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会在短时间内退出全球化语言吗
邀。我的回答是不会,至少不会很容易。
历史上确实有过几次通用语的更迭,但不能简单地进行历史类比。历史不会简单重复,要辩证地分析。
虽然英语是伴随着英美的崛起而成为通用语的,但其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与过去大不相同,主要体现在全球化和科技化两个方面有极大的变化,同时,英语本身也有一些普适性优势。这几个因素的叠加让英语的地位很难被动摇。
1、全球化
过去的通用语言,比如法语在欧洲,只能说是区域性通用语言,因为那个时候全球化程度非常低。而真正的全球化是近些年的事,英语成为通用语的背景是真正的全球化。全球化让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让英语渗透到每个角落,成为绝大部分国家之间交流的纽带。
在此种背景下,除非将来有一个所谓超级强大的国家统一世界并强行推行自己的语言,否则仅仅靠其自然影响力已经很难动摇英语的根基。
下图是截止到2017年的全球化进程分布图,颜色越深代表全球化程度越深,其中中国是65%。全球化进程大约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进的,到目前50年时间,已经完成一大半,可以预见很快就会总体上全部完成。此历史机遇是唯一的,被英语碰上了,不会再有其他语言能拥有此幸运。
2、科技化
伴随英美崛起和英语通用化的另一个背景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的发展。
据统计,在过去的百年间(1900-2015)发表的三千多万篇科技论文中,有92.5%的论文是以英语发表的,非英语发表的只占到7.5%。近十来年(2006-2015)的数据表明,虽然中国的科研水平已经异军突起,英语论文的比例却不降反升,提高到了96.94%。中文论文的比例只有0.59%,位居第三,第二是德语占0.61%。第一名与第二名第三名之间的巨大差异表明英语的霸主地位有多么牢固,而且还在增强。
下图是1900-2015年自然科学论文中,非英语论文数量和占比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即使在中国高速发展的最近40年间,非英语论文比例下降的趋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可以说是加强了(我在其它问题回答中有提到,英语地位的加强从某种程度上要感谢中国的改革开放)。

自然科学领域非英语论文数量和占比的演变,来源:刘维树,科学网(sciencenet.cn)
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和沉积性,科学家们是非常尊重传统的。说个例子,尽管今天英语已获得绝对霸权,但自然科学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 —— 计量 —— 所相关的科学组织却大多仍以法语为官方语言(参见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国际单位制),计量方面的文件、出版物首先是以法语写成的。这就是因为法国曾经在科技方面强大过,最早的度量衡系统是由法国科学院从1791年开始建立的。
而今天科技的广泛性、渗透度已经远远大过那个时候,标准化和国际协作远不止一两个机构。现在各种各样的全球性科技标准化组织、协作联盟成百上千,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用英语工作的。即使美国衰退了,只要这些标准化组织中大部分的工作语言仍然是英语,英语就不会退出事实上的世界通用语地位。
3、英语的普适性优势
我们经常诟病英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其词汇来源的复杂性,以及其超级大的词汇量。但这同时也是英语相对于其他西方主要语言的优势所在——复杂性带来其强大的构造新词的能力。强大的构词能力是其与时俱进、普遍使用的一个重要音素。(构词能力方面可以跟英语相比或超越的大概只有汉语。)
英语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从语法特点来讲它介于屈折语和分析语之间。屈折语是多数西方语言的特征,分析语是中文的特征。这种折中,得以让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学习英语都觉得相对简单。
可见,英语本身也具备很好的作为世界通用语的内禀特征,其生命力会比较强大。(当然,英语也有很多烦人的问题,这里不讨论。)
综上所述,鉴于英语得以推广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它本身的优点,我认为即使美国落后了,英语的世界通用语地位也是很难被动摇的。
另外值得说一下的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大国并不止英美两国,还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和科技实力都不容小瞧的国家。例如加拿大在飞机、制药、通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水平都是一流的,随手搜到一个知乎问题“加拿大究竟发达到什么程度?”,有兴趣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