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学会包容 | 面对最亲近的人不能只是责备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明天
编辑 梨子
图片来自网络
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发生过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
那是个夏天,我和一位堂弟爱玩儿鞭炮,就是那种一块钱一盒,很多颗小鞭炮的那种。我记得那天天气特别的干燥,我们从一条小路回家,沿途不断的扔下一颗颗小鞭炮,听着那一声声“砰”的响声,满足极了。
沿途我们不知道扔下了多少,只记得一路上响声不绝。直到我们一路小跑回到堂弟家还意犹未尽。当我们还沉浸在愉悦中时,我们听到有大人在喊我们的名字,语气无比着急。我们跑出来一来,两百米外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我们清楚地听到那边的大人在喊:“你们两个放炮儿的,把山惹燃了!”
当我们看到那已经蹿起来大概有六七米的火,我和堂弟被吓得不轻,两个人的脸瞬间就白了。没办法,当时大人不在家,我们两个只能以最快的速度将家里的桶拿出来,提着水疯跑过去。
虽然着火的地方大概20米有一口池塘,但是仅凭我们两个小孩,又怎么可能扑灭已经蔓延开来的大火?之前那个喊我们的大人,似乎并没有帮助我们的意思,这让我们更加绝望。
于是快急哭的两个小孩开始不断地相互推脱责任,不想去承担那严重的后果。
或许是老天保佑,那天并没有起风。着火的地方虽然连着几千亩的山,但是却被一块不起眼的菜地隔开了,如果不是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我们提过去的水也没有产生任何作用。最后那片地方燃烧殆尽,半小时的时间里,近一百平米的地方全被烧焦。
最后我和堂弟就责任判定,认真的回忆和辩证,最后发现:这场大火是因为我扔下的一颗鞭炮引起的。因为我曾在哪个地方吓过他,而他跑开了。
晚上,舅舅给我爸妈打了电话,简单说了一下今天的事情,因为被烧的地方是私人,需要大人来解决。
我待在舅舅家不敢回去,害怕的藏在一个角落里,等待着父母的酷刑。
等到我爸妈来了,我爸找到我,我害怕的瑟瑟发抖,脸色发白。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甚至都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他把我牵出来,问我:“是不是吓到了,” 我点点头。
他说:“没事儿了,爸爸来了,不要害怕,爸爸给你解决!”
听到这句话,我似乎一瞬间心安了,尽管那时候害怕、自责,但是听到我爸这句话,我似乎找到了最坚实的靠山,一下子心安了。爸爸和我回到院子的时候,我又突然害怕我妈骂我。但是预想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我妈只是玩笑地问了我一句:“怎么这么晚还没回家,玩不够就不归家了哇?”
最后,我爸去赔了几百块钱,然后和我妈一起带我回家。在路上他们的表现都让我有一丝恍惚:我在做梦,这事儿并没有发生过?
直到九年后的今天,这件事他们从未再提起过。
大学后,我问过我爸一次:“为什么当时不责备我,再不济也应该提醒我以后别这么玩儿了啊?”
我爸漫不经心地说:“但是看你害怕成那样,哪忍心责怪你。再说,那时候提醒你,你岂不是会有阴影。你看现在,你不是挺好的嘛,比之前懂事多了,也不玩鞭炮了。”
我不会想到,平时对我严厉的爸爸;对我三天一小揍,五天一大揍的妈妈会在那个时候采取不责备反而安慰的方式帮我处理这个事情。
这件事过后,我做什么事情都会更加小心,最大限度地去避免意外。
这是我个人的真实故事,这里面也有我现在面对恋人,家人,朋友的相处之道。
其实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面对对方的时候通常会说出更多的责备的话语。
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的一样,在面对最亲密的人时,我们最可能说出伤人的话,因为我们在潜意识知道这个人不会因为我的这句话而离开我。但是却没有想过,这样的话,或许正是把TA向你推开的第一步。
很多时候,当TA犯了错,或是处理事情不得当,我们在责备的同时会让局面更加难以控制,甚至引起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这就造成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问题更为严重化的情况。
前摄行为(Proactive Behavior):指个体遭遇困境时,反过来控制局面,而不被局面所牵制。
举个例子,一对夫妇在婚后十一年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宝。男孩两岁时的某一天早晨,丈夫出门上班之际,看到桌上有一瓶打开盖子的药水,不过,因为赶时间,他只大声告诉妻子记得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关上门,上班去了。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很快便忘记了,最后孩子因误食药水身亡。
妻子被突如其来的意外吓呆了,不知如何面对丈夫,更害怕丈夫的责难。焦急的父亲赶到医院,得知噩耗非常伤心,看儿子的尸体,望了妻子一眼,然后说了局:“Darling, I love you.”
以上故事中,就包含着前摄行为:儿子的死亡已成事实,再多的责骂也不能改变现况,只会惹来更多的伤心,而且不止自己失去儿子,妻子也同样失去了儿子。责备并不能换回孩子,而妻子也会更加的自责甚至留下阴影。
只有两个人相互取暖,重新振作才是新的开始。
生活需要我们面对很多种意外,我们也会犯很多错,我们更渴望获得别人的宽容。但是,自己却常常更多地说出责备的话。
面对亲人、孩子,面对恋人,面对至交好友,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些宽容?你的高姿态应该是针对那些伤害TA的人的,而不是用来伤害TA。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情感都是需要宣泄的,需要被回应,需要被“滋养”的。当个体的情绪得不到宣泄;没有被回应;被遏制的时候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反抗”,这被表现在自我需求中,我们需要宣泄和被关怀。
并且,个体是需要“安全感”的,这份安全感可以体现在物质上,也可以体现在精神上。
所以,为什么不多给TA一点关怀,在TA犯错误的时候少一些责备呢?在TA感到无助的时候说一句:没关系,还有我。
就像我爸当时对我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