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世骇俗的《竹书纪年》撕掉了多少遮羞布
一提到正史,我们很快能想到的就是《二十四史》+《清史稿》。这二十五本史书被认为是官方正史。尤其是太史公所著的《史记》,它不仅涵盖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帝两千多年的历史,也开创了纪传体这一书写方式,其后的二十四部正史基本都以这种体裁来书写。
但是读过《史记》的都知道,它对于先秦史,尤其是上古时代的历史记载,更多是来源于别的史书,因为司马迁所生活的时代距离那时太过久远,说是历史不如说是传说。造成这一局面的只能怪两千多年前的两场大火。
第一场火是秦始皇的焚书。为了控制思想,秦帝国将所灭六国的典籍绝大多数都焚毁,只保留了秦国自己的典籍;而第二场火就是项羽的火烧咸阳,又把秦国的典籍烧了不少。再加上后来的战乱,很多古籍逐渐佚散。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籍其实都是经过后代整理过的,尤其是历代儒生整理的,它们必然带着浓厚的儒家色彩。
就在秦始皇烧的那场火后的500年,在西晋咸宁时期出土的一堆竹简,打破了历史的宁静,这就是——《竹书纪年》。
一、盗墓新发现
关于《竹书纪年》的具体出土时间,没有定论,应该在公元279~281年间。当时的著名盗墓贼不准(fǒu biāo)在汲郡的魏襄王(前318-前296年在位)墓中发现了一堆竹简。经过研究,这是春秋时晋国和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的编年体史书,这堆竹简后来被称为《竹书纪年》。
躺在魏王墓中的《竹书纪年》躲过了秦始皇的那场大火,也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素材。最重要的是,《竹书纪年》所记载的事件颠覆了很多我们认为的事件。
我们就来看看,《竹书纪年》颠覆了什么历史,又扯下了谁的遮羞布。
二、血腥禅让
儒家一直标榜的就是上古时代的禅让制度,他们认为那是一个德行天下的时代,圣君们没有私心,只为国家着想。这套思想还非常有市场,导致后世不少权臣、强将们也玩起了禅让,虽然都是逼迫的,但也要做做样子。其实,他们羡慕的上古圣君们其实也没那么光明正大。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尚书》
这是《尚书》的记载,司马迁基本也继承了其记载。那么《竹书纪年》怎么说?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竹书纪年》
后来的虞舜基本也是这个下场,被放逐而死。
我们当然不能确定《竹书纪年》就是真的,但看看之后几千年的禅让,哪个是和平过渡?哪个不是充满了威逼利诱?一个君主,只要还活着,就算权力尽失,也没有真正的主动让位。还是曹丕在得位之后的那句话说得好:
(文帝)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魏氏春秋》
所谓禅让,就那么回事儿!
三、权臣伊尹
伊尹(前1649-前1550),商朝的开国元勋。在《史记》中,他是历代贤臣的典范:
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史记》
看看,伊尹绝对是个周公式的人物,可在《竹书纪年》中,伊尹又是另一个样子:
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
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竹书纪年》
在这里,伊尹和后来的篡位权臣没什么两样。
当然,后来出土的甲骨文中肯定了伊尹的功绩,也说明《竹书纪年》可能不是真的,但甲骨文记载的历史也是人为的,殷商的子孙们粉饰太平的可能也不是没有。因为搞垮伊尹,也是在打商汤的脸啊。
四、双王并立
只要了解些历史的朋友就不会相信所谓“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但故事背后的政治斗争是存在的。
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并没有马上成为正统的周王,当时出现了另一个周王,而且他的正统性比平王还要强些。这就是《竹书纪年》中所说的“携王”。这个史实也被后来的清华简所证实: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
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不仅得到执政者虢石父的支持,而且是畿内诸侯(邦君)和朝廷群臣(诸正)集体拥立,其实拥有更大的正统性。这种正统性甚至在晋文侯二十一年他被晋文侯杀害之后也没有消失,这可以从他得到王的谥号,并且是佳谥得到佐证。
相比而言,初期的平王政权倒更像一个篡位者组成的伪政权。因为周平王虽然是周幽王之子,但他属于勾结外敌并造成父亲死亡的责任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污点。也正是这种污点,使整个东周时期的周王室权威不断丧失,并最终灭亡。
五、《竹书纪年》的价值
理论上,《竹书纪年》编纂的年代属于春秋战国时代,距离上古的时间也很长,记载也未必准确。而且,在传到宋代时已经佚散,目前的《竹书纪年》是清代文人通过历代古籍恢复而来的。所以《竹书纪年》也被不少人认为是伪作,史料价值很低。
其实这也是目前我们所读史料的通病,它们很可能都是经过历代删改的,是历代统治者希望后世看到的历史,是不是真实的,只有天知道了。
我为什么认可《竹书纪年》,因为它的记载更符合我们所看到史料和真实的世界。在政治斗争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阳光普照,更多是阴暗凶险,《竹书纪年》记载的东西更加符合真实的人性!
我们可以想象,三皇五帝时代早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的时代,私有制已经蓬勃发展。当执政者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后,他能心安理得地将权力移交给一个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吗?没有外界压力的逼迫,他们能交出权力?就像当代的很多大富豪们,他们所谓的裸捐是捐给慈善机构吗?都是捐给自己成立的基金了,这不仅可以避税,还能让子孙后代无穷尽地富下去,这就是人性!
发掘于西晋的《竹书纪年》,在后来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在文风最盛的宋代佚散了。原因很简单,宋代是理学的高峰,在那个标榜明君贤臣的时代,怎能容忍这种“大逆不道”的书存在?用现在的话来说,《竹书纪年》的内容负能量太多。可儒家的正能量有错吗?当然没有!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这都是极高的道德标准,但要实现如此的个人修身是很难的。完全不顾及的就成了真小人,而顾及的但自己有无法达到的就成了伪君子。自从儒家成了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之后,仁与义似乎成了要求别人的道德准绳,他们在极力打造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世界,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我想《竹书纪年》最大的价值,并不是那些史料,而是为后人探索历史带来最真实的启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