人自扰之。”前几天,同学母亲出殡,回了趟老家,见了村里许多同学。大多已两鬓斑白,有的已经谢顶。漫漫人生路,伴随着时光流失,大家的容颜渐渐老去。终于明白了一切都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生活本来就是现场直播,不能彩排,不能重来。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日历,越翻越轻,越过越薄。

过了知天命之年的我,对于年龄的敏感程度尤为强烈,仿佛时间的风轮在自己头顶加速地旋转。只是做人谁敢不服老?哪个又不怕老?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给了人们太多的无奈。也许,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一些说不出口的秘密,比如挽不回的感情,触碰不到的梦,难以忘记的爱。岁月的沉淀,过去的往事,一幕幕的拉开,飘零的思绪,让我感慨万千。慕然回首,时光匆匆,似水流年,如风飘零,逝去的日子里,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有冷、有暖,不仅有无尽的失落,更能捕捉到片刻的美好时光。当一切都过去了,我们总以为还有时间去努力。却忽略了岁月的脚步,发现再也回不去了。过去的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

停舅家

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经济极为困难,孩子们最喜欢走亲戚。因为到亲戚家,不仅能够饱餐一顿,而且可以吃些好吃的。因当时家庭情况都不富裕,一般大人走亲戚是不带孩子的,免得亲戚们看见孩子为难,除非逢年过节,或者亲戚家有红白喜事。

记得我六、七岁的时候,一天。我正在家里玩耍,我二哥说母亲叫我,一起走舅家,当时,别提我心里多高兴了,马上换了身新衣服,跟我妈妈一起走舅家。到了舅家,天快黑的时候,妈妈吃完饭,把我留下,她自个回去了,刚开始觉得挺好,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妈妈不在身边,谎称肚子疼。不肯睡觉,外祖母没办法,叫他们邻居一个会推拿,我叫妗妗的妇女给我看肚子,妗妗揉了揉肚子,说没什么毛病,可能是我第一次出门,不太习惯。后来慢慢习惯了,在舅家停了大概一年多时间,因为要上学,才回来。

说实在话,那段时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当时,外祖母已经70多岁了,基本不参加生产队劳动。外祖母平常一个人在家,大姨夫给我外祖母家顶门立户,远在甘肃徽县工作,过一段给外祖母寄些钱,外祖母每天变着法给我做些好吃的,陪着我玩耍,我三姨村里五天一集,外祖母常带我赶集,并在集上给我买些好吃的。有些孝敬我外祖母的晚辈,给外祖母送的好吃的,也大多是我吃了。我从外祖母家回来后,都说,我比以前身体好多了。后来,我才听我三姨说,我之所以在舅家停,就是因为我小时候身体非常弱,吃饭又非常挑剔,经常生病,外祖母才告诉我妈妈,让我在她家停一段,补养补养身体。

养兔子

我上小学以后,那时候,学生放学、星期天从来不补课。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家里养兔子,我也告诉父母想养兔子,父母欣然同意。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放学后,确实没事干,多少增加点经济收入。于是,在我们家屋檐下的台阶上,用砖块垒了两个兔子窝,买了几只兔子。每天放学后,与同学们三五成群,到地里割草,成为我的一项任务。不仅放学有了事干,而且结交了不少同学朋友。遇到下雨天,地里不能割草,就从我们家院里长得葵花杆上,拽几个叶子临时救急,遇到连阴下雨天,葵花叶子几乎全被我拽光,只好用麦溢(扇麦吹出来的碎麦草)拌些麦麸将就。兔子喜干怕潮湿,下雨天,没有青草,雨水常常飘湿兔子窝,加上圈粪不能及时清理,常常有兔子死亡现象。记得我养兔子时,第一个兔子死亡后,我站在我们家屋檐下的台阶上,心疼得放声大哭了一中午,小心翼翼地把死亡的兔子,埋在院里的一棵楸树下。

兔子繁殖特别快,一月一窝,慢慢,屋檐下,垒满了兔子窝,又听同学们说,兔子窝可以打地窖。冬暖夏凉。只是兔子窝要比地面稍高些,下雨天用塑料布盖住,千万不能把水,钻进去。兔子大了之后,大部分,交给了土产门市部,我养兔子直到我到外村上学为止。虽然收入不多,但多少为我上学买文具,助了一臂之力。

文学写作

有时候,想起自己文学写作,所走过的路程,自己都觉得可笑,单凭学生作文课,写了几篇比较好的作文,就异想天开,做当作家的春秋大梦。老实说,我还真是想了,而且的的确确,付诸行动。到了初中,大部分同学,害怕上作文课,我却非常期待。也许虚荣心在作怪,因为大凡作文课,语文老师会表扬上次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甚至给同学们朗诵优秀作文,几乎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中,每次都有我。当然。老师还要布置本次作文,作文布置后,大多同学熬煎得无法下手,我却跟没事人似的。看看闲书,报纸,搜寻有关资料,到了晚上,夜深人静,提纲列好,一挥而就,有时候,常常熬到晚上三四点,甚至天亮,反正不写完,绝不睡觉(现在也常常有这种情况)。有时候,临写时,放在桌子上的开水,都忘记喝了。有一次,我给我大哥说到这种情况,我大哥笑着说,人家废寝忘食,你这是废寝忘喝。

到了清河中学后,有一天,到我们班主任办公室,见到一套当时《山西青年》主办的“刊授大学”文学写作教材,我看后,爱不释手。老师说,我如果感兴趣,教材可以卖给我,我记得总共十三本,十一块钱。我高考落榜后,计划在家里业余搞文学写作,那时候,书不像现在这么容易买到,再一个,家里经济也不允许。我高中的班主任陈增福老师非常支持我搞文学写作,答应给我从清河中学图书馆借书。我们村有个叫王保师的老师,当时在清河中学教英语 。每一次星期天,我把陈增福老师帮我借的书读完,交给王保师转给陈老师,然后陈增福老师再根据我要读的书单,从图书馆借下后,让王保师给我捎回来。我记得我读过《鲁迅全集》,《散文选刊》、《小说月报》、还有一些世界名著等。而且还参加了《文学青年》刊物函授文学创作班学习。

因为在村里,看书、写作只能放在晚上、下雨天,虽然写了不少,仅仅发了两篇豆腐块文章,一首类似打油诗。记得有一次给《青春》文学杂志投稿,退稿信写道,生活阅历较浅,缺乏人物心理描写……

后来,我二哥大学放假回来,也对我说,要想搞文学创作,必须过了四十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有东西可写。才慢慢降温了我的文学写作热情。

人力拉耙

农村有句谚语:“处暑不带耙,误了来年夏。”意思是,节气过了处暑,就开始耙磨土地,及时收墒,否则,影响来年收成。我高中毕业后,正是我们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我母亲因脑血栓初愈,身体非常虚弱。姐姐出嫁,两个哥哥正在上大学,弟弟还在上初中。全家基本就是我父亲一个劳动力。家里没有牲口,我父亲性格非常刚直。尽管家里极度困难,但非常有骨气,从来不欠人情债。收完麦子,父亲领上我,扛着铁锹,一锹一锹,把我们家十亩多地,全深翻一遍(有时哥哥、弟弟们放假也参加)。到了处暑以后,深翻的地,需要耙磨,特别是刚下过雨以后,太阳出来之前。就要及时收墒,否则,地皮很快就干了。父亲带着我,扛着耙,拿上绳子、铁锹、筐子,到了我们家地里,往筐子里装多半筐土, 放在耙上,我和我父亲,一人拉耙一头,一人一根绳子,放在肩上,吃力的拉着。有时遇见好心的邻居朋友。告诉我们,他用牲口耙完他们家的地,捎带给我们家地耙一下,父亲总是婉言谢绝。说:“这不算什么,我们闲着也是闲着。”当然,也有几次,我们正在地里拉耙,好心的邻居们直接把他家牲口吆到我们地里,给我们耙地。我记得,当时犁一亩地三元钱,耙一亩地一元钱,但因当时家庭经济困难。我们家犁地、耙地从来没有花过钱。硬是用最原始的耕作方法,种了几年庄稼。直到家庭经济好转,买下牲口为止。

学木匠

俗话说:“是艺不是艺,学到手里不受气。”我高中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木匠在农村非常吃香,我们村大部分人家都有木匠。因为除干农活外,木匠晚上、下雨天可以在家里干些活,贴补家用。再一个,农村经常家里修理些农具、家具,工具等,自己会就比较方便。一般要学木匠,首先要拜师傅。以前的师傅,大部分没有文化,仅凭实践经验,慢慢积累。因此,开始学木工,随着师傅,干一些下力气活,吃穿自个,不要工钱。逢年过节,还得给师傅送些礼品。要学会,至少需要二三年时间,才能渐入门道。这还是家里关系特别好的,人也比较机灵,否则,人家根本不收。父亲一心想让我学个木匠,但苦于没有我们家关系特别好的木匠师傅。有一天,我在我们邻村赶集,看见集市上贴着均安村招收木工学员的广告,不仅教木工手艺,更重要的是传授理论知识,我喜出望外。回到家,赶紧给我父亲说,第二天,我就和我父亲骑车到了均安村,见到了传授木工师傅张良庆,可惜的是,人家学员已经招满。说他们村还有一家。也招收木工学员,我们只好到另一家试试,谁知,另一家也招满。我们准备回家,刚好碰上了我们村,在均安供销社上班的赵二史,他们家和我们家。关系非常好。一问我们情况。他说,他和张良庆关系特好,说着,领着我们又走到张良庆家,看在赵二史的面子,张良庆让我进了木工培训班,并交了30元学费。

第二天,我带着被褥,几十斤粮食(入灶),正式开始学习木工。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学员们睡觉在一个生产队大库房里,大冬天地上铺了些麦草,被子放在上面,晚上即可睡觉,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后来,我认识了荆平村一个叫鲍红学的学员,和他睡在他家均安村一个亲戚闲置的房子里,房里有炕,我们晚上烧炕,不像在库房那么寒冷。)吃饭,大师傅只管蒸馍。没有菜,大家只好从家里,或者村里小卖部拿(买)些豆腐干、咸菜、辣子酱等凑乎。

一冬天,学习了木工的基本知识、木工工具使用,并学着做了刨子,锯子凳等木工工具以及木凳、椅子、长板凳等简单家具,第二年,因有别的事情,停止了我的学木匠生涯。

第一次卖菜

有人说,买菜是个好生意,如果做得好,挣钱不亚于一个卖布匹摊子,最主要的是,买菜摊本小,见效快。基本当天卖完,卖不出去的,自己家还能吃。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天,我和我们家一个邻居骑着自行车到新绛蔬菜市场进菜,因准备赶稷山集。早上去的特别早。一人购了一百多斤蒜薹和几十斤水萝卜后,匆匆往稷山集上赶,到了集市上,我们巷有一个人在稷山县东街上开个日杂店,我们的菜,就摆在他的店铺前面街上,原计划当天就能卖完,谁知,一天下来,卖了不到三分之一,我们只好带回去,准备第二天,走街串巷卖,谁知,骑到半路,天气开始掉雨点,我们紧赶慢赶,快到太阳村的时候,天上下开了漂泊大雨,幸亏是油路,雨淋不淋 ,车子还能骑动。但当时,我们村到太阳村是土路,车子根本骑不回去,我们只好把车子带菜,放到太阳村一个亲戚家,雨小了些,走了回去。到了家里,我发愁菜怎么办?到各村以及街巷几乎全是土路,泥泞不堪,根本无法推车卖菜。况且菜已经淋过雨,不能多放。经过再三考虑,我想只有把菜推到清河村街上。清河到太阳全是油路;我在清河上过学,村子大,非常销货。拿定主意后,我和与我一起购菜的邻居商量,他不愿意去。第二天,天气放晴,我从亲戚家,把菜带到了清河街上,刚开始。买的人不多,我害怕卖不完,按菜贩子给我们的批发价钱零售。很快销光,最后,算了一下,没有挣钱,也没有赔钱,白白搭配了两天功夫。和我一起进菜那个邻居,倒挣了些钱,因为刚下了雨,村里普遍没有买菜的,人家价钱卖得高了些,怪只怪我心太急,没有经验。

岁月悠悠过半生,往事淡淡一年又一年。其实,每一段岁月都是一种经历,花开花落,柴米油盐,一切不过是生活。人的一生,其实细细想来,人生所需要的并不多,有稳稳的幸福就够了,尤其是人到中年了,懂得珍惜该珍惜的一切,就是满足;懂得放弃应该放弃的一切,就是心安。是啊,生活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一切皆是定数,人生的起起落落,有多少事我们能够主宰呢,不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我们都是生命中的过客,谁又是谁的谁,谁又为谁成了谁的谁。让我们安于当下,坦然面对,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岁月悠悠,往事淡淡,一切终将随风飘散。

责任编辑:杨志强

“四爱杯”防震减灾全国有奖征文启事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经历过无数的自然灾难,人类在与自然灾难的抗争与搏斗中不断地发展成长,逐步进入现代社会。今年是“5.12”汶川地震十二周年,是“7.28”唐山大地震四十四周年,在全国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每一个人对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存环境都有了新的思考,为了呼吁全社会牢记灾难,珍爱生命,特举办以爱自然、爱科学、爱生命、爱家园“四爱”为主题的有奖征文大赛,号召我们每个人都学习防震知识,增强防灾意识,尊重自然规律,掌握减灾技能,树立科学精神,争做文明市民,永远珍爱生命,共建小康社会。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征文时间:以纪念“5.12”汶川地震与“7.28”唐山大地震为征文时间节点,征文收集时间为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7月28日。
二、征文主题:以爱自然、爱科学、爱生命、爱家园“四爱”为主题,内容包括描述人与自然的故事,个人自然灾害的经历,或个人有关地震的记忆,有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思考,防震抗灾的故事,世界范围内人类历次自然灾难的知识与故事,家园的守护,自然灾害科学防护知识与故事等,凡是与自然、科学、生命、家园、防震抗灾有关的内容均可,但要求言之有物,生动感人,有故事,有事例,切忌泛泛而谈。
三、征文体裁:本次征文为散文体裁,要求字数为1万字以内。
四、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奖金2000元。
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5名,奖金200元。
五、投稿邮箱:来稿请投寄2121200290@qq.com电子邮箱,征文题头请标注“四爱杯”征文字样,并附作者简介及生活照片2张。
六、评奖规则:参赛征文经初选后,将在作家新干线文学公众号陆续发布,由省、市作协的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选,征文阅读量和留言量,将作为评选参考标准之一,入选作品阅读量须高于1000人次。
七、颁奖时间:征文活动结束后,将于2020年8月下旬举行颁奖活动。
主办单位:垣曲县防震减灾中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