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海绵状血管瘤

病史

男,52岁,鼻塞、伴反复鼻出血2年余,加重一周。

CT表现:颅底见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影,蝶窦骨质破坏,其内见多发片状高密度骨片显示,枕骨斜坡及蝶鞍骨质破坏。

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在出生时即可出现的低血流量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

CT征象

边界清晰、边缘有硬化、病变部位表现为从轻度到中度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呈片状低密度区,其内散在点状密度增高影肿块,密度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性强化。

鉴别诊断

(1)脊索瘤:是局部侵袭性或恶性肿瘤,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以颅底蝶枕和骶尾部最常见,局部破坏性很强,CT可见软组织肿块,并见骨质破坏,周围组织受压或受累。

(2)蝶窦癌:为蝶窦内边缘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高于积液。中心可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窦壁及邻近骨质可破坏、消失,肿瘤内可有残骨片,窦壁膨胀性移位少见,无边缘硬化,增强后可见窦壁外筋膜断裂。

(3)软骨肉瘤:T1WI和T2WI信号特点与脊索瘤相似,常伴有软骨样钙化(>50%的病例),但其源于斜坡侧缘的岩枕骨结合部而非斜坡中线。

(4)侵袭性垂体瘤:呈结节状“雪人”样或分叶状“8”字样,边界清晰,起源于蝶鞍内,具有多方向生长的特点,CT无钙化或死骨,平扫T1WI和T2WI以等信号为主,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有脑膜“尾征”显示。

(5)脑膜瘤:病程较长,肿瘤呈圆形或扁圆形,多数密度或信号均匀,钙化与骨质增生多见,与皮质相比呈等密度或等信号,肿瘤明显均匀强化,脑膜尾征易见。

(6)鼻咽癌:肿瘤可侵犯颅底甚至海绵窦,但主要位于鼻咽腔,骨质破坏偏于一侧,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7)颅咽管瘤:蛋壳”样钙化多见,密度或信号不均匀,斜坡及鞍区骨质一般无破坏。

(8)转移瘤:见于颅底的任何部位,通常为多发溶骨性破坏,有已知的原发恶性肿瘤。

病例欣赏:颅底脊索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