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值
七夕不值
都道七夕苦牵恋,
皆因不得总心念。
两情若许常厮守,
或早你烦他累怨。
(文章合时而著,要让我说,是今年七夕来得慢了,群里早看了好几天情诗了,浆糊脑袋里一晃荡就是些个七夕鹊桥仙类的半懂不懂的诗词句子了。近墨者黑,诗词群里混,再白痴也难免会沾染些个酸文假醋顺口溜之类的打油词话,这不,一下子就出来四句,本意是也该掂对个平仄,奈何闲僧老师顺手记录上了,就不改了,初心自是最好。)
七夕,恰雨。诗词群里又在作诗,一群岁数老大的人在七夕雨季里像模像样地吟诵爱情,多可笑?理解万岁,下雨,诗人们难免矫情,欲赋新词,就得强说愁;若不矫情,哪做得了诗人?
牛郎织女的故事,听了多少辈子也没觉得不对付。被诗人们掰开揉碎地一吟颂,彻底烦了。
——得不到的总是好的,闲着没事苦吟诵,这就是诗人。若真把织女配牛郎,天长日久,他看她也平常,她看他也不怎么贴心;于是,他俩都互相无视地去给别人作新诗去了。就是不知道群里嘚瑟完了是不是就不饿了,回家吃饭的时候会不会照样嫌切的咸菜条傻大粗笨?也许不会嫌,因为早麻木了。
牛郎织女的故事,从浪漫的角度想,是爱情。从常规的角度去分析,是耍无赖兼胁迫拐卖妇女。牛郎那个时代忠厚老实的标准是什么?偷看女人洗澡是多大的污点?一开始就是抱走人家的衣服强行留住个媳妇,生了儿女也不让人家回天庭探亲,这期间就不许人家娘家人寻找解救吗?天上人间的区别,哪能是门第观念那么简单呢?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没吃没喝谈爱情?牛郎就是想赖个媳妇跟他过苦日子,从头到尾也没见俩人谁说过爱不爱的话题。
若是真爱,大爱,让仙女饿着肚子给他织布卖钱养家?贫贱夫妻百事哀,撕脸吧。这跟很多云贵川来的媳妇有什么区别呢?或买、或骗,其实都是骗。吃好穿好哄着都是一开始,后来呢,吃不饱穿不暖还没有好颜色看,哪家的云南媳妇没有过逃跑的心思?后来为什么不看禁着了?因为生了孩儿了,她舍不得孩儿。织女即便是每年七夕鹊桥会,很大一部分是为的亲情,毕竟儿女亲生。
这个问题上,牛郎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豁腾得事再大,他能损失什么呢,本就一穷二白。他怎么样都是赚。王母不行,玉帝也不行,事关脸面有口不能言。
所以,别用爱情的外衣包庇多少有点小龌龊的行为,贫苦人家,傻笨憨实都是可以有的,耍流氓就不对了。
借机牵扯什么宁肯吃糠咽菜也要真爱的话题就更扯了,还是宝马和自行车、哭和笑的话题,老套了。富贵弃糟糠,你见过的、听过的,无非就是经过艺术夸大的影视剧情。而事实往往是殷实人家更注重家风传承,仓禀实而知礼仪,观念里的门当户对其实也是说家风教育的当对。有些贫苦人家,即给不了家人安稳饱暖,反嫌女人不宜家室,甚至打妻骂子来掩饰自己的懦弱无能。
当然,这些都是个例。
从前人们说闲话,说过去村里有个老光棍儿,说盼着来场大地震,人死的只剩下他和皇姑,皇姑不嫁给他还嫁给谁?这是典型的意淫。
说到底,文人也好意淫,编排个绯闻啥的,正好迎合上某一个阶层的仇富心理;皇姑看上乞丐、织女爱上牛郎,更是懒人爱做的春梦。
还是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吧,千年的传说,也只是传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都有可能造假,传说更是有一万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