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箭穿心》:夫妻间最忌讳的,就是扯掉对方最后一块“遮羞布”
《万箭穿心》是王竞在2012年执导的一部剧情片。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良心的国产片之一。除了炸裂的演技,这部片子的剧情也十分紧凑、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式”婚姻困局,给人以启发。
在八九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导演相对集中地从中国最优秀的一批文学作品中去寻求创作的灵感和题材,这种强强联合的做法成了一时的趋势”,而《万箭穿心》显然是延续了这种经过历史检验的取材方式。因此,整部影片的改编力求忠于原著,不仅再现了小说的主题、情节和风格,还在人物细节上做了修饰,让主人公形象更加贴近现实。
《万箭穿心》讲述的是武汉女人李宝莉的婚姻困局和人生悲剧,也表现了对女性社会生存之痛的反思。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李宝莉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她漂亮能干,性格爽辣,但却在婚姻生活中处处要强,得理不饶人,连昔日温厚的丈夫也不堪压抑,有了外遇,而这却还仅仅是李宝莉不幸人生的开端。
“女强男弱”的夫妻关系中,“控制型人格”造就了双方的不对等
无论是在原著小说还是电影中,李宝莉最初都是一个不讨喜的角色。她虽然长相漂亮,但却性格暴躁、泼辣计较,毫无女性的细腻、柔和。
在影片的开头,李宝莉躺在床上向丈夫马学武求欢,却遭到了无情的推脱。短短的一个镜头,其实就暗示了二人并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第二个场景一下子转到了次日早晨,一家人乔迁新居,李宝莉则在一旁对工人指指点点,她一会嫌他们放电视机手脚重了,一会儿又说冰箱摆的不到位,划到了地板,和工人们大吵大闹了一场。
马学武看着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的妻子,心中过意不去,给工人们递烟缓和气氛。然而,李宝莉却毫不顾及丈夫脸面地开始大骂:“我是出了钱的,他们就该好好给我干活。茶不是钱?烟不是钱?你收拾块出来?你真是生得贱!”马学武站在一旁沉默,灰头土脸。而这样的场景其实是李宝莉与丈夫的日常。
婚姻中的宝莉一直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中事事想要出头、占上风,常常做出一些让丈夫颜面扫地的事情。闺蜜小景让她学着去维护丈夫的尊严,宝莉却说他已经被自己骂惯了。她觉得在外面不用把丈夫招呼好, 只要在被窝里招呼好就可以了。
在骂骂咧咧的表象下,李宝莉其实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她觉得自己做任何事的出发点都不坏,可是语言上的暴力却将她放在了全家人的对立面。
继她和丈夫闹矛盾之后,公公婆婆又不请自来,打算在宝莉家长住,这让宝莉心中不忿,直肠子的她也不顾及丈夫,当着公婆的面,就把不满全部写在了脸上,差点逼走老人。
其实就宝莉的粗线条性格而言,她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当天晚上就呼呼大睡,第二天起来照样麻利照顾公婆,但是她的暴躁脾气和对整个家庭的控制欲却给一家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导致她最宠爱的儿子小宝也不与她亲近,转而投向爸爸和奶奶的怀抱。
因为李宝莉的强势,马学武在外虽然是个主任,在家却完全没有话语权,凡事都要被妻子掣肘。更加致命的是,马学武性格懦弱,没有什么主见,遇事只是一味隐忍,从不主动沟通。
在马学武追求李宝莉之初,他曾经说 “我们屋里不需要道理,宝莉就是道理。有理听她的,无理也听她的。”这样一句宣言当初听来浪漫,事实上却是一种无脑的迁就,而不平等的婚姻地位也导致了他如今的尴尬处境。
妻子捍卫婚姻主权的表象下,透露出独立意识的缺失
当马学武终于难以忍受宝莉的脾气和控制,他提出了离婚,却不为宝莉接受。宝莉对闺蜜哭诉说,自己掏心掏肺付出,没有半点对不起这个家庭,凭什么要“被离婚”?可闺蜜小景却一语道破真相——马学武是被你一步步逼上这条路的。
更悲哀的是,即使到了这一步,宝莉都没有好好反思过这段婚姻危机的深层原因。当然,宝莉的“看不开”也与她所受的教育有关。在原著中,宝莉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工,空有美貌而无学历。在婚姻标准上,宝莉认为:
“找个没有文化的人,生个儿子像个苕,又有什么用?这年头,有板眼才有狠。有文化的人智商高,这东西传宗接代,儿子也不得差。往后儿子有板眼,上大学,当大官,赚大钱,这辈子下辈子都不发愁。”
正是在这种世俗择偶观的影响下,貌美的宝莉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文化程度更高的马学武,却没有考虑到她和马学武之间在性格爱好、家庭背景及价值观差异上的差异。由此可见,最初的李宝莉在骨子里其实认同一种“夫贵妻荣”的婚姻理想,以及“母凭子贵”的人生理想。
正因如此,李宝莉明知马学武变心,却仍然拒绝离婚。因为这种对男人的依附意识,她宁愿在无爱的婚姻中苟延残喘。她既想发泄一下自己的不满,又天真地想给这段婚姻“续命”,于是当她在旅馆中发现丈夫偷情的证据后,她偷偷打电话报了警,最后闹得丈夫被撤职、下岗,身败名裂。
李宝莉的“计策”得逞后,马学武果不其然,不再提离婚之事,反而因此心存愧疚,对她千依百顺。然而,李宝莉却是难改落井下石的本性。在生活中,她早已习惯了随意攻击丈夫的自尊,把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丈夫的屈从之上,这次也不例外。
她虽然在心里渴望婚姻生活的平静,享受丈夫的忍让与顺从,却始终不愿有所退让。因此,丈夫的婚外情事发后,她有意无意地用不堪的言语相讥,甚至以性生活惩罚丈夫,让他尊严全失,从而使自己获得心理平衡。
其实说到底,宝莉对丈夫和家庭的强烈控制欲背后,其实是独立意识的缺失。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影片中,宝莉一直是个为家庭而活的人。她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没有自己的生活,一天到晚只是围着丈夫和孩子转,将马学武和小宝作为全部的生活重心。
宝莉一直将丈夫和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时刻想要掌控他们的生活,却从没有好好想过为自己而活。也正因如此,她走向了不可避免的婚姻悲剧。
人格缺陷不是原罪,但是一定要找对真正能“治愈”你的人
在影片中,李宝莉的步步紧逼最终导致马学武不堪重负,跳桥自杀。马学武死后,宝莉为了赎罪,用当“扁担”的沉重体力活劳动来养活公婆和孩子。闺蜜小景对她说,她身上发生的种种不幸和刚搬进的新家有关,条条大路穿过自家门前,在风水上叫做“万箭穿心”,但是宝莉却执拗地表示:我非要说它是“光芒万丈”。
本着这种固执的信念和对家庭的责任感,宝莉像个男人一样,十年如一日地养家糊口,甚至比以前更加能够忍耐。然而,埋头付出的宝莉却再次犯了十年前的错误,因为繁重的工作,她几乎没有把时间花在和家人的沟通上,还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正因如此,她视为生命的儿子待她愈发淡漠,甚至在考上名校、出人头地后将她赶出家门。
无论是宝莉和丈夫、公婆还是儿子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宝莉自身的人格缺陷。她出身于底层家庭,文化程度不高,小小年纪就帮着父母出来卖菜赚钱,她所接受的教育其实是市井文化和民族传统的结合体。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宝莉身上传统、市侩的一面,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树立清白的做人准则,成为一个良善之人。
原著小说对宝莉的形象书写得更加生动、饱满。在家里,宝莉从小就是一个勤劳踏实,非常有孝心的孩子;在丈夫死后,她还主动提出赡养公婆,即使面对老人提出的无理要求,她也点头应承。在外头,宝莉为人热情、仗义,面对遭受欺凌的扁担何嫂,她路见不平,勇敢为她出头。
而这样一个本质纯良的女子后半生何以在婚姻中不幸,在丈夫、公婆和儿子之间众叛亲离呢?说到底,这是宝莉在为自己的性格缺陷买单。然而,性格缺陷本非一个人的原罪,宝莉的不幸其实也体现在没有找到那个能为她“疗伤”的人。
在影片中,马学武显然不是一个可以“治愈”李宝莉的人,他可以为宝莉提供优厚的物质生活,却无法在性格上与宝莉达成契合。相反,在影片中,宝莉少女时代的追求者建建反而是一个真正能够打开她心扉的人。
宝莉有个性脾气,而建建的个性脾气更强;宝莉“刀子嘴豆腐心”,而他恰好喜欢跟她贫嘴,也最懂她内心深处柔软的善意;最让人动容的是,每当宝莉遇见了任何困难,建建都是那个会默默跟在身后,适时出现的人。
反观马学武和李宝莉的婚姻,没有人可以武断地说谁是谁非,只能说,性格、三观不同的人,真的不能强融。对于马学武而言,也许像周芬那种温柔细腻的女人,才足以帮他建立一个男人的自信;而对于李宝莉而言,建建身上的男子气概和个性,也许才能带给她真正的心安。
婚姻生活中,只有两个人在各方面都旗鼓相当,爱和尊重方为水到渠成。但是如果其中一方的步调乱了、跟不上了,另一方也千万要学着去“治愈”,而不是急着扯掉对方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反而把所有的“不体面”都留给自己。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