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湖飞羽丨小个子大嗓门?谁还不是个小公举了
红头穗鹛(méi )
英文名:Rufous-capped Babbler
拉丁学名:Cyanoderma ruficeps
雀形目﹥鹛科 Timaliidae
▲ 小块头大嗓门,头顶抹着胭脂红。 摄影/远离
▼
立春后,天气一天天暖了起来,鸟儿已唱起了春之歌,欢送短暂的冬日,迎接春天的来临。而在仙湖植物园,小个头红头穗鹛(méi),也唱响了春之号角。
红头穗鹛颜值不算高,但胜在清秀且娇小可爱。天生不太打眼的它也是潜藏着颗爱美的心,头顶平添的红印,宛如沾染的胭脂妆粉。这也不免让人有点担心,它头上的一抹红会不会随着时间慢慢褪去……
家族的变迁
▲ 红头穗鹛 Cyanoderma ruficeps 摄影/BX
红头穗鹛的体型与常见的暗绿绣眼鸟、长尾缝叶莺相仿,是一种小型鹛(类)鸟,加尾羽体长仅约12cm,若减去尾羽,其身躯就更显得小巧。红色羽毛的头顶,是它代表性的特征。
按最新的鸟类分类系统,红头穗鹛分属鹛科,蓝肤鹛属(Cyanoderma)。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形态分类有了很大的促进。以往在物种亲缘关系上界定尚显欠缺的鹛族(Timaliini),其家族(系统)位置经历了多次变迁。其中红头穗鹛的身份也是如此——先后由画眉科到原集大成的莺科,再到现在的鹛科。除了科的变化,其姓氏(属名)也由原来穗鹛属(Stachyris),更改为拟穗鹛属(Stachyridopsis),再重新移入蓝肤鹛属(Cyanoderma),经过“DNA鉴定”的红头穗鹛,可谓经历了多次家庭户口及身份信息的变更。
▲ 物种分类,是人类对物种不断认知的过程,拉丁学名的变更,往往代表着对物种更深入科学的了解,背后饱含着分类学家们长期、大量的研究基础性工作。
而其拉丁名种加词ruficeps,是rufus(红色)跟ceps(头部)的合写,而英文(俗)名Rufous-capped Babbler,也是直接对其形态特征的描述,即为“红色头顶的鹛”。
种群分布
▲ 点击放大-红头穗鹛鸟种分布图 来源:www.birdlife.org
红头穗鹛在我国长江以南有着广泛分布,并且不会随着季节而长途迁徙(留鸟),所以我国南方的鸟友们一般都不太稀罕,但倘若从全球看,它仅在中国及邻近的几个国家有分布,而中国是全球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也就是说,欧美等国家的观鸟者非长途跋涉才能看到的小家伙,我们只要在家门口就可以听到或发现哦。
大嗓门小红头
相较于保有量、出镜率都极高的暗绿绣眼鸟跟长尾缝叶莺,红头穗鹛生性胆怯,行踪较为隐秘,多单独或成对出没,常于植被丰富的林下,灌木丛,竹林区域活动觅食,所以也并不常见它们的身影。但倘若它亮起了嗓门,即便在邻近的山头,你或许也能注意并辨识到它们的存在,并且时常会成“情歌对唱”模式,你来我往,交替地呼唤着。
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估计很难相信,如此小小的身躯,竟然能发出洪亮的嗓音。虽然曲子的丰富及优美程度无法与唱歌界的“老大哥”画眉相媲美,但它的嗓音能量,几乎能与“老大哥”相当,能够发出连续简单而重复的大音调。
鸟儿连连看
▲ 红头穗鹛 Cyanoderma ruficeps 体长约12cm 摄影/周哲
由于生活觅食的生境区域跟长尾缝叶莺、暗绿绣眼鸟会有些重叠,红头穗鹛偶尔也会“潜伏”于长尾缝叶莺个体或暗绿绣眼鸟群,它们仨的形态大小、羽色也颇为相近。
仔细辨认,会发现长尾缝叶莺的尾要更长一些,尾巴一般都往上翘,暗绿绣眼鸟上体为鲜明的绿橄榄色,具有代表性的白色眼圈。红头穗鹛翅膀及尾羽为棕褐色,喉部至腹部为灰橄榄色,尤其头顶那一抹犹如沾染了胭脂粉的头羽。
▲ 暗绿绣眼鸟 Zosterops japonicas 体长约10cm,尾羽较短。
▲ 头额沾染了花粉的长尾缝叶莺 Orthotomus sutorius 体长约12cm
从照片看不难分辨出三个鸟种,但实际肉眼观察时,由于体型小巧,倘若与其中之一混在同个生境空间,那么就有可能混淆并错过,而真正跟红头穗鹛相似度高的是其“兄弟种”黄喉穗鹛,好在,黄喉穗鹛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小。
▲ 黄喉穗鹛 Cyanoderma ambiguum
▲ 黄喉穗鹛 Cyanoderma ambiguum 来源:ebird
▲ 红头穗鹛 Cyanoderma ruficeps 摄影/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