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存款只有花呗欠款,你为什么存不住钱?
更多详情请见👇
大家可能都已经看到蚂蚁集团上市失败的新闻了。
我看到还有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他们觉得马云的观点挺对的,现在就是一个信用社会,银行的体系已经落伍了。要是都按照银行的规矩来,不知道要少多少便利。
而且蚂蚁上市不是挺好的吗?反馈到用户这儿,花呗借呗的额度都能提高不少。
我们今天就不谈高杠杆,崩盘风险可能转嫁到每个用户身上的专业金融问题。我想跟大家聊聊的是:
花呗借呗的额度高了,
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看到有数据统计,花呗消费贷业务规模达到1.7万亿,为蚂蚁集团带来的利润占据集团利润的30%以上,并且呈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很多人都在走着月光、月欠的路,过着超前消费的生活,购买着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东西。
便利那肯定是带来了很多便利,没钱了轻轻松松就能搞到钱花,能不便利吗?但是我觉得这便利背后的代价,也足以让人细思恐极。
有些东西,可能不是很必要,要是让你去找亲戚朋友一个个借钱过去,你可能宁可就不买了;可是现在,有花呗分期告诉你,没关系,你可以拥有它,你就放心大胆地剁手了。
表面上看,这没什么,反正每个月你都有按时还款,信用积攒得很好。
可是你仔细算算自己的财务现状,算算存款,算算收支,就会发现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怎么一个月花了这么多钱?!说好的攒钱呢?!
也有人说,这个要看自己的自制力,不能算在花呗的头上。
我觉得确实跟自制力有关。但很多时候,人的自制力是很薄弱的。所以有句话说:不要去考验人性。
我有个朋友,开了花呗之后,就老是存不住钱,她知道这样不好,但看到想买的东西,还是会忍不住,“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件!”她每次都是这样告诉自己的。
因为是花呗嘛,都感觉不到这是在花自己的钱。
后来她咬咬牙狠狠心关掉了花呗,偶尔还是会买买买,但频率下降了很多。尤其是看到那些还要分期的,马上就清醒了:算了算了。
如果你试过开花呗和关花呗的两种体验,应该也会有所感觉。
所以我觉得,人是会被引导的。
就是在你消费欲膨胀的时候,有人拦你一下,跟你说你没钱了,你可能就不太想买了;
可是如果有人在这种时候把钱递到你手边,跟你说:你值得更好的生活,那你又会怎么选择呢?
成年人也不一定具备抗诱惑的能力。
洗脑广告后
你还记得贷款的真正作用吗
我想到了之前看到的花呗借呗的广告:家里生活拮据,但女儿生日到了,施工队队长用花呗借钱给女儿买蛋糕、开生日派对。
日子可以不用过,但是生日一定要过!
这是什么逻辑?
我看到这样的广告,真的一点儿消费欲都没有了:有钱,你整多大的派头都无所谓;可是家庭条件摆在这儿,有必要借钱过这么一个生日吗?
要是按照这种过日子的方法,多少家庭得崩溃啊!
不要想着少了这个生日会,就亏待了孩子。孩子还要上学,还要上辅导班,还要这个还要那个……你要是按照这种逻辑来,你会发现你永远在亏待孩子。
不想亏待?那难道看着家庭被吃空?
还有类似的广告:刚毕业的大学生,用花呗借钱去看更大的世界;妹妹考上大学,哥哥用花呗给妹妹买了电脑……
这些广告就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放开自己的欲望,哪怕没钱,哪怕现在还消费不起,不过没关系,我还是可以借给你。
但这个逻辑的问题在哪儿呢?
在于这个钱,
你迟早还是要还的啊!
命运的每笔借款,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当你想要辞职给现在这个老板竖个中指时,你发现你不仅没存款,下个月还要还花呗;
当你想要买房买车时,你发现只能靠家人支援,自己的工资都不见了;
当你想要结婚时,你发现你的卡里空空如也,还欠着几万消费贷,都不好意思跟对象做出什么承诺……
看到一句玩笑,还蛮有意思的:到了还钱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真爸爸和假爸爸的区别了。
花钱的时候肯定是很爽的,怎么可能不爽呢?一些货币出去,换来的是花团锦簇、新鲜畅快的生活,正常人都会喜欢。
可是享受完之后的代价,可能是你真正想改善自己的生活时,却发现条件受限;可能是你想要向上攀登时,却发现生活不断扯你后腿。
当现在的你配不上你的享受,当你的享受超过了现在的你所能负担的,你会发现,或早或晚,你都要为之付出代价。
真的很残酷,也很现实。
当然,我不是在反对贷款,这也没有我反对的资格。
贷款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善用这种工具,而不是成为贷款的工具人。
我们应该为具有潜在增长价值的东西贷款,比如房子。它是刚需,同时也可以帮你保值,帮你跑赢通胀。
同样的,贷款也有救急作用。
但注意了,不是所有钱不凑手的情况都能叫做救急。看到一样东西,想买,现在没钱,这不是救急,纯粹就是为了消费,为了满足物欲而已。
救急是要看目的的。生意急需周转,生病急需用钱,上学没有学费……这些时候才是贷款该真正发挥目的的时候。
千万别丢了
存钱这个优良传统!
年初的时候因为疫情,我就给大家分析过,中国防疫效果这么好,跟大家兜里有存款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因为有存款,有余粮,所以可以配合停工、封城。
但是在国外这条路真的走不通。因为大家都没存款,真要停工,大家都活不下去了。新冠跟饿死比起来,都没那么可怕了。
所以我真心觉得,超前消费不一定是好事。存款,是实打实的抗风险能力。
我有个同事,月底从来不参加任何聚会。一开始我不知道他为啥都不来,问了一下。
他告诉我,因为月底的时候钱都花光了,账户上空空荡荡,他连参加聚会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所以能省就省。
当时听到这个理由我真的很懵逼,因为他平时衣冠楚楚,也算是成功人士,怎么可能连坐公交的钱都没有?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吧?
但是他的表情和语气都很正常,仿佛这就是再普通不过的理由。原来他真的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啊!
之前在英国还有个同事,有一年复活节的时候,卡里只剩下6磅,弹尽粮绝。
但是他一点儿都不慌,盘点了一下自己拥有的资产:车里还有一桶油,上次生日聚会朋友带来的啤酒还有两箱剩下。
齐活了!
他就带上自己仅剩的资产,带着妈妈和妹妹开开心心地去姨妈家蹭吃蹭喝了。他没啥心里负担,反而觉得这个假期过得挺美滋滋的。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段子?但这就是真人真事。
换做我活成他们这样,真的要焦虑死了,有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所以你会发现在澳洲,一般没有月薪这个说法,只有周薪和两周薪。因为大家不知道怎么存钱理财,一下子发太多大家都会花掉。而且因为一般周四是发薪日,商场饭店开门的时间都会比较长。
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月光族,周光族也不少见~
虽然我在国外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习惯他们周光月欠的情况了,但我本人是真的适应不了这种花钱方式。
我觉得在新冠这个强力的不可抗力面前,也已经证明了,哪一种消费理财方式更具有长期发展价值和抗风险的优越性。
我希望大家都能继续发挥优良传统,将存钱这个好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也许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我们仍然可以靠存款笑傲江湖。
我从不反对大家努力去过更好的生活,但可怕的是,被超前消费迷了眼,误以为自己现在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从而失去前进的方向,而这样的透支,又将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偿还。
其实我觉得蚂蚁集团被监管是好事,有些作为借贷平台的责任,确实是平台应该扛起来的。
同时如果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大家醒醒神,收回买买买的手,转变消费理财观念,过上有存款的小日子,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