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也需要”六块腹肌”

夏天就要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露出六块腹肌的季节。当然,前提是如果你有的话。呵呵。

现在这个全民健身的时代,大家都认识到核心肌对运动的重要性;当然对于社交网络,其重要性更是有增无减。

按你胃,不管有没有“六块腹肌”, 我们听到核心肌群时,第一瞬间想到的总是腹部肌肉跟背部。

但你知道吗?其实两腿末端也有核心肌群,控制着足底的整体运动、减少足底受伤并提升运动效率,其作用性丝毫不亚于“六块腹肌”。而且好消息是,这几块肌肉你肯定有!

为什么这么说?

三条足弓

这要从足弓的临床解剖学说起。

足有两个不同方向的足弓:横弓及纵弓。纵弓又有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之分。

不同的三条足弓,构成你的足底桥梁。

运动员透过足弓的弹性与韧性,就能做出更好的跳跃与跑步动作。但每个人的足弓在过度运动或是疲劳后,就有可能造成足弓塌陷或是过度疲劳的损伤。延伸出足底筋膜炎、足弓塌陷或是小肌肉群不平衡的位移型疼痛。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足弓是“韧性”的还是“任性” 的呢?

维持足弓的形态,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韧带及肌肉的坚强有力。构成足弓的骨骼与维持它们的韧带和肌肉之间关系密切,互有影响。这三者共同构成了维持我们足弓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

足骨连籽骨共有28块,除籽骨和距骨外,都是背宽底窄,把它们并合起来,自然形成了弓形结构。

横弓在足前部的横切面上,可见跗骨和五个跖骨排列成弓形,跖骨基底部横弓较明显,跖骨头部则变浅。横弓的完整全赖纵弓的存在。内侧纵弓的后臂由跟骨和距骨组成,前臂为第一、二、三楔状骨和跖骨,其顶部是舟骨。

内侧纵弓的弓高、后臂短、前臂长。第一跖骨尚保留有一些进化上的缺点,它与第二跖骨的联系不够坚强。跟骨的载距突与舟骨间无关节面,其间仅有跟舟韧带相连接,距骨头的下方正压在此带上,因此内侧纵弓的耐力较弱。

外侧纵弓,后臂是跟骨,顶部为骰骨,前臂为第四、五两跖骨。外纵弓的跟骰关节面阔而平,站立时可稳固的接触地面,第四、五两跖骨联系坚强,外纵弓也较低,这些都是它的优越性。

总之足纵弓后臂短,结构简单,跟骨是内外侧纵弓的共同基础,故跟骨发育大。纵弓前臂长,结构复杂,特别是第一跖骨保存了进化上的一些缺陷,构成了弱点。故足的外侧缘较内侧缘坚固。

韧带是保持构成足弓各骨块间联系的重要组织。

足背突出,负重少,韧带薄弱,跖侧负荷大,对足弓的维持也特别重要,故韧带肥厚坚强。跖长韧带连接跟骨和骰骨,跖短韧带连接跟骨和跖骨。跟舟跖侧韧带亦称弹力韧带,起自跟骨载距突,止于舟骨底部,坚强而具有弹性,是防止距骨头下塌或内倾的重要结构。

跖腱膜自跟骨结节起,向前分成五个腱条,止于屈肌腱鞘和跖骨头横韧带,维持纵弓,犹如弓弦。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的胫跟韧带连接内踝和跟骨,防止其外翻。

肌肉是维持足弓的第三道防线,亦是最主要的防线,而且还是你通过锻炼,最容易加固的防线。

足部肌肉分为内在肌外在肌二种,前者退化,在人体作用不大,对足弓的维持只起辅助作用。故足弓的维护主要依靠外在肌的作用,这类肌肉有:

(1)胫前肌:通过踝关节前内方,止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内侧。能使踝关节背伸,迈足时提足向前,也提起足内缘,增高纵弓,足底内翻。

(2)胫后肌:沿弹簧韧带的底部,止于舟骨结节、楔骨,骰骨和第二~四跖骨基底,但舟骨是其主要止点。胫后肌收缩时,舟骨接近内踝,紧紧的托住距骨头,加强弹簧韧带,防止距骨头下陷内倾,全足绕距骨头转为内收、内翻位置。

(3)腓骨长肌:经外踝后外方、骰骨沟至足底,上于第一跖骨基底和第一楔骨跖侧,与胫前肌平衡合作时,如两条坚强的悬带,各自足的内,外侧绕过足底,将足弓向上提起。

(4)腓肠肌:其作用使跟骨前端跖屈,纵弓下降,破坏足弓的结构。故腓肠肌挛缩或短缩者,易患平足症。

好啦,今天我们了解了足弓的三道防线,以及肌肉防线是最重要的防线。那么如何像练就六块腹肌一样强健的足底肌群呢?我们下期见。


动动手指头吧

你的转发分享很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