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替那些过早放弃练体育的孩子感到惋惜!

每当听到家长跟教练说:“我家孩子最近学习压力大,课后作业繁重,不想继续练的时候,我们作为教练更多的是遗憾。难道放学后练体育就影响了文化课了?如果是体育特长班每周最多2节课不到2小时的练习,就真的影响到学业了?更何况还有很多体校坚持体育训练的孩子,都可以做到白天上课,晚上训练,平衡自己的时间!

无论是在学校、单位,还是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体育依然是一件“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事儿。
现在一些家长也会鼓励孩子多锻炼,但是前提是不要累到、不要受伤、不要影响学习……
北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伟大政治家毛泽东也有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则更直接:“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

清华园用它的百年体育史告诉我们:体育并不会影响学习,只会更好地教育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相反,是一切以学习为中心的做法阻碍了体育教育,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来看看专业分析

👇

影响孩子学习的因素

  第一是自制力。

研究表明,自制力比智商更能预测未来的学业表现。其中:智力和自制力都处于平均水平以上的孩子,数学成绩优秀的概率是那些单有高智商孩子的三倍!

自律能力、自制力,而不是智商,将决定孩子的学业、乃至他们的一生是否成功与幸福。

学习,是件持之以恒的事情。
时间不够,能不能合理安排时间?不想学习,能不能克服懒惰?受累受苦,能不能坚持下来全神贯注地学习?这都是自制能力决定的。
能控制好自己的人才能克服各种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欲望,全神贯注地学习。体育训练比学业更辛苦,更容易让人放弃。如果这都能坚持下来,还有什么是坚持不了的呢?
从学习力需要具备的因素来看体育训练是可以激发孩子学习能力的,唯有身体好、精力充沛,孩子学习才会更有效率,从而提高学习力。
体育训练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毅力、自制力、良好的抗挫能力、积极正面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一个常常运动的人是很少得抑郁症的,他的情绪通常是会比较好的,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积极乐观的,同时长期而正规的训练可以奠基个人习惯的形成,好习惯也是好成绩的基础。
可见体育训练不会阻碍、影响、耽误孩子学习,而是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只要合理安排时间,体育和学业能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第二是性格特质。

孩子的性格特质,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并不是一概而论的。

外向型的孩子一般表现欲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不易坚持,不善做深层次的思考,易浮于表面的理解,因此根基不牢,对于这类的孩子就要多用问题刺激其思考,巩固基础练习;

内向型的孩子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度,但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所以常常容易被忽略,对于这类的孩子就要多用问题刺激表达,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懂孩子再懂教,只有真正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是学习动机。

动机是孩子持继学习的根源,有动机没环境的孩子会创造出环境来,但是有环境没动机的孩子则是一事无成。

那这个动机就是让孩子快乐学习。唯有持续孩子的兴趣,把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孩子才会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选择放弃体育训练的家长容易把兴趣与学习脱节。兴趣是孩子持续学习的重要动机。拿掉兴趣,孩子会为反对而反对。迫于压力、强制下的学习是被动的,是起不到好的效果。

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学习兴趣是孩子持续学习的根源。如果孩子在学习中,努力的过程常常被肯定鼓励的话,那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更愿意去尝试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因为学习的过程给他带来了成就感。
而没有兴趣的孩子,你再怎么逼他也没有用,反而会让他更加厌恶。
所以,唯有激发孩子的兴趣,把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孩子才会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训练就是教育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也是一个激发孩子求知欲的过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家长

让孩子学体育?

👇

目前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已经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对孩子各方面的培养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

很多体育项目的比赛考级制度——训练孩子设定目标,学会承受压力,提高执行力,提升孩子自信心。

运动技术内容——品势可以训练专注力、自制力;实战训练意志力、抗挫能力;训练协调性、欣赏力;特技训练胆量;擒拿自卫术训练反应力等等。

体育运动礼仪培养——训练孩子自尊、自爱、感恩及社会交往力,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德商。

身体好、精力充沛的人解决问题才会更有效率,才能提高学习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孩子的毅力、自制力,良好的抗挫能力、积极正面的心态,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其未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经常运动的人情绪通常是会比较好的,思考问题的时候也是积极乐观的。一个常常运动的人是很少得抑郁症的。

同时长期而正规的训练可以奠基习惯的形成,好习惯也是好成绩的基础,所以练习体育不是阻碍、影响、耽误孩子学习,而是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

清华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李稻葵分析道,运动员不仅具备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更关键的是,具备有成功者具备的特殊心理素质。
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这就是体育精神。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
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羽毛球、陪练,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跳水、体操、营养师、田径项目,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运动员常常能精英中脱颖而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有人说,体育教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不是最好的教育笔者不敢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当别人推着孩子“鸡血”那些长大后根本用不着的课程时,更有远见的家长愿意花重金送孩子玩运动。尽管他们心里有数,大部分孩子都不会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他们知道,从体育运动中学到的东西,够孩子受用一生。

让孩子积极上好体育课并不代表你希望他未来能凭体育特长获得奖学金,或者成为专业的运动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童年还是青春期,体育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运动能帮助孩子建立与他人的联系,让他们学会珍惜和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获得自信心,以及为自己设立目标、完成目标。

所以,停止忽视体育教育,让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体育教育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