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刀尖上的面
汲取文史智慧 引以鉴古知今
山西的面食享誉全国,说起来刀削面的故乡那是以大同为代表的大有名气。特别是七中任记刀削面从8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红火了将近48年。这家小面馆以前也就10来平米,铺面虽小但是要想吃到一碗地道的刀削面也没那么容易,面馆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没有2,30分钟恐怕是你也很难吃到。在90年代这个面馆每天就要卖出10多袋面粉的刀削面,不难看出这家面馆的质量上乘,味道可口,经营有道。在05年搬迁至对面,更是门庭若市,就现在这套门面房在当时就的150万。以面为食,让这家主人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家刀削面的特点是外滑内筋,柔中有硬,软中有韧,一碗刀削面不仅是一份美味佳肴更是一段历史和文化,蕴含着大同百年纯手工的信仰和情怀。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你在面的故乡吃的是一种情调和久久的那份寄托。从面粉到和面,又到削面,再到煮面,经过了水的灌溉,刀尖上的行走,滚烫的洗礼和卤汤的浇灌,它那纯白色的颜色始终没有改变,一碗似乳的面食让你赞不绝口。
不由的让我想起在部队那次吃面的场景,130多人的食堂,战士们站的满满当当,吃面的声音真是震耳欲聋,波澜壮阔,像似一支出征的队伍,声势浩大,又像似一支凯旋的部队锣鼓喧天,响彻云霄。多年了再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了,涛声依旧,只是都成了回忆了。
山西文史交流平台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办的一个微信公众平台, 本平台主要从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以及非遗保护等方面进一步精研深挖,弥补省内各地文史典籍缺失,使尘封的历史文化闪耀昔日光芒。注意事项:
1、文史来稿要求原创作品,请以附件形式发送,并附上有关照片及作者简介发邮箱:scgsjzb@163.com 或主编微信sczb0972.
2、本平台发布的原创文章,赞赏10元以下(含10元)作平台运作,赞赏10元以上部分按70%作稿酬发给作者。请投稿后加主编微信,以便红包发放稿酬。
3、在文章推出7日后支付赞赏稿酬;切勿抄袭,文责自负。
4、特别敬告:在其他微信平台推出标注原创的作品不要再投本平台。
史政发展、塞外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民俗、文物考证以及非遗等文化
对此感兴趣的朋友 请关注 文史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