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弄,松江人永远的记忆

《走过袜子弄的秋》 视频制作:代启应

袜子弄,亦名“北内路”,曾称“中亭桥巷”“亭桥巷”,位于中山街道通波塘东侧,南起中山东路,北至乐都路,长约700米,宽约10米,曾是松江镇北出干道。高兴昌今年73岁,是凯盛公司的退休人员,在这条路上生活了30多年,这条小路承载着许多像他这样老一辈松江人的回忆。

袜子弄这一名字,的确与袜子有关。明华亭人范濂所著的《云间据目抄》上有记载:“云间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郡治”即府署所在,今松江二中所在地,郡治西郊也就是今天的袜子弄了。

按照其记载,袜子弄的确是卖袜子的,而且规模不小,一条街上就开了百余家,成为当时松江暑袜的集散地。所谓“暑袜”,那时劳动阶段夏天是不穿袜子的,能穿、需穿袜子的,穿的也是毡袜,后来穿的人多了,人们就开始研究用松江名布尤墩布加工暑袜,这种袜子既薄又轻且美观,经口口相传,各地商贾都到松江采购。

《你好,袜子弄》

对于这段历史,《袜子弄的眷恋》一文的作者钱明光也有点评:“袜子弄与松江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中国资本主义的最早萌芽有关,是记录松江当年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繁荣景象的唯一遗存。”

明代有句谚语“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松江有“衣被天下”的美誉,“布业始祖”黄道婆即为松江人,相传黄道婆流落崖州(今海南岛)30余年,元代元贞年间返回故里松江府。回乡后向乡民推广植棉,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传教制作捍、弹、纺、织机具的技艺,棉纺织成为明代松江府的支柱产业。成就松江布的同时,也繁荣了织袜业。

更具重要历史意义的是,这里还出现了店主与劳务工这一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店中给筹取值”说的正是这个。据老一辈人回忆,解放前这里还有几家袜厂,每天前来送货、领货的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在高兴昌的记忆里,这里曾经有一家棉花公司,“就跟交公粮一样,收了棉花要上缴一部分给国家,收棉花的在石湖荡,这里有间办公室,女儿之前曾在这里上过班。”

在袜子弄的西侧,则是通波塘。过去通波塘河远没有这么宽,袜子弄中间有一座小木桥通向河对岸,对岸则有一座寺庙,叫禅定寺。据传,1919年一位名叫张正权的画家因思念病逝的未婚妻,在禅定寺削发为僧100天,并取法号“大千”,三个月后还俗。张大千正是与齐白石齐名的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如今,寺庙已经没了踪迹,只留下了一段令人嘘唏的爱情故事。

只有700米的街弄,一端背负着历史传说,另一端松江人在这里继续生活着。留在老松江人记忆里的,是南入口东侧的松江县招待所,这里曾是松江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外省宾客还是外国宾客,都在这里吃住。

钱明光回忆,那个时候农村进城开会的,公社干部是用粮票的,大队干部、生产队干部是带米领饭票的,开会报到的时候,最忙的不是签到处,而是门口的称米处。有的公社参会的人多,就干脆自己开个柴油船直接到街边的大河边停靠,所以每逢大会,无论白天晚上、路上街边,都很热闹。令钱明光印象深刻的,还有袜子弄城内这头有一个长途汽车站,那些为远赴外地的人送行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里。

如今留在袜子弄这条街上的,只有零星小区,三栋房子住户加起来不过60余户。这些房子是原先单位职工的福利房,高兴昌居住的是公路管理所建设的,70多平方米算得上是大户型了,“在当时能分到房子就非常幸福了。”高兴昌记得,刚搬过来的时候,通波塘旁边还有一些小房子,零零散散的,是当时渔民所建,“他们摇船为生,上岸之后就地生活,后来这些房子都拆掉了。”

让高兴昌感到欣喜的是,周围的环境在一天天变美,旧时的热闹弄堂,如今已成一条枝繁叶茂的林荫路。2001年,沿通波塘东岸辟建绿化带,茶余饭后,居民双双对对遛弯消遣。道路两侧的枫杨和梧桐静默无语,以它独有的苍劲虬枝,演绎着百年来的四季变化。

文字:牛立超

图片:牛立超、岳诚、代启应

编辑:彭晓逸

上海松江
(0)

相关推荐

  • 文乡记忆 | 老房子

    今年因为一些原因,春节没能和爸妈他们一起回老家,没能和家人在老房子前拍照留念. 唉,那个去处,与其说是老房子,不如说是"残破的围墙".记忆中的老房子早已破败不堪,屋顶全部坍塌下来, ...

  • 那些儿时传来的织布声

    一直以来,都想写写与织布有关的记忆,只是那时候还是太小,根本没来得及仔细观察,织布机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害怕自己写出了不确切的记忆,会贻笑大方. 今天,又是一个阴雨天,这让我关于织布的记忆再次复 ...

  • 和成有:怀念母亲

    黄堡文化研究 第355期 怀念母亲 和成有 (母亲1953年33岁照片) 母亲离开我已经50多年了.岁月冲淡了许多记忆,可是对她老人家的怀念却与日俱增.多少次在梦中见到母亲,她还是那样慈祥地微笑,她那 ...

  • 邢菲:练杂技的痛苦,没经历过的人永远无法想象

    邢菲发微博称"心疼孩子们!"邢菲从小开始练杂技,看到有杂技学校的孩子因练功太累而失联,邢菲也是有感而发. 搜图编辑邢菲发微博表示因为她也是从小学杂技,不仅需要从小练起,稍微做得不好 ...

  • 不赚钱的人永远都在找项目,赚钱的人在深耕自己的赚钱之道。

    每个做生意能赚到钱的人,他们都会有自己的渠道,有的是人脉,有的是资金,有的是资源. 总之,赚钱的肯定有自己的赚钱之道. 经常会有人问我:现在做什么项目赚钱? 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我能说的就是, ...

  • 三种人永远不适合做老板!

    穷人有穷人思维我们一点都不奇怪,但我见过很多老板也有穷人思维,这种思维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不是因为你富有,你的思维就是富人思维:也不是因为你现在贫穷,你的思维就是穷人思维.那么,哪些思维是老板的穷人 ...

  • 爱趣学员优选作业-Nancy-学习能让人永远年轻

    爱趣学员优选作业-Nancy-学习能让人永远年轻

  • 毛宁杨钰莹一首《心雨》,无数人难忘的记忆,满满青春气息

    毛宁杨钰莹一首《心雨》,无数人难忘的记忆,满满青春气息

  • 人永远只能赚认知内的钱,不提高思维能力,你将永远活在穷人世界

    人永远只能赚认知内的钱,不提高思维能力,你将永远活在穷人世界

  • 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总有人十八岁。

    几乎每一次我回来家里,都会收获到一份成长,这一次我觉得我找到了我那个特别爱表达的根源,就是骨子里特别期待得到认可. 而我又没啥天赋和技艺,只能疯狂用语言,用自己仅有的那些内容来取得交流对方的认可,也就 ...

  • 【辽宁丨阜新】王宏伟丨阜矿人永远跟党走

    阜矿人永远跟党走 作者/王宏伟(辽宁阜新)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这是不改的初心 这是前行的使命 这是精神的传承 这是信仰的坚定 心有所信 才会无所畏惧 确定航向 就要风雨兼程 矢志不渝 方能坚定远 ...

  • 折耳根,贵州人的美食记忆

    要说贵州人喜欢的美味,那可以是数不胜数,但有一种植物,那种令许多人不敢碰触的气味,却成了贵州人的最爱,也成了对贵州美食的记忆焦点.它,就是折耳根. 折耳根,有些地方叫它侧耳根.科学名字叫鱼腥草,还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