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华发、特发重组的投资联合主体正式宣布接盘方正!
其中,平安将最多以507.5亿元收购70%的方正集团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收购费用外,方正集团还有2000多亿元的逾期债务,也将由收购方来扛。
此外,或因重组方案落地,方正旗下的上市A股方正证券、中国高科、北大医药4月30日尾盘异动拉升。
4月30日晚间,中国平安发布《关于参与方正集团重整进展的公告》指出,平安人寿已与华发集团(代表珠海国资)、深超科技、方正集团管理人、方正集团及其4家主要子公司签署《重整投资协议》。中国平安授权平安人寿参与本次重整。据《重整投资协议》,除了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由特发集团单独承接外,原方正集团下属的保留资产将出资设立新方正集团,整体出售给重整投资者。在本次重整中拟收购资产范围包括新方正集团重整主体下属的医疗、金融、信息技术、教育、商贸及地产等板块的股权类、债权类及其他类资产。金融板块主要以方正证券、北大方正人寿保险为核心主体,业务范围涵盖证券、期货、基金、保险等领域。公告指出,根据重整主体的债权人对债权清偿方案的选择情况,平安人寿与华发集团将按7:3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不低于73%的股权,不超过27%的新方正集团股权将抵偿给选择以股抵债受偿方案的债权人。对于收购后的人员安排,公告指出,原则上重整主体的人员由新方正集团全员承接,新方正集团将根据岗位设置情况和职工个人意愿等,双向匹配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重整投资者最终支付的对价金额及持股比例,取决于债权人受偿方案选择情况,其中平安人寿将以370.5亿元至507.5亿元对价受让新方正集团51.1%至70.0%的股权。本次重整尚需履行相关审批程序。1月29日,由中国平安、华发集团、特发集团组成的联合体从29家意向投资者中胜出,确定成为方正集团的重整投资者。在平安参与方正重组的消息刚出炉不久,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CEO谢永林就公开表示对方正集团资产的看好。谢永林表示,平安集团参与方正集团的重整项目主要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平安集团根植在大湾区,方正信息产业也在湾区有产业集群基础,再加上北京大学在该产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加速大湾区在信息产业领域建立比肩国际、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平安集团作为大湾区企业,对此责无旁贷,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的体现。二是方正集团拥有雄厚的医疗资源,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实力很强,与平安集团的保险主业,以及未来集团的大医疗健康战略有较强的协同效应,可以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场景的金融服务。4月30日,中国平安公告再度指出,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本公司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通过将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本公司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构建“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本公司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资料显示,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办企业。方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就有六家,包括四家A股上市公司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和北大医药,以及两家港股上市公司北大资源及方正控股,还有一家保险公司方正人寿。以IT产业起步,方正集团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IT、医疗医药、产业地产、金融和大宗商品贸易等业务板块。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底,方正集团总资产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营业收入1333亿元,净利润14.9亿元,利润率仅为1.11%。而最新公布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方正集团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17.69亿元,净利润为亏损31.93亿元。2019年,一笔20亿元的债务未能兑付、造成违约,拉开了方正集团重整的大幕,但彼时方正集团账上却“趴着”454.59亿元。2019年12月,北大方正集团首次违约,规模20亿元的“19方正SCP002”未能按时兑付本息。2020年2月,规模20亿元的“19方正SCP002”违约。2020年9月,规模30亿元的“19方正CP001”违约。2021年1月,规模14亿元的“19方正MTN001”未按期足额付息。2020年2月,在债权人北京银行的申请下,北京一中院受理对北大方正集团的重整申请。截至2021年1月18日,上清所公告显示,北大方正、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的债权人共有725家,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了736笔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合计2347.34亿。(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