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校爆仓?爆仓会如何安排?
很多读者都会私信科科:
经常听说学校爆仓,究竟是什么意思? 如果家对口的公立小学爆仓了,我孩子能读书吗,是不是要被统筹? 教育部门和学校针对爆仓有哪些处理办法?
今天科科就详细和读者详细聊一下成都公立学校爆仓那些事。
截图取自百度
爆仓是指什么?原本用于证券或者期货市场。
后来因为这个词语太过形象,成都学区房和成都学区百科就把它拿来套用在小学在校人数过多,超出学校规划容量这个场景,然后各个自媒体都照搬,沿用至今。
具体表象,例如当年攀成钢的成师附小慧源校区装不下,学生们去马家沟小学借读;例如当年益州小学的学生去墨池书院小学借读;例如今年青羊实验附小装不下,可选择在泡小西区就读,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小学爆仓。
爆仓是未来的常态,尤其是热门小学。
我们早在去年和前年的两篇文章中《成都的小学生指数》以及《学区房晚点买要得不》就已经提到过,成都目前小学生在校人数已经超过100万!
光看这个100万,可能大家没概念。如果告诉大家,成都小学生在校人数排在全国前列(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是不是会让你大吃一惊。
▎ 那么学校是如何爆仓的呢?
举个例子,一个小区的配套学校本来是设计为10个家庭有1~2个适龄儿童上学的,但成了名校后,大家冲着名校去买来入学,就会被挤到10个家庭有5个适龄儿童要入学,再加上二胎政策,最后的结果,就是名校会大概率被挤爆,学校当年规划建设的时候是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因素的,而且现在学校附近全是建成区,学校也没法扩建。
比如大家去一些名校对口小区看会发现,下午整个小区是遍地小学生在走动和玩耍,周边建满补习班。整个小区都是浓厚的学习氛围,整个小区的晚上都是打杀声四起,因为要辅导作业。
所以,如果一个小区是大家冲着名校去买的,其实也要提防最后学位被挤爆的风险,越便宜的,小区越大规模的,越容易被挤爆。
- 那么是不是我家门口对口的学校爆仓了,我们孩子就没学校可以读书了?或者我孩子要被教育部门统筹呢?
- 不会。
就近入学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政府和教育部门有义务解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求,成都目前还没有满足六年一学位情况下符合第一顺位的家庭被统筹安排到明显比正读学校差很多的其他学校的先例,更不可能出现因为正读的学校爆仓,孩子就不能读书的情况。
那么, 教育部门和学校会采取哪些办法解决爆仓的问题?
加收班级加人员
本来学校今年规划8个班,每个班45人,一共招生360人,结果符合条件就读的孩子有506人,没办法,学校不得不做调整,招生10个班,每个班人数51左右。
相比去年,今年新招班级数增加较多的小学有:
泡小西区分校增加5个班;
成师附小本部增加4个班;
锦晖小学增加4个班;
锦城小学增加4个班;
盐道街小学卓锦分校增加3个班;
盐道街小学本部增加3个班;
芳草小学南区增加3个班;
教科院附小东区增加3个班;
益州小学增加3个班。
借读或者就近安排同水平小学就读
借读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攀成钢的学生集体借读马家沟小学的事件了。
就近安排同水平小学就读的例子也比较多,比如当年益州小学新校区未建好之前部分学生安排到墨池小学就读,今年青羊实验附小的部分学生安排到泡西就读。
这些情况下家长都不排斥,因为在家长看来两个学校实力相当,而且挨得很近,但如果教育部门把益州小学的生源安排高新大源学校,青羊实验附小的生源安排泡小境界,预计难度就特别大了。
回顾当年攀成钢借读马家沟小学事件,当年攀成钢片区住户超过10万人,但仅仅规划了盐小通桂和成师附小汇源两所公立小学,而且盐小的校舍因为当时片区居民不多,于还租借给了爱思瑟国际学校。
随着攀成钢片区人口大量入驻,生源问题在2016年问题爆发了,连续承受整个区域生源几年的成师附小慧源校区超过负荷,于是相关部门提出了学校扩建的方案——在操场上盖一栋楼。
但这个方案瞬间在攀成钢业主群炸开了锅,受到联名抵制。
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国际学校搬走了,但因为之前国际学校的一些建设要进行改建,攀成钢片区的新生在马家沟小学借读。并且由于爆仓引起了成师附小慧源停招了两年,学校去年才开始恢复招生。
附近修新校区
只要附近有条件、有土地可用的情况下,政府和教育部门都会为爆仓的学校修建新校区以缓解学校爆仓的压力。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东城根街小学的C校区,金沙小学的D校区,成师附小的C校区等。
卡落户时间
细微调整划片
目前来说,成都公立小学划片都是相对稳定的,往往是因为有新的小学或者校区投入使用之后会调整划片。
比如19年益州小学的新校区建成后,大量原来属于菁蓉小学的小区被划为对口益州小学;目前成都成熟片区直接调整划片的情况还比较少,如果未来部分热门学校在以上五种办法全部用完的情况下都不能缓解爆仓压力,调整划片,适当减少某个名校部分对口小区可能是属于教育部门非常无奈的最终办法。
上面是科科举例说明东小对口楼盘有250个,并非暗示说东小近期要调整划片,读者千万不要过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