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桃花源的秘密吗?桃花源刺秦兴汉的秘密

大家好!我们接着昨天的讲。昨天讲了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是缘起,就是这个事情是怎么个由来,一个渔人怎么误入了世外桃源。第二段就讲这个世外桃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既然叫世外桃源,那就不在我们世间。这个世外桃源是怎么来的?究竟存在于什么地方?存不存在?在哪个时空?这要全文读懂了才知道。第三段就讲这个世外桃源的来历。

今天我们就讲第三段。“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见渔人,乃大惊”,就是说桃花源里的人,他看见这个渔人非常吃惊,为什么会非常吃惊?这里就涉及到桃花源的秘密了,因为它是世外桃源,不在我们的所谓的这个世间,或者不在我们常人能够到达的地方。那么作为一个渔人,你怎么来的?这是他们非常吃惊的地方,你怎么就找到了这个桃花源呢?

你看他对桃花源的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首先迷了路,他突然之间就从他以前捕鱼的那个地方,进入了另外一个时空,哪个时空?忽然之间看见一片桃林,这片桃林“夹岸数百步中,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从桃林之间走出去,临近水源突然之间看见一个山,山上有个小口,仿佛若有光。然后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一下看见世外桃源。从他进入世外桃源的这个描述看,普通人是到不了的。这个地方很神奇,首先要迷路,忘路之远近,然后才进入桃花林,桃花林的源头才是世外桃源。所以说就是世间到桃林,再到桃林的源头,才是这个世外桃源。渔人居然闯进来了,所以周围的人非常吃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就是说大家都问渔人,你从哪里来啊?渔人就回答他,我是从武陵这个地方来的。这里有个问题,就是桃花源在不在武陵?“见渔人,乃大惊”,暗示桃花源是世外桃源,不是世人所能到的地方。“问所从来,具答之”,暗示这个地方不见得就是武陵,虽然是从武陵走进去的。它可能不在武陵也没有离开武陵,我们说不在其身,不在其外。所以别人很诧异,问你从哪来的?也有可能根本就不在武陵,因为它在另外一个时空之中。渔人就回答了,我从武陵来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请的“邀”,就把他邀请到家里,为什么要回家呢,村民本来还在外面耕作。邀请他回家,设酒就是摆酒,杀鸡做食就是做饭。“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村里面的人听说外人来了,都跑来问讯,然后他们怎么说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桃花源是世外桃源,香港大概在二十年前,拍过一部电视连续剧《魔域桃源》,它就是根据《桃花源记》改编的一部电视剧,大家感兴趣可以去找来看看。其次这个桃花源里面的人是怎么来的?他们说是先祖躲避秦时的战乱,自云就是自己说,你不用问,我先自己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率老婆、子女、同乡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就与世隔绝了。

自云就是桃花源里面的人自己说,人家知道渔人的心思,知道他想问你们都是些什么人,所以人家自己就说了。先世就是先祖、祖先,“避秦时乱”,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这里有三个问题:谁避秦?这是第一。第二,避哪个秦?第三,避什么乱?这是解开桃花源秘密的关键。

我们首先说“避秦”,避秦都成了中国的一个民俗,就是从《桃花源记》以后避秦成了一个专有词。“避秦”有两个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你要跑路了,避祸,古人就用“避秦”这个词。比如说你杀了人、犯了罪,你要跑路就叫“避秦”,就是躲避强盗、躲避战乱、躲避灾祸,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你如果是一个隐士、高士,你要隐居就叫“避秦”,也就是避世的意思。所以避秦就指避世隐居,或者跑路,躲避强盗、战乱等等。那就带来这三个问题:谁避秦?避哪个秦?避什么乱?

首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是避哪个秦?在湖南常德这个地方,有它独特的文化。第一包括桃花源;第二,包括孟姜女哭长城,这发生在常德;第三个,刘海戏金蟾也发生在常德。所以常德这个地方很特殊,常德的这个故事传说中,既有避秦,有桃花源,还有抗秦,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

那么我们首先去看第一个问题:这个避秦避的是哪个秦?是秦朝还是秦国?在《桃花源诗》里面有一句:“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就是说桃花源的隐世已经有五百年了,被渔人发现了,然后一朝敞神界。所以他说这个界是神界,不是我们普通的世间。《桃花源记》开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太元是东晋孝武皇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哪年呢?公元376-396年,共计21年。晋太元中,那就是公元380-390年,大概是这期间,或者是公元376-396年这段时间。我们讲的是秦朝,是亡于公元前207年。

所以这里有两个信息:第一个信息,陶渊明他生活的年代。他是在公元352年或者365年到427年,也就是说晋太元这段期间,正是陶渊明的青壮年时期。他是生活在晋太元年间,这是第一。第二,晋太元年中的380年左右或者390年左右,加上秦国灭亡的公元前206年-207年,大概是五百多年,这个正好和《桃花源诗》的记载“隐五百”相吻合。如果再往前不是秦朝而是秦国,它就远远地超过了五百年,这就涉及到秦国的历史。

秦国是怎么来的?秦国的历史其实是比较早的,它的祖先是来自于纣王时代叫秦非子。后来到了周孝王,因秦非子养马有功,被封为附庸国,附属于周朝。然后庄公打败了西戎,也就是陕西一带的少数民族,被赐予西陲大夫。最关键的是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秦襄公率兵救周而护送周平王迁都,开始了东周。东周时秦被封为诸侯,所以秦最早确立诸侯国的时候是在东周。当然他被封为诸侯的时候,出现了两件事情。第一,他在周朝是有爵位的,到战国时候又封了王。第二,他被封为诸侯的时候,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就是西岐,西岐是周朝的发迹之地。也就是说西周灭亡,秦襄公率兵救周,然后护送周平王东迁开始东周,被封了诸侯,还被赐予周朝的起家之地西岐。所以说最后秦国为什么会灭六国呢,周王把自己的发迹之地都给了秦国。秦国后来灭掉了西戎这些少数民族开疆辟土,最后并吞巴蜀,把四川给拿到了。公元前246年赢政继位,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从这段历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桃花源记》讲的避秦时乱,这个秦指的是秦朝,不是秦国。因为秦朝从灭亡到桃花源记得晋太元年间,正好是五百多年不到六百年,“奇踪隐五百”嘛。再往前时间就远远超过了五百年,所以他说的避秦时乱,就是避的是秦朝。这是第一。

第二个,避秦时的什么乱?秦时的战乱开始是始自于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个诸侯都兴起了,然后就有了项羽的起兵造反,其实是项梁,项羽的叔叔,然后有了刘邦的起兵造反,大大小小各路诸侯,秦朝就乱了。到子婴投降刘邦,秦朝就灭亡了。那么他的这个避秦时乱,在陈胜、吴广之前秦始皇还活着。乱是从张良刺秦开始,因为在张良之前还有过刺秦,比如荆柯刺秦。但是荆柯刺的是秦王,是在战国时期。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刺秦的是张良。

张良这个人大有来头,张良的家族四代,他的父亲、他的祖父、他们四代都是韩国的相国,相国就是我们后世讲的宰相。所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原,张良要报仇。刚刚开始张良的心中不见得就有天下,也不见得没有天下,也不见得就是天下,刚开始他是要报仇。他怎么报仇呢?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知道消息。在秦始皇的车队到阳武县博浪沙这个地方的时候,他找了一个大力士,用大铁锤去砸这个车辆。因为秦始皇的车队有好几辆车,都很相似,所以他就砸着中间的一辆车,但是秦始皇没在那辆车上。因为秦始皇多次遇刺,所以他就搞了四辆车轮流坐,你也不知道他坐哪辆,然后就没有杀到秦始皇。秦始皇知道行刺的是韩国的公子,过去讲公子是指宰相的儿子,就抓捕张良,张良就改名换姓,改成张子房逃跑了。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非常著名的刺秦事件,就叫“张良刺秦”。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事情:秦始皇为什么东巡?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想长生不老,就东巡去寻找长生的秘密。长生的秘密在哪里?在桃花源。桃花源里面有商山四皓,皓就是白色的意思,商山四皓,就是四个白发老头。这四皓最后去见刘邦的时候,年龄最小的都八十多岁了。这四皓是东园公、夏黄公、绮里季、甪里等四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夏黄公。为什么叫夏黄公?就是居于夏地的黄公,夏是个地名,黄公是黄石公。

就是说张良被秦始皇追捕,他一直逃到了下邳这个地方躲起来,很快就在下邳立住脚,为什么?因为他们家四代都是韩国的相国,有钱,有巨大的财富,在当地就站住了脚。有一天早上张良去散步,在桥上看见了一个老头在那晃来晃去,脚一摇,就把鞋给踢到桥下去了,看见张良说,小伙子过来把鞋给我捡了,张良就去捡了。然后他又说过来给我穿上,张良就给他穿上了,穿上以后谢都不说一声,站起来转身就走。张良一看这人这么怪,不简单,就跟着这老头走。这老头说,小伙子你很有眼力,你怎么知道我不是个常人呢?那这样吧,明儿早上到桥上来,我传你法宝。张良第二天一早去桥上,老头已经在那里了,就对他说:是我教你还是你教我?我等你还是你等我啊?过几天再来吧!过几天鸡一叫,张良脸都不洗就去桥上,结果老头又已经在桥上了。回去回去,过几天再来。再过几天张良天一黑就跑到桥上去,在那打坐等着老头,一会儿老头才来。老头就是黄石公,传了他《六韬》和《太公兵法》。《六韬》是文韬,《太公兵法》是武略,太公是姜太公,姜太公的兵法,黄石公就把它传给了张良。

那么为什么张良会在下邳这个地方遇见黄石公呢?因为按照《桃花源诗》的说法,黄石公他们早早地都躲到桃花源了。“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说的就是赢政乱天纪,贤人都避世了。“黄绮之商山”,“黄绮”就指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和绮里季,就指商山四皓他们。“伊人亦云逝”,“伊人”指桃花源里的人,“云”就是说,说什么呢?“逝”就是离开了,跑到哪里去呢?跑到桃花源了。“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所以这个商山四皓的夏黄公,也就是黄石公,在下邳见着张良,他是故意的,他是在那儿等张良。谁派他去的?桃花源派他去的。

那么商山四皓,或者说桃花源和秦始皇究竟有什么仇恨呢?我们说了黄石公传张良文韬武略,最后辅助刘邦灭了秦朝。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呢?这就看商山四皓是什么人。商山四皓是秦朝的四位博士。秦朝一共有七十名博士官,这七十名博士官里面有四位博士很有名,他们是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和甪里先生周术。这四位他们都信奉黄老之学也就是信奉道学,那个时候还没有道教,叫做道学。分别是唐秉、崔广和吴实,吴姓就已经在桃花源了,还有甪里先生周术。这四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掌管典教,“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是博学之士,他们掌握了长生的秘密。

他们第一次干政,是派夏黄公崔广传张良文韬武略灭秦,第二次干政是因为汉朝的刘邦要废太子。这些人活了八十多岁还出来干政,说明他们掌握了长生的秘密。秦始皇东巡,就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的药物,找长生不老的秘密。商山四皓避秦,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了长生的秘密。他们最早躲在商山,也就是陕西商洛一带,但是商洛离西安或者咸阳很近,后来又逃到了桃花源。

商山四皓干政除了灭秦,还和我们的汉代有关系。汉高祖十年,刘邦要废太子,因为刘邦宠爱一个戚夫人,戚夫人就觉得刘邦的原配吕后有异心,认为吕后的野心是想代刘而王。刘邦死以后吕后很残忍,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刘邦还在的时候,戚夫人就想废太子改立她儿子赵王为太子。大家在朝廷之上争执很大,不愿意废太子,但是改不了刘邦的主意。这个时候吕后就去求救于张良。张良本身在汉代建国以后,已经不问政事了,最后去张家界修道去了。但吕后能找到他,因为吕后跟他之间有特殊的渠道,包括劝他不要太为难自己,吃点人间烟火也挺好,这都是吕后跟张良说的话。吕后求救到张良,张良平时已经不干预政治了,但是太子一位很重要,太子乃天下之本,太子被废,则天下动摇。所以张良认为这个时候废太子不好,他对吕后说,口舌之争保不了太子,你要有分量,去请商山四皓,如果商山四皓出面保太子这事就成了。

商山四皓这四个人最早隐居在商洛一带,后来去了桃花源找都找不到。刘邦想请商山四皓来做官,但是找不到,人家也不做。但是吕后知道张良能够找见商山四皓,因为夏黄公(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然后张良就带太子把商山四皓请出山,所以太子出入宫廷四皓相随,前面走着太子,后面走着商山四皓,这四个人一头白发,最年轻的都八十多了。刘邦一看好家伙,这商山四皓请都请不来,找都找不见的人,现在不请自来,跟着太子出入宫廷,一看这太子厉害,动弹不得,从此就不再提立太子之事。太子在刘邦死后即位,就是汉惠帝。他的弟弟就是文帝,后面就有了文景之治。所以如果不保住惠帝的位子,也就没有文帝景帝武帝,刘邦就会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储君,最后继位,那样就没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没有汉武大帝,也就没有我们汉族在历史上的影响,和我们最终中华民族的形成,也就没有打通西域,也就没有丝绸之路等等。

所以桃花源第二次派商山四皓出马,是在高祖十年,第二次干预我们世间的政事。我们这里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避秦”避哪个秦?避的是秦朝,不是秦国,简单地说避的是秦始皇。因为秦朝三个皇帝,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子婴都不能说他是个皇帝,他就干了几十天,刘邦打过来他就投降了,然后被项羽斩杀了。所以他避秦,避的是秦朝和秦始皇。为什么避秦?秦始皇他要长生不老,所以这四个博士都跑了。那么桃花源避秦,但是他严重地干预了中国的历史,一个就是灭秦,一个就是固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然后还有两个问题,除了商山四皓,还有谁避秦?避秦乱,是什么乱?我们回答了一部分,就是关于这个长生不老的问题。谁避秦?我们也回答了一些部分,商山四皓。那么更多、更复杂、更匪夷所思的内容请听下回分解。

明天给大家讲姜太公持续地辅佐周朝800年,在他死以后乃至周朝灭亡以后,他仍然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