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说拳摘
僵拙之笨力,是绝对用意念强想支配,或用器械重物练就的本力施为。吾拳之力求松整,达灵具活,为功力也。静松中求,缓运中解,神充至用。如虎、熊之松沉,似鹰、猫之捷迅。非善奔之马鹿,家养之兔猪也。以松静入手求刚坚之施作,一张一弛,一松一紧。弛中含张,松是紧。过紧则僵,过松必懈也。
解拳之要,而后得拳之妙。得练之途,而后悟用之道。
不能自律己者,难于制人。不能用功者,难求功效。而律己当坚肯持久,用功当苦练精参。比较分高下,验证见弱强,事实辨真伪,谦求必升堂。如功无偏错,坚肯之志利研求。如用欲达效,实战之行中得获。
轻人如轻己,骄满者难提高。“自古骄兵多至败,从来轻敌少成攻。”古人言不可违。敬人、谦慎处事,悟练持之以恒,坚忍果决应敌,操胜有望也。
“顶上力空灵,身如绳吊系。”“正头顶项”“悬顶系发”等。其言练功时头顶的要求,诸说之间并无矛盾,只是统一要求的实论而已。顶项,为头有上顶之意;系发,为向上提系之意。所以,头应有上顶和下拉双向二两争之意,尤如手有“抱六撑四”为内回抱、外分撑,反向二争,伸、屈为二争,分、合为二争,头的向上挺拔应多于下蓄,这是原则。但不是只有挺拔无下蓄之意,应各有侧重,也应同时包容。所以,动中含不得不止,止中含不得不动,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不如生生不已之动,动中之静,静中之动方为正,余上述虽然有方向和静动的区别,然都是互含互为之原理,绝对就易入“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之误。练功时如认识明确,自有正确的体会和功效。
神充、意注、松身、形整、力匀、气平、声静、性定、心慈、行果、言实、慎为、谦处、紧修、博学、深究,为“十六令”,实为拳之要则也。
断手,远则窥敌势,谋欲达发机。远近勿迟疑,下手当狠辣。神不真、功不到、心不定、意不坚者莫作,否则,失多于得,操无胜算。
练当以己之短为重,战当以己之长为用。习当以己之无为求,教当以己之知为授。言虽浅易,而施时多非也,当谨记此言。
初得易暴,至精多隐。谦慎大为,粗狂落败。
身不在高矮,力不在大小,功不在深浅,速不在快慢,辈不在高低,实是在其对拳学的修为如何?如得名师严教,德善慎谦,坚习精悟,含纳诸理,体认于身,练用兼达,施为无过,持之以恒,自可制胜无敌,进而有望登极也。
授艺切勿保守自秘,否则,吾拳失传矣!本人不知切勿乱传误授,否则,吾拳失真矣!然其功夫未达时授亦不解,当适人施教。
拳各有侧重是一般与重点谓,应为全面皆达一定境界而重在其突出者。勿认为只一侧,而诸功尽弃也。吾之弟子中有一般者,亦有较全面者,亦有侧重一功者与突出特长才,有善于变化者,有强于技击者,有重修养生者,有推手突出者,有功力深厚者,有浑厚精实者,有潇洒善变者,有精神肯忍者,有谦恭含忍者,有善搏明战者,诸皆各有侧重之谓。侧重多源于特长,亦源于专好,亦有因偏求所至。有特长故易突出,吾所要求,还应达兼备为佳。尔等应善解而求之,方入完整之境也!
习源于传,而习后亦应专立为传,故拳艺不失也。继承之后,应有提高,方可发扬光大之。利民利国为拳之旨,如拳艺不精深,如何能利民、利国。实力于练用中求,解理为精究得悟,不可失学,不可轻艺,不可一知半解,方有成之可能。吾拳是公开之艺。只如诸述,然深严解理,体悟至精,某一功均有高低、深浅之别,亦如求诸高妙,高者著言细深,明解髓理、广博多参、统备丰富、不随一般之流,坐必得敬位,练、用则超群,同仁、门人皆交识,不欲出名则众人皆知,乃年月持恒多年修悟,历经长辈熏陶,且徒授人众者,故多已至老年方达,是岁月无情心坚于半世而得,所以非易也。同多方能明高低,比较必辨真伪及深浅,如此自能辨层次之别,选求名师指教当无误也!
正头、正身、正己、正人,守正应正心,心正得诚真。“正”为拳德之第一贵也。正人君子之为,所求由正入,均应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