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施之常:德高言寡,裔居惠山

大约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年1040年,周公姬旦为了巩固周王朝,平定了三监及武庚的叛乱,此即为周公东征。此前周公受封鲁国,因周成王年幼,周公旦没有前往封地,而是留在镐京辅佐成王,他派长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鲁国。于是伯禽成为了鲁国的开国国君,他建都于曲阜。

周公嫡传第八世为弗湟,他即是鲁国十三任君主鲁惠公。鲁惠公有三个儿子,其中三子名姬尾字施父,他被人称为公子尾。公子尾是鲁国大夫,《左传·桓公》中载:

(桓公九年)冬,曹大子来朝,宾之以上卿,礼也。享曹大子,初献,乐奏而叹。施父曰:“曹大子其有忧乎,非叹所也。”

《春秋左传》十五卷 明孙月月峰批点 明万历四十四年闵齐伋刻朱墨套印本

可见公子尾对列国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后世将其视为鲁国名臣。公子尾五世之后,就以他的字为姓,《元和姓纂》中称:“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故公子尾被视为施姓始祖。唐韩愈在《施先生墓铭》中说:“先生之祖,氏自施父,其后施常,事孔子以彰。雠为博士,延为太尉,太尉之孙,始为吴人。”

韩愈所说的施常乃是孔子弟子施之常,其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鲁惠公的八世孙,施之常跟孔子是亲戚关系,孙晓芬主编的《麻城祖籍寻根谱牒姓氏研究》中谈到施氏姓氏源流时说:“施氏源于姬姓。周公旦后裔惠公生施父尾。周朝赐姓,施父尾以名为姓。传六世施恺,生女耀英,为孔子嫡母。”另外,《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中说得更为详细:“恺,生二子,直、端,才貌如一,莫能辨,名长施氏、少施氏,女名耀英,适叔梁纥,为仲尼嫡母,生九女而无子。”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所娶正妻为施耀英,她虽非孔子的生母,然却是孔子嫡母。施恺有两男一女,长子施直、次子施端,按照《浙江余姚大施巷施氏宗谱》所言:“七世端,即少施氏,生子之常。”那么以此论来,孔子与施之常是表兄弟关系。

【孔门施之常像】《圣庙祀典图考》五卷 清顾沅编.孔继尧绘图 清道光六年吴门赐砚堂顾氏刻本

施之常敬佩于孔子之才学,故他拜孔子为师,因其学有所成,得列七十二贤。宫衍兴,王政玉编著的《孔庙诸神考·孔庙塑像资料编》中介绍说:

施之常姓施,名之常,字子恒,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西南部)人。一说为齐国人,其生卒年月不详。作为孔门弟子之一,从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明帝刘庄东巡,驾幸曲阜孔子故宅祭祀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开始,就不断受到历代官府的祭祀和封赐。唐开元八年(720年)画像从祀于孔子庙堂。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乘氏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濮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更正祀典,改称为“先贤施子”。民国8年(1919年)列西庑先贤第三十一位。其牌位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动乱之中。

施之常在宋代被加封为临濮侯时,太常寺博士王随撰《施之常字子恒鲁人赠乘氏伯今进封临濮侯赞》:“懿彼施常,学深雅儒。鲁国上贤,孔堂达者。迹晦名彰,德高言寡。侯封是邦,昭锡纯嘏。”

《孔子家语》十卷 魏王肃注 明隆庆六年徐祚锡长洲刻本

确如王随所言,虽然施之常是七十二贤之一,但是他却迹晦名彰,德高言寡。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及言行,史料中均未见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仅称:“施之常字子恒。”余外再无一字。《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说:“施之常,字子常。”两书仅差一字。王随说施之常言寡,想来也是猜测,因为没有史料记载王随何以知之。

关于施之常的遗迹,我仅搜得在江苏省无锡市的惠山古镇有施之常的祠堂,因为没有史料记载,无法确认他是否离开过鲁国和齐国,很大的可能惠山的施之常祠堂乃是施氏后裔所建。我从网上查得2015年10月25日《江南晚报》刊有《孔门弟子施之常和他无锡后裔的故事》一文,此文中称:“北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施坰的父亲南康公,徙居无锡许舍山窑窝里,于是,施坰成为施氏迁锡始祖。”

关于施坰的情况,淡泊所著《中华万姓谱》中说:“施坰字林宗,北宋常州武进人。施大任长子。宋徽宗时,进士及第。官江东提刑,移守信州,累迁礼部侍郎,敷文阁待制。”施坰的父亲为施大任,为何不以施大任为迁无锡之始祖?马晓燕在《忠孝之间:宋代官员养亲方式探析》一文中引用宋葛胜忠于《朝议大夫施公墓志铭》中的所言,其中谈到施坰“以学识议论蒙擢序”,先任命为“提举河北路学事”,然他在入对时,“以亲春秋高,恳易近张一官”,于是皇帝下诏“特改淮东路”,于是施坰将父亲迎到官所奉养。可见施坰在社会上的名气也高于其父施大任,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无锡施氏将施坰视为施氏迁徙始祖。

自施坰之后,无锡是否就有了施氏祠堂,我未查得相应史料,然惠山古镇上的确有一座先贤施子祠,只是该祠堂的建造时间较晚,孙士良等人整理的《惠山祠堂群楹联》一书中收有许国凤为先贤施子祠所撰楹联:其地与廉子祠并寿,名山水木湛清华,孔教文明思高弟;本朝有靖海侯立功,异岛云扔多才俊,夏风孱弱望强宗。

此联的注释中称:“先贤施子祠,又名施公祠,祀圣门弟子、先贤施恒,在秀嶂街,今惠山直街28-30号。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裔孙施建烈等请建。现尚存面北4间,1间为民居,另3间已作惠山百货公司用房。”

按司马迁所言,施之常字子恒,想来惠山后裔称其为施恒。施之常后裔施建烈乃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乔晓军编著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补遗一编》中称:“施建烈字叔愚。清末金匮优贡。七岁能书楹联,有神童之目,比长诗文书法益进,为苏府掌文书。中丞裕谦见其禀牍,大加叹赏,延司笺奏,由是名重公卿。后久客李文忠鸿章幕,铨授华亭教谕。著有《六有书斋诗文集》。”

可见施建烈是一位神童,书法文采兼佳,得以入李鸿章幕。正是这个阶段,他在家乡创建了先贤施子祠。

关于此祠后来的情况,1924年9月21日的《无锡新报》刊载的《红会消息汇志》中说:“本邑红十字分会第三救济队队长方文卿,于昨日由宜兴运回避灾居民五十余人,下午由施襄臣君收养于惠山施子祠。”

灾荒时代,无锡红十字会把施子祠暂作为安置灾民之所,说明那时祠堂仍在,且有一定的规模。而今惠山古镇已经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的资料上说古镇上有一百余家祠堂,是中国古代祠堂最集中的地方。既然我找不到与施之常有关的其他痕迹,故只能前往此祠堂探看。

2021年4月10日,我在镇江开完会后,由朋友开车直接把我送到惠山古镇。前几年我两次前来该古镇,当时寻访的是其他遗迹,并未留意这里有施子祠。然印象深刻者,乃是古镇入口处人山人海,买票十分困难且无处停车。今日前来,我在导航上定位惠山古镇停车场,在停车场门口汽车就排起了长队,也许是疫情暂缓之故,再加上今日是周六,两者叠加,赶上这样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排队等候。

停车场入口

二十分钟后终于开进了停车场,转来转去找车位,总算把车停了下来。走出停车场大门,沿马路边走边找,但越走越觉得不对头。在一桥边向一位大巴司机打问,他回手一指:“你走出的停车场里面可以穿行到惠山古镇。”此时我已走出二百多米,我佩服这位司机的洞察力:他竟然猜到我是从停车场走出来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这么傻。

古镇标牌

谢过大巴司机后重新走回停车场,一路向深处走去。果然看到一个仿古大门内走出一群一群游客,此门名惠山浜。尤为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游客都迎面走来,除了我跟朋友外,几乎无人顺行,我怀疑这里只是出口。但朋友说此刻已是下午三点多,这是团队游客参观完毕的时间。我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我们与这些游客逆向而行,犹如“虽千万人吾往矣”。

古桥

示意图

从一座大桥上穿过,走出二百余米,看到了惠山古镇字样,但之前的两次我从未走到过这一带。沿着河边小路边走边探看,河的两岸看到了十几座宗祠,这些宗祠大多不开门,这让我担忧起施子祠。

路遇第一座祠堂

大老远来嗑瓜子

既来之则看之,开不开门也要看个究竟,手机导航上显示施子祠与停车场有一公里多的路程。这段路一直沿河向内延伸,河的两岸摆满了休闲桌椅,这里座无虚席,很多游客在那里嗑瓜子打扑克。这些事在家里都能做,为什么要跑这么远来挤在人群中,朋友说这是疫情把人们憋坏了,这就是网上所说的报复性旅游。

人杰地灵坊

文保牌

在河的转弯处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牌坊,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地标,此即是惠山古镇的标志物之一人杰地灵坊。介绍牌中称此坊建造于明万历年间,后损毁,2008年修复古镇时在原址上挖出牌坊残件,又补配了新的石构件,重新竖起此坊。

穿入此门洞

第一座就是施子祠

由人杰地灵坊左转,这一带方是惠山古镇主游览区,游人更为稠密,每走一步几乎都会碰到他人。努力穿行到唐经幢旁,由此左转,走进一月亮门,进门右手第一间就是先贤施子祠。很遗憾,大门上着锁,只能在四周探看,寻找突破口。

扬尘

这时有一保洁员在清扫地面,她不管不顾地努力挥动扫把,致使这一带灰尘四起,再加上门洞的抽风作用,使得路人纷纷回避。我担心眯眼及镜头进灰,走到她跟着问她可否过一会儿再扫,此人完全不理会我的所言,反而扫得更起劲了。无奈,我只好走到她身后,先去看其他的地方。

上着锁

施子祠斜对面有无锡公安局警务工作站,恰好有位警察站在门口,我走上前向他请问如何能进入施子祠。警察很有耐心地告诉我,惠山古镇的祠堂如果是对外开放的自然会开着门,如果大门上着锁,则说明这里是家祠,只有在家族祭祀时才会打开。

惠山书局

世代忠良

闻其所言颇为沮丧,谢过他的指点,继续前行。在同一侧看到了南京先锋书店办的惠山书局,从门口路过的游客甚众,我在门口站了几分钟,竟然没有一人走入书局内,这真令人叹息。

范仲淹祠

祠堂内景

倪云林祠堂

继续向前看到了范文正公祠,走入祠堂内,拜见了这位大文豪,而后又参观了倪云林先生祠。这条祠堂街上的大多数祠堂都开放,为何我却无法进入施子祠呢?于是掉头回返,再次走到施子祠门前,那个妇女依然在那里扬尘,我尽量避开灰尘的势头,观看着该祠堂的细节。

慈善介绍牌

施子祠介绍牌

从外观看上去,这里是二层建筑,门窗的雕花颇为精美,一楼门窗玻璃在雕花之内,二楼则相反,不知有何寓意。但每个窗户上都有一小篆体的施字,大门两侧各有一块介绍牌,其中一块为“无锡慈善文化展示馆”,几十年过去了,这里仍在讲述当年的慈善故事,但既然如此,应该是对外开放的区域,为何却上着锁呢?

二楼外观

施子祠门牌

另一侧的介绍牌则为“先贤施子祠”,上面也提到该祠是在同治十年由裔孙施建烈等建,并且明确称这里“主祀圣门弟子施恒”,但是介绍牌上又说:“施恒(前546-?),又名树德”,读到这句话,让我怀疑这个施恒与施之常非一人。好在介绍牌上又说:“《孔子家语》作'字子常’”,看来这里祭祀的是施之常,确定无疑。

献花

整个祠堂街均为文保单位

我用力地推门,希望能推开一条门缝,可惜里的锁太紧固,我的企图未遂,只好失望离去。在施子祠斜对面,猛然看到一位女子穿着古装蒙着面纱,手持一束红梅,我真想从她手中夺过来,将其献到施子祠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