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例感冒病例的思考
先来个前言,大多中医不愿治疗感冒,一是因为感冒在大多人看来是小病,觉得中医效果慢,怕麻烦,都去找西医了;二是因为中医治感冒,利润小,而且麻烦,有时一天要换几个处方;三是,中医治感冒,需要强大扎实的基本功,大多中医不会治感冒,说这话,估计很多人都不服气,顽固病都能看的中医,还不会治感冒?但,事实却是如此,业内人最清楚! 返回来说,就是西医治感冒,简单的能很快治愈,让中医治,效果会更快!如果是复杂一点的,西医治上月余,也不见得能治好,往往是拖好的,有体会的病人最明白! 话不多说,步入正题! 因为下面两例感冒,就属于经典案例!
1 一病人,女,中医爱好者,40余岁。上午因感冒前来就诊,刻下症状: 低热37.2,自汗、怕冷、身体关节疼痛,半边头痛,牙龈痛,脉浮数,昨日大便,今天尚未大便。
辩证: 太阳中风症,兼阳明气分症
处方: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20,白芍20,甘草15,生姜6片,大枣6枚,麻黄10,石膏30 3副 嘱咐每两个小时,服一次,注意药后病情传变。
喝完一副,全身汗出,病人微信反馈,怕冷、体痛消失,但头痛牙痛。 考虑阳明气分已化毒,遂嘱咐病人,于第二副药内加蔓荆子15克,水牛角30克。
喝完第二副,汗出透彻,仍头痛,牙痛止,但半边脸变肿,体温37.8,询问得之,大便仍未解!
思索: 汗出表解,但仍发热,且牙龈变肿,2日大便不解,阳明气分症已转阳明腑实症!
嘱咐病人,不要担心,于第三副药中加大黄15克,芒硝15克(分三次沏入)
病人喝完一次,反馈,药后大便泄泻四次,未再服药,第二日上午,体温逐渐降低,至下午体温恢复正常,只留面部有微肿,嘱咐病人,用剩余芒硝化水擦洗面部,以消肿散结!观察第四日,体温正常,未再反复。
思索: 一诊时,如果用桂枝加大黄汤,是否更为合适?
2 一个专门搞针灸的中医同行朋友,一天下午到我这聊天,聊起自己今天咽喉不适,有异物感,观察咽喉有充血。给予针灸施治,针后症状稍减,问其大便情况,自诉近几日大便腐臭不畅,考虑阳明腑实症,大肠积热,肺与大肠相表里,热移肺经,导致咽喉不适。遂建议同行用大黄、芒硝泡水喝,以釜底抽薪! 但朋友觉得没到那个地步,回去自己用针灸通便即可。我也没再多说,也觉得问题不大。
第二天下午,有在一块聊天,朋友说,现在身体有怕冷、酸痛、出汗的情况,持其脉,脉来三到四至为缓为迟,正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建议其服用桂枝汤。但同行依旧不愿副中药。
第三日,朋友突然发过来大黄牡丹汤的方子,我明白他的意思,觉得出现这些症状,是因为肠痈引起的。我便问他几日没大便了,他说这几日,大便没怎么解。只是现在右腹疼痛拒按,才想起这个方子。
思考: 第一日,可以用承气汤类通便
第二天发热、汗出、恶风,但便秘而无腹胀,当遵从医圣“先解其表,乃可攻里”的法则,可以考虑先用桂枝汤解表,后用承气汤类通泄积热。或者直接用桂枝加大黄汤,表里双解。当然,按照现代人的节奏,桂枝加大黄汤似乎更适合些
对于第二天的情况,是不是大黄牡丹汤证呢? 回顾下条文: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写,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大者,脓已成,不了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很显然,也具备“发热、自汗、恶风、脉缓”,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体内局部气血於结化热,从而导致身体气血流通不畅,营卫不合而出现一系列的桂枝汤证。 此时医圣为什么没有遵从“先解其表,乃攻其里”的告诫,而直接攻里呢? 本人理解,此时的营卫不合,当是阳明证的表征(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以及“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有汗出恶风,但绝不至于身体酸痛!应该是口干舌燥! 而桂枝加大黄汤,则有身体、关节酸痛的情况。 所以白虎汤症有阳明表症,承气汤类或大黄牡丹汤类也有阳明表症!所以说,体痛不明显,而腹痛明显、内热明显时用大黄牡丹汤,且大黄牡丹汤应是先怕冷而后壮热而不寒的情况! 而体痛明显、内热不明显时,用桂枝加大黄汤!
第三日,出现腹痛拒按,而无表征,可以用承气汤类或大黄牡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