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专题(7)—— 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古诗词赏析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就词论词

   

   说起李清照,就不能不提她和赵明诚神仙眷侣一般的甜蜜生活。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对夫妻事实上也许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般自始至终的甜蜜。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就是很好的佐证。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和公公赵挺之因得罪权臣蔡京而受到冲击。先是李格非被罢官,回到山东老家。不久,赵挺之去世,赵家开始败落,举家回到故乡山东青州。青州10年,李清照和赵明诚更加恩爱,夫妻俩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收藏,继续撰写整理《金石录》,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10年中,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蔡京被驱逐出政治舞台,赵明诚再次重返仕途,在一些州郡开始担任官职。
  

   由于种种原因,赵明诚没把李清照带在身边,二人开始两地分居。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在思念赵明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李清照在这首词里边用到两个典故,一个是“武陵人远”,一个是“烟锁秦楼”。
  

   “武陵人远”说的是汉朝时有两个人在山里迷了路,然后碰上了仙女,并与其生活了半年多。等他们再回到自己家,才发现世间唯有自己的第七世孙,正所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烟锁秦楼”是说秦穆公时,有个善于吹洞箫的年轻人萧史,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弄玉嫁给了他,弄玉嫁给萧史之后专攻吹萧,而且就是模仿凤凰的叫声。终于有一天,箫声引来了凤凰。而后,萧史和弄玉就骑着凤凰飞走了,从此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了。
  

   “烟锁秦楼”是萧史弄玉夫妻俩骑着凤凰飞走了,而现实情况是,赵明诚一个人“骑着凤凰”走了,李清照独守空房。“武陵人远”更是说主人公跟仙女生活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两个典故用得很蹊跷。那么,分居异地的二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青州10年固然和谐美满,但岁月催人老,李清照当时年近四十。赵明诚做了莱州知州,收入和地位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且社会上流行蓄养侍妾和歌伎。连苏轼都蓄养了歌伎和侍妾,赵明诚自然也没能免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记录了相关信息。因此,像李清照这样聪明敏感的女子,又怎能体会不到丈夫对她感情的微妙变化呢?在这段时期,李清照在她其他诗词里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被冷落的感觉,她意识到在夫妻二人感情和婚姻上出现了重大的危机感。
  

   所幸,二人爱情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趣味、爱好和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因此感情虽出了问题,却不足以使他们的婚姻产生破裂。赵明诚也很快认识到,能了解他内心世界,真正与他分享快乐的永远只是李清照。

       

        

                       文坛掌故            

                    志趣相投遇良人
  

   《宋史》提到李清照时用了7个字:“诗文尤有称于时。”就是说她的诗文在当时被人们所赞颂。李清照在少女时期,其诗词作品就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而这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那就是太学生赵明诚。元代《琅嬛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赵明诚在家睡觉,梦见了一本书,其他内容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有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醒了之后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父亲赵挺之,请父亲帮他解释一下。这话听着好像前言不搭后语,可姜还是老的辣,赵挺之一听,就知道他这个21岁的儿子定是爱上了一个女孩。赵挺之说,“言与司合”正是一个“词”字,“安上已脱”是一个“女”字,“芝芙草拔”不就是“之夫”两个字吗?三句话合在一起就是“词女之夫”。说明这个女孩会写词,而真正能够入赵明诚法眼的写词的姑娘,在当时也就是李清照了。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既然元代的书都写了这一段,那么也不难看出,赵明诚和李清照的爱情故事有多出名。
  

   再说赵明诚,他虽出身高官之家,却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习气。他从小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赵明诚是太学里的太学生,太学是宋朝官宦子弟及优秀的平民子弟进入的学校,太学设上舍、内舍和外舍三种等级,其中你要是在太学里边做到了上舍,不用参加科举考试,经过一段的学习和考试以后,可以直接做官,而且做的是京官,所以在太学里做太学生,在政治上是很有前途的。
  

   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可谓是志同道合,两情相悦,终于喜结良缘。婚后,二人生活幸福甜蜜,堪称一部爱情经典。不过,和我们想像得不一样的是,这对新婚燕尔并非天天耳鬓厮磨,还在上太学的赵明诚每月只有初一和十五才能请假回家。而且,二人生活也算不上富裕。嫁给赵明诚之后,李清照很快对赵明诚的金石字画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要收集文物字画,必然需要大量金钱投入。虽说赵明诚的父亲是三品大员,后来还官至宰相,李清照的父亲也是个六品的官,但他们当初都是贫寒出身的读书人,所以家风极严,从不允许儿女乱花钱,因此小夫妻二人也没什么零花钱和私房钱。加上赵明诚做太学生,本来没有经济收入,毕业后只做了个小官,俸禄刚够养家,哪还有富裕的钱去买金石字画?
  

   后来,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里记录了他们应对之法——典当衣服。每次赵明诚从太学回来,他们夫妻俩结伴到当铺去,夏天时把冬天的衣服先当了,冬天再把夏装典当了。二人揣着换回来的五六百钱,就到大相国寺那里的庙会上去淘文物。这对小夫妻就一直过着非常纯朴、淡泊,又高雅的生活。

   

       

不惜一切弃孽缘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很多很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丧夫、再嫁、离婚、孤独终老。她的第一段婚姻在结婚28年后,画上了一个悲痛欲绝的句号。赵明诚积劳成疾,在建康去世,当时李清照只有46岁。两个现实摆在李清照面前:一就是她孤身一人,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二就是赵明诚虽然去世了,但他留下了一大笔的文物遗产,大概是两万多件古籍图书,还有两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和摹本,这些文物不应毁于战火或者落入金人之手。
  

   在山河破碎、黎民涂炭的岁月里,46岁的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金石文物在战乱中孤身一人,四处逃离。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饱尝战乱流离之苦,她在《清平乐》这首词中,用“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来慨叹独自一人逃亡,流落他乡的苦闷心情。但不管怎么说,李清照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在建炎四年四月将她和赵明诚爱情婚姻生活见证的文物进献给了朝廷。可随后风波再起,在颠沛流离中,李清照身心均受损害,而且接二连三地丢失了很多文物,她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
  

   李清照后来给翰林学士綦崇礼写过一封感谢的信,信的题目是《投内翰綦公崇礼书》。在这封书信里边,她非常详细而系统地说了自己和张汝舟纠葛的过程。大体上,就是巧舌如簧张汝舟先主动接近李清照,为她编织了一个幸福、美满、温暖的家庭幻象。刚刚经历了众多苦难的李清照,在情感与生活中都非常需要一个依靠。而张汝舟恰好出现,给了她承诺,虽然李清照愿意下嫁张汝舟有着多方面考虑,但至少她希望生活从此安稳。
  

   可正式结婚以后,李清照发现上当受骗了。李清照很快看出张汝舟学识修养低,个人道德品行败坏,同时,她看清了张汝舟跟她结婚就是为了文物。更令人气愤的是,张汝舟有严重的家庭暴力行为,常常因为文物的管理权问题对她拳打脚踢。刚刚结婚一百多天时,李清照便决心离婚。
  

   在宋代,从来只有丈夫休掉妻子,即使妻子主动提出离婚,也要得到丈夫的首肯。张汝舟自然不同意离婚,李清照也不是等闲之辈,她告发张汝舟在做官过程中,虚报了考试次数,骗取官职。李清照在给綦崇礼的信里边说,这个官司当时惊动了宋高宗,宋高宗委托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专门调查此案。结果确实是虚报举数入官,所以撤除官职,发配到广西柳州。
  

   按法律,丈夫被流放,妻子不但可以离婚,还可以保有属于自己的财产。但宋代还有一条法律规定,若妻子告丈夫,丈夫果真有罪,算是自首,可妻子也得坐两年牢。
  

   值得庆幸的是,李清照没有坐两年的牢,只坐了9天就放出来了。而这也得益于李清照人脉广,她是在众人的帮助之下才比较顺利地脱离了张汝舟和这桩糟糕的婚姻。李清照晚年再嫁婚变,除了写给綦崇礼的这封信外,再没有留下其他诗文。可以看出,这是一段她不愿再提及的往事。   (本文部分素材摘编自《百家讲坛》栏目、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国电视报记者李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诚明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0)

相关推荐

  • 脉脉清辉归来堂

    走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有时候会感到孤独.比如今天,忽然想起李清照,觉得离古人很近,离今人很远. 近几年里,我大约写了十几篇这样的文字,陆续在当地的报纸刊发,也有些公众号推送过,如像风一样自由,如万物草堂 ...

  • 李清照:敢于冲破世俗枷锁的千古才女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1  女子需遵从三从四德,这一社会现象从中国古代一直延续到解放前.所谓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而偏偏有这样的一个女 ...

  •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是相思磨成了闲愁

    (林樰熳,不爱集注,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读诗.欢迎一起走进词人的性灵世界.)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来不及留下痕迹便倏忽而逝:忧伤的日子却总让人觉得漫长,似乎非得要留些什么才对得住这岁月的磨砺. 所以,人们 ...

  • 李清照无心赏花,写下一首词,中间两句最经典,读过的人都哭了

    1135年,浙江金华,春天正好,一个年近半旬的妇人,没有梳妆,憔悴地望着窗外. 窗外的花儿已经谢了,游春嬉戏的声音不断传来,妇人却回身,拿起窗台的纸笔,默然写下一阕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 六首催泪诗词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有人说,世人带着啼哭来到世界,意为受苦而来. 佛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总有一句诗词,让我们感慨;总有一种人生,让我无声落泪. 李煜的眼泪,是国破家亡后的悔恨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 ...

  • 附音频丨六首催泪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开始听诗 主播 | 上岚 有人说,世人带着啼哭来到世界,意为受苦而来. 佛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总有一句诗词,让我们感慨:总有一种人生,让我无声落泪. 李煜的眼泪,是国破家亡后的悔 ...

  • 六首催泪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静听古诗词 公众号 欢迎您 进入听诗词页面 有人说,世人带着啼哭来到世界,意为受苦而来. 佛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总有一句诗词,让我们感慨:总有一种人生,让我无声落泪. 李煜的眼泪,是国破家亡后的 ...

  • 六首催泪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有人说,世人带着啼哭来到世界,意为受苦而来. 佛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总有一句诗词,让我们感慨:总有一种人生,让我无声落泪. 李煜的眼泪,是国破家亡后的悔恨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 ...

  • 十首伤感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物是人非, 总是让人无限伤感, 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种感觉, 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吧!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

  • 13.杨雨讲解丨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点击上方绿色按钮⊙收听 <武陵春·春晚>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

  • 六点诗词丨六首催泪诗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有人说,世人带着啼哭来到世界,意为受苦而来. 佛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总有一句诗词,让我们感慨:总有一种人生,让我无声落泪. 李煜的眼泪,是国破家亡后的悔恨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南 ...

  • 爱唐宋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前半生与丈夫赵明诚过了半辈子穷尽家资的金石收藏生活,也因此,她的后半生几乎是在睹物思人的苦痛中度过的.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 "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 ...

  •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代]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