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养真,士无他业(上)
。
首先我得恭喜孟荀大课组的进度,我们终于讲到了《孟子》中的人之四端。从我们给出大家“仁者,不离”,到上周末的孟荀课,一晃眼已经过去五年了。在不断铺垫,不断重复,不断层层深入下,我们终于完整的给大家讲述了仁、义、礼、智的自然真实内涵及其自然序列的成因。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知道这些最基本概念中真实原始自然意义的人可以不被唤作白丁了。大家一开始总觉得我们说别人是文盲有点太自大,但其实听过这些讲解之后,也就明白我们这么说,其实不但是很客气的说法,而且说是实事求是、一点不为过的。等到走得更远些,就会明白我其实已经是很有礼貌的在表述了。我们得理解这个时代的优劣不足。
那节课讲完,我很是开心,在性自命出后,终于又完成了一个有阶段性意义的里程碑。加上今年讲的小AI系列,人间偶遇系列,仁义礼智四端,基本上登山奠基的东西已经成型了。人道部分主要的基石大体已经有了,以后再加点就差不多了,真的深入进去,足以解析这个世上绝大部分的异学干扰了。我算是长松一口气。这么多年的功夫没有白费,很多基础层面的东西已经讲清楚,剩下的其实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左右扩充,上下深耕了。
上次讲了仁义礼智四端本都是由杯水性气特点衍生出来的。熟悉杯水为性、心是裹着性的、仁者不离、诚心守仁、诚心行义的同学一听就明白了。试想三年前我要是冒然给大家讲这些,估计会被大家当神经病吧。循序渐进的力量就是春雨润物的力量,厚积薄发,一朝捅破,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一点不难理解。一起走过这么久的老同学,应该更是深有体会吧。吾心甚慰,O(∩_∩)O。
当时我就和他们说到了:“这等于是我们接着性自命出后的一节重要内容。恭喜弄明白的同学,终于不是白丁了O(∩_∩)O”当时他们以为我仅仅是开玩笑,但其实,那是充满喜悦的大实话。世人远离传统文化的根基,远离先圣视野,偏离自然真实已经太远太久而不自知了,才会觉得是玩笑。在这方面,对比从无穷以往到以后无数时代的平均值,现代人就是白丁水平,这是一点都不夸张的说法。现代文明不过就是世界浪花在时间长河中一滴不起眼的水珠,根本算不上什么高峰。我们在这个时代劝学劝得很辛苦,因为等于是在给自大入骨,骄傲成性,无礼自诩,已经走歪了的现代人纠正开蒙,需要的耐心和精力远远比以前的那些更多吧。不过说这些也没多大意思,现实如此,既然赶上了就如实面对,脚踏实地,尽力而已。
古人的学问不但精微之极,而且形象可见,一旦给出了足够的背景和基本定义,基本上十岁小孩也能明白不少。关键是视角问题,关键在于方向的问题,关键是基础问题。哎,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给大家用各种办法调整这三点。当周日讲完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有一种不用愧对往古先圣,后世贤圣的感觉了。原来我面对他们的时候总觉得抬不起头来,总觉得不好意思,有所亏欠,但现在我尽力了,该讲的也都流传于世,这样背上的东西又少了不少,轻快通畅许多。昂首挺胸,快步前进,善尽其职,越来越自由的快乐,别人很难理解吧。我自小有无穷的好奇心,总以为知道多了是什么好事,原来雨师大人总是和我说这个道理,但我嘴上虽然答应着,其实并没有真的以为意,就像一个海绵一样不断探索不断往身上吸取各种知识。后来他走了,我慢慢明白的东西越来越多,才清楚,这些都是背负,独一无二的背负,如果想要达成我的志气,我得把孜孜不倦背上来的东西再以最合理的方式卸下来,才是绝学无忧,才可以面对不一样的一切,才可以真的踏上他们天真的道路。我明明已经走到那个自然的境地门槛,但依然没有完全耦合完人的事情,大概就是因为我得完成我身为人应该做的事吧。
所以其实讲课教学,纠正这些基本视角、方向、概念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日后那些贪心明白啥,不断往自己身上揣的小朋友们,你们早晚会明白的,如果不想扭曲,必然要以行动来践行你们所知。我看你们太懒,所以不断劝退是为了你们不被这些东西压至扭曲的好。不然你凭什么知道?一旦论坛不在了,我们不在了,连个托着的地方都没有,那个时候知道一堆,但没有一件可以做到身上,只怕会身心分离,七情联动,百味俱陈,在充满遗憾和疑惑中离开吧,那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更加不是我们期望的结局。所以本身学习这些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没法抵赖于后的挑战,因为没有什么比这些更加精萃,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消弭它的反动了。这就是精萃变质难以解救的问题。我们想各种办法带着、拉着、托着大家,一起上课,一起打卡,鼓励写文,组织周年祭,年会,乃至要大家一起劝学,就是尽量帮助大家一边学一边消化,治其未病,若还是不以为意,自大懒惰,我们也真的没有更好的办法了。那些闷葫芦说白了都有点自私自利且自大,闷久了必然生虫,而且越来越不珍惜以前苦求不得的自然真实,他们慢慢就会发现这个道理的。天道至公,反求诸己,问问自己凭什么就清楚了,而且没有走到那个地步,就自以为不言即道是幼稚可笑的。很多时候,别人再怎么苦口婆心的说,也都不怎么在意,不去用心理解,那就只有该撞的撞,该亏的亏,这样才能明白的话,其实学习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自大的人其实学不到点子上的,听什么都是被自我加工过的。那就很遗憾了。
这个时代想要登山,其实没有太好的选择,只能先有,再以一种方式消化而为无,学之为己,用之为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太上之言,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也算是百炼中的一种方式吧。至于刚刚开蒙的大家,就好像原料刚从土里挖出来,得不断清洗提纯,然后开始百炼的。所以都还有时间,在正确的方向上不断去行动就可以了。
老读者们都知道我们没事就会写这样的文章,连说带哄,刺激打击,安抚平复,以为劝学。可能有些人不解,为啥一定要说这些,直接讲道理说清楚不就好了。那是大家不明白劝学的意思。劝学就是得勉强大家学的意思,得不断用外力推动,使其不出差错,能够继续深入的意思。有个小朋友问她妈妈为啥这个人总在课上说别人哈。我听到也是苦笑不已,不闻不问不能为劝啊。但这绝非易事,尤其论坛老同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自己人,学的也多,所以这个劝的力度是很强的。这是我们的善意,希望他们能够真的走下去而不坠到别的地方去。在这个时代劝这种学问真的不容易,也挺累的,但如果这个事都做不到,我们追求的那个事比这个难上千百倍,岂不是更没有希望了?所以不再想什么累不累,难不难,闷头走就是了。人生怎么活着都是活着,不如做点对别人和后世子孙有意义的事情,那么劝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最起码我早就乐在其中。以此为业,义所当为,修身进德,登山进道,见天地真实,也不枉来世间走一回。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说课上所讲,这次顺便讲了羊字头的意义。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明白“善”造字时候的意义了。羊作为祭祀中代表纯净的牲,一直在文明里代表着初生纯净的意义。所以羊字头在很多字里就可以先理解成“纯”的意思,当然还有别的意义,但现在对大家意义不大。有一天走出人类的门槛,就可以知道了。
对于羊,其实各个文明中都有类似的意义,只不过很多都是被改头换面了,加注太多神话或者宗教的色彩。不过这反倒证明了先王之学在远古其实是遍传于世间的,不过在他们那边就是被后人扭曲了,篡改了,掩盖了这些远古的真实,而我们的文明则把最古老的真实隐藏在最基本的文明基因中。实事求是的讲,华夏文明善加传续的能力远不是他们可以比拟的,这一切恰恰是因为我们重视教,重视学,重视孝,重视行动的缘故。
善,古写为譱,众言其羊也。言是心声,是人所发之气,所以就是为众人所认可的纯气者,善也。不但以自然视角看到了善的纯的属性,也同时涵盖了社会性的人类群体属性。所以善其实是自然属性为基础的,与社会属性的交集。也就是说,你如果不纯,众人称赞也不算善,自然算不上数;而你自然上很纯粹,但违背众人之间的标准也不算善,只能称纯或者别的词。所以当我们给出“善者,纯,生,知。”定义的时候,纯是第一位的,生则有自然角度,也有使别人生以致引申出来的社会意义,而知则是前两者自然属性耦合出来的一种自然能力,但因为人在人群中,所以知必然包括了知人群社会属性的部分,而且又得纯和生,所以必然会调整演化出适合的“善”。所以三者在一起必然是满足“善”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交集的,或者说以这三者推演,不管你身在何处都会自动衍生出来“善”,并具有符合所处环境的性质,且不会泯灭其蕴含的根本自然属性。这才是善之三要组合在一起的无穷生机所在,应物而不迷也。
社会属性都是其自身自然属性在特定环境里衍生出来的,所谓性相近,习相远也。只不过我们之间的环境构成大都是社会属性的,又太过浓厚,所以掩盖真正的自然真实。说白了,就是各种说法横流世间,把真实掩盖住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并无冲突,树根和树干能有啥冲突吗?所以儒道两家从本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根。就是选择面对的主要对象不同。想要学好儒家,或者儒家学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明白其中自然真实的部分,剩下就要看自己的选择了。那也就是说不离之道下,你的善,必然要既满足自然要求又要遵循人类人间的法则,这不是悫士之道又是什么呢?这不是“最完美的理想主义必然从最现实的问题开始出发”又是什么呢?老同学也许真的可以品出味道来了,先王之道不单单是自然真实,而也是我们用这个自然真实在人类社会中前行的办法。用所谓汉末兴起的哲学套话来讲,就是既有体又有用。所以大家不能只盯着自然的那部分,而忽略了离我们最近的人类社会的部分。道德品质是不可以被忽略的。尤其在给别人讲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剥去社会道德的属性,而是由此深挖乃至自然属性,我们的学问不悖人伦,不与世间的普世道德冲突,恰恰是因为我们明白其中的本末顺序,可以完整的解析这些事情。老同学们,学到这个地步,应该再进一步了,不要去对立有些事情,而是深入进去,以精帅粗,消弭其偏患之不足。人的这部分依然是可以从天推出来的,就像天气和父母精血相合生人,但父母精血依然是天地的造物,而不是独立于外的。
万事都是天人合发的,想要真的理解主体和环境之间互动的结果。只有完成尽了人这部分,也就是确定人的极限状况,那剩余的部分自然可以看出来变化规律,也就是天的那部分。这样自然才会显露真实。这就是简单的消除变量法,学理工的一听就明白。以后慢慢会给大家讲怎么尽之全之,其实一直以来我们的道路道理都是一个,完整周全,无所不及,只不过拘于大家杯水里的混乱杂浊,才会以各种方式说明同一件事、同一条道路。
义者,裁断使其相宜也。什么和什么相宜呢?内外,人我,人与环境,古今后世与今人,所有不同个体之间都可以是互相相宜的对象,而一切的选择和裁断都有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谁的选择和裁断?答案是“我”,但“我”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组成部分,但都是从一个纯粹初始的基本认知开始的。
以羊为纯,義也,纯我而已,纯我就是生命之初,最开始成形时候的“我”,用我们的杯水模型来说,就是杯水成性之后,性气对杯子感知后的第一条信息,也就是在物形上区别内外,我与非我的最基本性的底层心的部分、以后所有的义之裁断都是从此开始的。主体性的建立和主体间性之间的一切都与此有关。而这恰恰说明了,义的改变其实是随着杯水主体的改变会发生变化的,所谓“天之历数在汝躬”也。修身进德改变自我,才有会这种说法的出现,而事实上太古之圣都是这么做的。反之,不断任由杯水变浑浊,那么你的选择也会不断变化,最后不过就是自私自利的,没有人我相宜的义出现了,就成了人间无义之辈。而只有杯水中一直不断的形成和自然真实不离的有序结构和成分才会以己为真,这本身就是立志于真实,既是养真,又是立德,也就是穷理尽性乃至于命的道路,也就是诚心守仁则必然行义的另外的诠释。至此,你才能说心如何,因为你的心承载的都是真实有序的自然精微,而不是乱七八糟的神叨叨的时候才能真的靠谱。而这个心所承载的完全取决于你和环境是怎么互动的,也就是你是不是行动以礼。没有这个前置的行动、环境等要素,任何单说心上云云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古人质朴真诚,行动积累自然得其真心,那么演化出以心为论的道家流派也是有的,但这些都不是现代人可以企及的,也不是没有根基或者在错误根基上、以心为本、强作文章的旁门左道可以相提并论的。参与问志先秦征文的同学们大概知道我在说什么吧。嘿嘿,有几本道家典籍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但你们仔细看,他们古朴而不会把这些东西化作外道那种理论思辨很强的体系性的东西。因为真实不需要强作成体系,内在的联系会在深入的时候自然出现。
当我把义最初自然意义上缺失的一部分拼上后,仁义礼智的内在自然序列就非常清晰了,结合以前所写所讲,足够清晰,也就不再串一遍了。很多事情,老同学们只要结合善用以前所讲的内容也就自然明白了。至于新同学,以后可能没法体验那种飙车的新奇感和冲击感了,我们慢慢会把很多知识整理成顺序的状态。老同学要尽量保护他们,不要剧透,只有那种冲击感才会加强印象。给人讲课,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剧透就是害人,皮实了的人其实就很难记忆深刻了,所以我们一直都是有序,准备好再进行教学活动的。大家开展博山学社的活动时,还是要正式一些,还是要准备好,自己意足,自信,气足,才能传递到别人的身体内部。
对于新朋友来说,我们其实讲的并不容易理解,如果想学明白这些知识,还是得从三大课开始,没有基础,鸭子听雷不是最可怕的,关键是很多精微之处把握不到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自己以为是对的但其实很多不精确会造成太多的误区。人家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也可以再加上一句:基础不纯,歧路无穷。
赶上这种大拐弯的时代,又正值年中,可谓年内曲线的切向速度最大的几个时刻之一,受力不小,自然也慢不下来,我们与天同进,必然如此,以前带着学生悠闲登山的日子需要等等才会再来了,这种切换对他们也是个考验。那就借此机会练习一下吧。学生们一开始都有点忙不过来的感觉,但没多久也就适应了新的节奏。
这满打满算也就一个月的时间,不过其中好像已经有了以前大半年的进展一样。周年祭,年会,夏令营是论坛的主体工作,我除了处理这些事外,就是讲课,但最近除了固有的周日孟荀大课还有题库和孟荀注疏以及论语课,还加了给论坛的博二代开的蒙学课。基本上天天都有课,就算不是我来讲,大部分时间我也要看着学生们给小朋友讲,看看他们的反应,拾遗补缺下课上之不足。到了周末一天三次课是经常的。所以确实变得忙了很多。
这其中尤其对于蒙学课,我特别在意。因为我在教自己学生,或者论坛同学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想是来自于开蒙的部分。或者说因为他们没有开蒙过。有些事可能得从小在教育的过程中非常在意才是最好的办法,后面纠正就很难了。
我们学生们几乎人人都有这个问题,其中最厉害的几位问题之严重绝对不下于任何论坛的同学。这个问题就是认知和外界错位。上文的那个从非洲回来的同学,我身边几位最亲近的同学都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是不“是”无时的问题。是就是把你心里任物的东西和外界的东西真实的对应的过程或者结果。时则是无所不是。也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和自然真实贴合的丝丝入扣,没有哪里是不是的时候就是时。而这个时不是人类可以完全掌握和预测的。但大部分人应该是有局部知时的能力,只不过这个能力被外物过度应用退化到了一定程度,对外界的感格也烙印上了太多人为的错置的信息,其中包括主动产生的和被动吸收的,但更多的是两种交杂纠结出来的。
我们来说最基本的几种原因,大部分情况是几种原因交织形成:
1. 自我封闭,割裂环境。
这个问题很多喜欢佛道的,性子孤僻的同学都有,就比如上文的那个非洲回来的同学,就是典型。自我洗脑,人为的在杯子壁上涂抹泥巴,扭曲污染造成的隔离。他们东湖博山学社第一次活动,有几位展示出来的问题就是这个。以自我为中心,并不能很好的和外面环境高效有序的交流。后来他们自己也写过从小就把自我和外界隔离开。那么必然不诚。必然会有社交上的问题。而这种原因往往来自于小时胆子小,没有在有些自我形成的过程中接受到良好的训练,导致的自我封闭。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各种人等几乎都有点,就是现象略有不同,但这类同学很多不是特别沉默,就是表面和别人能说得来,但内心很孤独,这种或明或暗的孤独导致的各种封闭方式不尽相同,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杯水没法和环境直接交流。不是脑补就是接收不到的所谓木讷。这绝对不是啥好事,这样的同学不管咋样都没建立起和自然真实的联系,没法见天地之纯。
2. 虚诞不实,不能折枝。
这类同学,习惯性夸大其词,他嘴里说出来的东西从来都要挤出很多水分甚至调整方向才可以。关键这不是他故意的,而是他真的这么认为的。或者准确的讲,他根本不在意你问的这部分东西,但为了面子,为了得到一个正面的情绪上的肯定,他习惯性夸诞。那么从小养成的话,就会慢慢积攒很多周围环境包括人对他这种夸诞反馈回来的乱序的信息。那么就会生惑,看似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其实心中任物的能力已经被compromised。中文的话,应该是被干扰侵染导致能力不全的一种。如果还在行为多行狡诈,基本上就是人品的问题了。不过好在年轻孩子很少有走到这步的,大都是平时不注意细节。言语无状造成的问题居多,行为上好歹有所不为。大部分同学,知道对错后,还都是尽力往对的方向做的。就是长期的习惯没有那么好改罢了。
3. 自大挑剔,乃至好斗。
其实挑剔是有选择能力的一种过度状态或者是扭曲状态。所谓扭曲不过就是乱序罢了。也是平时无序行为太多后的一种结果。从小就比较聪明的孩子,如果没有礼的开蒙,就会容易如此,知道的越多,越事儿妈,越挑剔,但这不是精择。因为不是以修身为本的,而是必然以思辨为主的,所以这种往往看似聪明,其实大多是杠精。原因无他,就是不知道修身为本,什么事都要从自身出发,而不是从自身思辨出发。这是两回事,这种人自我意识都比较重,但身体都比较懒惰,都是自以为聪明的用鸡蛋可脑补出对错是非。关键是他们总是自己站在一个特别高的位置,审视别人,挑剔由此而出,但很多时候,他们的这个位置是自己幻想来的,而不是切实努力修身来的。所以这样的人严重的身心不一,依然是不诚。然后,往往和真实不相符后会被打脸,但依然自动忽略这部分真实的反馈,继续盯着他们自以为的别的缺点看。最后呢?只能空有聪明,却无智慧,要不是做事不成,就是做事特别累。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事情还没有出现具体的边界条件的时候,已经脑补出来好几种,然后叫自己陷入没有事实依据的思辨。这个毛病登山要是不改,最后就是陷入那种无穷幻境中,在沾沾自喜中,如泡沫一样消失。而其实大部分这样的人走不远,要是得一时歪风,就会变成喜欢一下子把自己抬到特别高的地方,高屋建瓴,“系统”划分,其实是脑补扣帽子的江湖大湿。刻意系统化的原因,就是要人为以心术来扭曲真实,从而达到自抬身份的效果,这样的看似聪明犀利不过就是走捷径的大愚若智,而且必然是心思不纯,缺乏修身的一种结果。这样的人一旦再有比较激烈的性情,就会是世间一个搅和祸害。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小事,小习惯,小毛病 放任积累到最后,自己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这样的情况。论坛上的同学要特别小心。
4. 多疑反复,惶惶不安。
没法信任别人,也没法信任自己,遇事裁断反反复复,来回折腾自己和别人。这种孩子依然是想的多,从小遇事都以自身利益衡量太多次,而且从小没有学过知止和取舍,长期如此就会变得什么都想要,极为贪婪。又不会排序,那么就会左右摇摆,一直折腾自己。因为自身的很多行为失当没法从环境得到正反馈,又不够有勇气面对,所以自我保护就会自动衍生出来多疑的问题,那么继续会刺激反复贪婪无序的问题,就会总是惴惴不安,不管在什么环境里,都会有些焦虑,遇事就是去想最坏的可能,关键是想完了并不结束,会反复在心上扩展这部分不安,不断滋生出子虚乌有的事情,最后难免有点被迫害妄想症,或者真的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全世界人都针对他,最后不能安眠,非要折腾下自己才能睡着,结果肾气走漏严重,心中越来越没底,恐惧日盛,疑心日盛,最后弄得自己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再找些算命或者神婆,假道士和尚之类的,生活就谈不上有啥质量了。完全是被动而毫无主动选择能力了。那依然是从小没有正确的底层知识,不以行动修身来践行,没有调治情绪的意识,不和外界充分互动,那么就没法从外界获得足够多的真实来修正自己的认识后,害怕情绪引发一个常见现象。这种人复诚是相当难的。
5. 急躁糊弄,难以认真。
从小性子比较毛糙,遇到事,就会比较着急去做,尤其是别人叫他做的事,而不是他自己想做的事。他难以专心做一个任务,只能凭着爱好做事,最后其实依然会因为被动时候做不好导致主动时候也养成不好的习惯,没有能力做好。做一个事就把一个做好是基本的能力训练。如果三心二意,心里总跟长草一样,想去看小说,动画片,或者自己觉得的重要的事情,但被安排的事又不得不做,那么就开始急躁的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其实习惯遇事就是急躁赶工,那么很多时候都是糊弄,做得不够认真的。只有告诉意义才肯踏实下来做事,其实还是为利而已。所以要从小需要培养耐心做事,不单纯以兴趣为导向的认真做事的能力。
6. 呆滞粘稠,懒惰怠慢。
这个不久之前完整写过赖和懒的关系,也讲过怠慢的由来,就不在这里展开了。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习惯性情,依然会导致环境和杯水内部难以通畅沟通。
7. 骄纵易怒,善妒伤身。
如果性子比较急,而又比较聪明的孩子,从小不好好开蒙,以行动调治情绪的话。就会耦合出来一种模式,就是别人跟不上自己,自己的需求没法被满足的时候,就会很不满。憋不住就会发脾气。这样的人在工作中是非常吃亏的。经常好事变坏事,过犹不及的情况叫自己变得身心俱疲。而如果心眼再小点,这种情况就会变成各种攀比,会经常想:“自己这么努力,他那么笨,学习不成,做事也不成,为啥我会挣得比他少”所谓情商太低,自己又爱生气,又容易嫉妒,最后就成了非常扭曲的看世界的方式。最后只能见人不善,那么又不会反求诸己,最后变成杯水收集一切不善的情况。负面情绪累积太多,最后别说自然真实了,基本就是自己把自己搞残。
综合来看,以上几种常见的问题,很多同学都是复合型的,好几个毛病同时存在,基本都是小时候,性情形成时,没有适当正确的调整造成的。比如小孩最容易的就是害怕,为了害怕会发展出各种奇怪的想法,有些会随着长大消弭,有些就会变成各种有缺陷,甚至奇怪的心理模式。那么就有可能变成自我封闭,夸诞,自大挑剔,多疑反复,经常情绪崩溃等等可能的模式。说到底就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性情教育。
原来的教育体系就重视应试,高分但不见得活得很好的小孩其实很多。所以现在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各种素质教育。包括劳动实践教育,自然教育,体育教育,优秀传统教育等等,慢慢的中考高考都要改变积分乃至考核形式,就是要从上到下扭转应试教育的弊端。但应试教育依然有很多好的地方。^_^。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