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麻瓜到形意拳整劲(四)——开合

如果之前说的曲直、张弛关系到整劲能否发出,是否到末梢的话。那么开合,就关系到整劲的临门一脚,整or散。
一句话:形意拳,没有大开大合。
记得有回我爸兴致勃勃地跑来看我打拳,没看五分钟便走了,直摇头说:不好看。
不好看,恩,那就对了,师父说,电视舞台上看得手舞那么大幅度,脚开那么大的,都是为了观赏,但在实战看来不实用,一旦打开合大了便有了破绽给对方以可趁之机。
前两天锵锵三人行请《逝去的武林》记录者徐皓峰来聊形意,徐皓峰说功夫没有大开合之说,譬如李小龙功夫厉害吧,其实他打得咏春拳原本是低出脚的,但为了配合影视视觉,改成高出脚有了大线条观赏性就强了。
So,要白日炫武,那就去学太极操形意操看李小龙电影去吧。

回过头来说整劲,开合不当让自己处于暴露位置外,更是出不了整劲的。
如果按物力学原理来说,我理解整劲可以解释为合力,不同方向两手的合力,不同方向两脚的合力,甚至不同方向丹田的合力。
我很想形容整劲的合力是力往一处使,但事实上不是。
如果说劲向前是开,劲向后是和,那么拳打两力相争的状态便是合力,也是因为前后两力相争才有了“原地炸开”。
所以,开合形成的劲,我不如把它叫做“枢”,即开合的门轴。枢相对不移,它的强大决定了门的开合力。
当两手的枢、两脚的枢、丹田两侧的枢,前后两力相争的枢,合成一体时,它便是整劲。反之,全身各 部分合力无法成一线或一体,整劲当然无法打出。

下面就说说我找枢的过程吧。
1、 脚之枢
外开45度是形意脚法的根基。
为什么不是30度?站不稳。
为什么不是60度、90度?开合一大,力歪了,力一歪就无从谈整。
刚开始学形意时,这是个不好把握的角度,所以在练拳时常找方砖地练,一来知道是否走了直线,二来知道脚一撇是否45度。
这个没有太多诀窍,撇久了就自然了。

2、 手之枢。
五行拳中两手的位置也是初学者不好找的。像我学拳时,经常犯的错误是,前手偏在两腿交角之间,然后头找手,头手都偏。
正确的方法,拳谱中早就记载,肘和膝齐。所以就这么一句话,如若没有师父在旁边一遍遍纠正,没有拳谱一遍遍细看,这个肘膝齐听似简单,实际常常走样。

而另一手,说的是后手。这个动作其实也是关系整劲的重要因素。
我犯的错误是,后手,要不夹肋,要不撇大了,总之后手形同虚设。
当拳一心向前扑时,往往手脚和身体都忘了停住。如果一无止境的往前冲,那是敢死队。什么叫留一后手,形意拳之五行拳姿势就告诉人,无论怎么冲,还有后手。这个后手除了护肋这一功能外,另一个功能就是形成后坐力。譬如开炮,都是有后坐力后炮才打得远打得很,拳也是这个道理,后手得使上劲,让整劲像炮像箭一样射出。而如何让后手使上劲,那就是找寻开合之间的恰当位置。

3、 胯之枢
这个枢,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
想来,和人天生走路姿势还有些相关。譬如女性不自觉地两膝靠拢走内八字,男性总不自觉地两膝外扩走外八字,这里只是程度的区别。所以,胯的45度角,必须坚挺,是男女大都必须经历的一关。
人体关节太多,经常说胯催膝催足,要让那么多复杂关节同一时间成同一角度,必须训练。

4、 拳之枢。
在刚开始,师父总是从大处着眼,纠正胯,纠正手脚,最后纠正拳。
如果没有师父,很容易就像平时出拳一样,平平的打出。但形意拳其实不这样。拳也讲开、枢、合。
譬如劈拳,一挑三扣虎口圆,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