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都不教:古瓷老化痕迹鉴定最新十二要诀(建议收藏)

自然界中的一切器物,从其产出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自然老化过程,这是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古瓷器物上的自然老化痕迹,是苍桑岁月的历史见证,故而,以有无自然老化痕迹来鉴别一件瓷器是“新做”还是“老器”,其基本思路是科学的,是符合大自然客观规律的。

人工造假与自然天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演化过程。尽管造假者千方百计制造老化痕迹,让人算不如天算!做伪者欲达自然天成之程度是完全不可能的。故而,用陶瓷上自然老化痕迹(现象)的真伪来辨识“真品”与“伪器”,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也是完全可行的。

一、古瓷釉层“宝光”

所有古瓷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其瓷釉的表面与内层均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由此改变光线的反射性质,从而使古瓷釉层产生温润而含蓄的“宝光”。古瓷“宝光”的产生主要基于三种原因:

(1)古瓷釉中的“小裂纹”

古瓷釉层属玻璃质亚稳态物质,在千百年的存世过程中,由于釉层内应力的释放,在古瓷釉层内部会产生“材料疲劳”现象,即在古瓷釉层内部产生无数道肉眼难以辨识的“小裂纹”。这些“小裂纹”的存在,吸收与散射了部分入射光,改变了釉层原有的光学反射能力,从而使古瓷形成不同于新瓷的光学反射效果。

(2)古瓷釉中的“气泡内壁沉积层”

古瓷经千百年的历史过程,其釉层内部的微量活性物会缓慢渗出,并沉积在釉层气泡的内壁上,形成“气泡内壁沉积层”。该“气泡内壁沉积层”的存在,改变了入射光穿越釉层时的光反射能力,从而使古瓷产生不同于新瓷的光学反射效果。

(3) 古瓷釉面上生成的“沉积皮壳”

古瓷经千百年的历史过程,其釉层表面的微量活性渗出物与外界微小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釉面沉积层,俗称“皮壳”。该“皮壳”的存在,改变了古瓷釉面原有的光反射能力,使古瓷釉面形成不同于新瓷的光学反射效果。

在上述三种自然老化痕迹的共同作用下,古瓷方能呈现出温润含蓄的“宝光”。凡古瓷均有“宝光”,故“宝光”可做为古瓷鉴定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二、古瓷釉层中的“死气泡”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因釉层内部应力释放、外部磕碰等原因,某些古瓷靠近釉面的少许气泡顶部最薄弱的部分会形成微小裂痕,有些小裂纹受到自然腐蚀而逐渐形成孔洞,外部的物质分子便会通过裂痕与孔洞逐渐渗入到气泡中,与釉层活性渗出物混溶后,共同沉积在气泡内壁上,从而形成一定数量的深浅不一的黄、褐、黑色气泡。古玩业界称之为“死气泡”。

古瓷“死气泡”可分为四种类型:

(1) “闭口型死气泡”

该类气泡顶部没有明显的孔洞而只有肉眼难以辨识的微小裂纹,因此,“闭口型死气泡”内部的外来沉积物较少,故颜色较淡。

(2) “半开口型死气泡”

该类气泡顶部因多年自然腐蚀而形成小孔洞且与外界贯通,孔洞边缘呈不规则的酥裂松脆的自然腐蚀状态(或曰:烂苹果状)。“半开口型死气泡”内部的沉积物较多,颜色深浅不一。

(3) “全开口型死气泡”

该类气泡的上半部因多年自然腐蚀而完全烂掉,形成半球状的坑洞。“全开口型死气泡”内部的沉积物较多,颜色有深有浅。这类气泡多出现于唐宋以前的瓷器、及三彩器上。

(4) 蜂窝状破气泡条带

该类气泡多发生在青釉点褐彩、白釉点褐彩,与部分彩瓷中。这类古瓷的基础釉料为青白玻璃釉,而其装饰彩釉则为高铁彩釉,两者化学成份不同。

在古瓷高温烧成后,某些彩釉条纹表面会残存有密集的二次小气泡,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这些密集的二次小气泡的顶部会因釉面内应力的作用而大面积的密集性破裂,最终形成“蜂窝状破气泡条带”。这种“蜂窝状破气泡条带”中的气泡极小,顶部呈酥裂松脆的自然腐蚀状态,气泡内部的沉积物多少不一,颜色深浅不一。

绝大部分古瓷釉中均不同程度的存有“死气泡”。古瓷釉中的“死气泡”自然天成,稀疏散淡,深浅不一。故釉中有无“死气泡”,可做为古瓷鉴定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三、古瓷釉层中的“结晶簇群”

在古瓷入土与存世的千百年中,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其各种复杂因素,在硬脆的玻璃釉层内部,以未熔化极小矿物颗粒为中心,便会形成应力集中点,随着釉层內应力的释放,以该点为中心便会逐渐生成放射状或云雾状“应力小裂纹”。

另外,釉层与胎骨的结合处,则会生成冰片状“应力小裂纹”。上述应力小裂纹的形成是陶瓷釉层内应力释放的结果,需经上百年的时间方能完成。

其主要形态有三种:

(1)绒花状“结晶簇群”

(2)云雾状“结晶簇群”

(3)冰片状“结晶簇群”

注:部分古瓷釉中有“结晶簇群”,故其可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千百年老瓷的“结晶簇群”,自然天成,人工难以仿造。但要注意对极少数几十年新器上极轻微“结晶簇群”的辨识。

四、古瓷釉面上的“开片纹”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传世过程中,某些古瓷因胎骨与釉层的膨胀系数不同,致使其内应力失衡,于是在釉面上便会产生形状各异的开片纹。古瓷开片纹呈三种情况:

(1)冰裂纹:外观为隐约可见的透明开片纹。其特征为:裂纹内干净透明,无杂质。冰裂纹有裂纹、无裂缝、无翘边及片纹变形现象。

(2)开裂纹:外观为明显的开裂纹。其特征为:裂缝内有较多杂质。开裂纹有纹有裂隙、无明显变形现象。

(3)翘边型开裂纹:外观为翘边状开裂纹。其特征为:开裂纹底部与胎骨有局部分离现象,裂缝内有明显的多年自然形成的“陈旧沉积物”。翘边型开裂纹有纹、有裂缝、有明显翘边变形现象,用指甲刮擦有明显的挡手感觉。

上述三种开片纹,如贯穿釉层中气泡,便会生成“死气泡”。因多年腐蚀,古瓷釉面开片纹锋利的边角,已变成“圆钝形”,并呈“自然酥松状”。

注:当代造假者用温度急剧变化的方法,人为制造“开片”现象。让造假者难以伪造釉层开片的“翘边”现象,难以将釉层开片锋利的边角,变为古瓷自然酥松状的“圆钝形边角”,难以在开片纹空隙中填充面貌自然的“陈旧沉积物”。

五、古瓷釉面上的“爆釉”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传世过程中,由于胎骨与釉层内因力的释放,在某些古瓷釉面上,特别是宋以前施用“化妆土”之古瓷釉面上,往往会产生局部的釉层剥落现象,古玩业界称之为“爆釉”。

古瓷的“爆釉”断口垂直,釉层与胎骨自然分离,甚至有釉层翘边现象。在古瓷“爆秞”的边缘与露胎面上,有多年形成的呈自然状态的陈旧沉积物。部分古瓷釉面存有“爆釉”现象,故“爆釉”现象可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代造假者用敲击釉面的方法,人为制造“爆釉”现象。但伪造的“爆釉”处,其断口不垂直,且断口根部与胎骨仍连结紧密,无胎釉分离与翘边现象,难达古瓷“爆釉”自然天成之状。

六、古瓷釉面上的化学“腐蚀痕迹”

在酸、碱、盐及高氟水质的地域,某些入土的古瓷表面会有不同程度的自然腐蚀痕迹,古玩业界称之为“土咬痕”。在传世的古瓷中,由于种种原因,在其釉面上也会有各种轻微的腐蚀现象。

古瓷上的“腐蚀痕迹”有轻有重,自然天成。主要呈以下四种形态。

(1)点状蟾蜍皮斑痕

在青白釉古瓷的烧制过程中,由于釉料细度不够、烧制温度不够或高温段停留时间太短等等原因,致古瓷釉料中某些矿物颗粒未能完全融化,故古瓷烧成后,便会在光滑的釉层表面上形成一些细小而明显的凸起物,好似蟾蜍皮上的斑点。

俗云:出头的椽子先烂。在千百年入土与传世过程中,这些细小凸起物的顶部及其顶部边缘的釉面最容易磨损及腐蚀。对这种自然老化痕迹,本文称之为“点状蟾蜍斑痕”。

(2)鳞片状蛇皮斑痕

在富铁釉古瓷的烧制过程中,由于还原气氛下磁性铁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与聚集,在釉面上便会形成某种近似圆形的富铁分子团。在这些富团分子团中铁分子含量相对较高,较耐腐蚀;而各个富铁分子团的交界处,碱性物质含量相对较高,不耐腐蚀。

俗云: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在千百年入土与传世过程中,某些酸、碱性物质会将这些不耐腐蚀的部分慢慢腐蚀掉,形成细小的沟槽。故而,在某些青釉、酱釉、黑釉的釉面便会形成大面积成片相连的鳞片状沟槽网格。对这种自然老化痕迹,本文称之为“鳞片状蛇皮纹”。

(3)流水状沟槽纹

在青花釉古瓷的烧制过程中,由于青花钴料含有铁元素,在还原气氛下磁性铁分子会相互吸引聚集,在釉中青花钴料浓重之处便会形成某种近似圆形的富铁分子团。由于青花属高温瓷,这些近似圆形的富铁分子团在高温烧制时便会向下流动,呈流水状斑纹,经长期腐蚀后便会形成“流水状沟槽纹”。

“流水状沟槽纹”的腐蚀原理与自然老化的具体特征与“鳞片状蛇皮纹”基本相似,只是形状有些差异。两者辨伪方法亦相同,可相互参照借鉴。

(4)山脉状条索纹

在精细高档瓷釉的烧制过程中,釉料配制较精细,高温区保温烧制时间较长,因此,釉中硅酸盐矿物莫来石发育生成的较完全。高温中的瓷釉在长时间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较为平整的釉面。在此平整釉面下,即有耐腐蚀较强的莫来石,又有耐腐蚀相对较差的高碱玻璃体。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传世过程中,古瓷平整的釉面要发生轻微的化学腐蚀现象,其中耐腐蚀相对较差的高碱玻璃体便会产生轻微的腐蚀与流失,而耐腐蚀较强的莫来石则保留下来,形成“山脉状条索纹”。就像沙漠中的“风凌石”刚形成的样子;或象喀斯特地貌中“水冲石”刚形成的样子。

总而言之,大凡古瓷均有不同程度的化学腐蚀现象,故上述四种釉面腐蚀现象可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七、古瓷釉面上的“蛤蜊光”

某些古瓷,特别是古彩瓷的釉中含有活泼的铅、锌、铜、锰、铁等金属离子。在千百年的入土或传世过程中,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行进行拍卖,可与福羲拍卖行小芳经理洽谈,壹玖壹,叁柒陆,贰柒叁伍玖、因硅酸盐活性离子的交换与渗出反应,古瓷釉中的这些活性金属离子便会缓慢析出并沉积在釉面上,形成极薄的金属氧化物沉积层。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层极薄的金属沉积层会发出彩虹般眩丽多彩的光芒,古玩业界称之为“蛤蜊光”。

产生古瓷“蛤蜊光”的金属离子沉积层是一种软性物质,耐磨性较差,因此,新出土古瓷与存世古瓷上的“蛤蜊光”有所不同。新出土古瓷上的“蛤蜊光”较厚实,磨损较少,色彩明显。而存世古瓷上的“蛤蜊光”则磨损较多,色彩不明显。

由于磨损之原因,古瓷釉面凹洼处“蛤蜊光”色彩明显,而釉面凸起处“蛤蜊光”则色彩浅淡。凡古瓷彩瓷釉面上必有“蛤蜊光”,故“蛤蜊光”为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代造假者用化学涂染法来伪造“蛤蜊光”,但伪造的“蛤蜊光”死板而不灵动,多有漏涂与越界现象,难达古瓷“蛤蜊光”自然天成之程度。

八、古瓷上的“土锈斑”

在千百年的入土过程中,在潮湿的环境里,因矿物结晶沉积反应,土壤中的活性碳酸盐、硅酸盐等等分子会沉积在古瓷表面,形成有一定强度的,形状各异的自然沉积物,古玩业界称之为“土锈斑”。古瓷上的“土锈斑”有两种情况:

(1)碳酸盐类土锈斑

在弱碱性高钙土壤中,地下水中的活性碳酸盐分子会缓慢地沉积在古瓷表面,形成形状各异的“碳酸盐沉积物”。因外部环境的不同,该类“碳酸盐沉积物”与古瓷粘接或牢固,或松散,且形态各异,自然天成。

(2)硅酸盐类土锈斑

在弱酸性高硅土壤中,地下水中的活性硅酸盐分子会缓慢地沉积在古瓷表面,形成较密实的“硅酸盐沉积物”。“硅酸盐沉积物”与古瓷粘接较牢固,多呈扁平状,无突起颗粒,且形态自然天成。

以上两者的鉴定方法为:

1、滴酸试验无气泡产生,且沉积层可溶觪者真。

2、摄氏 800 度高温烙烫,无烟无味者真。

凡入土古瓷均程度不同的存在“土锈斑”,故“土锈斑”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九、古瓷釉面鬃眼与胎骨孔洞中的“陈旧沉积物”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传世过程中,因矿物结晶沉积反应,在古瓷釉面的“鬃眼”与胎骨的“孔洞”内,会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自然形成的“陈旧沉积物”。由于时间久远,古瓷鬃眼与孔洞内的“陈旧沉积物”颜色深浅不一,质地坚实,形状各异,部分沉积物有自然形成的龟裂纹。

用 50 倍折射光显微镜可清晰地观察到其中的“陈旧沉积物”

凡古瓷釉面鬃眼与胎骨孔洞中均存有不同程度之“陈旧沉积物”,故“陈旧沉积物”可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代造假者用人工抹土的方法,伪造瓷器鬃眼与胎骨孔洞中的“陈旧沉积物”。然造假者伪造的“陈旧沉积物”,土质单一,质地松散,形状呆板,难呈古瓷“陈旧沉积物”颜色深浅不一,质地坚实,斑驳龟裂,自然古旧之貌。

十、古瓷胎骨上的“老化痕迹”

在千百年的使用与存世过程中,由于胎骨内因力的释放,古瓷胎骨与自然界岩石的“自然风化”一样,会有程度不同的老化现象。历经千百年的古瓷胎骨表面,风化酥松,色泽暗淡。修胎细致的古瓷胎骨手摸较光滑,不扎手;修胎粗糙的古瓷胎骨,毛渣酥脆,一摸即掉。与之相反,新瓷的胎骨表面,则色泽白亮,毛渣坚硬扎手。

历尽沧桑的古瓷胎骨在自然界的氧化、腐蚀作用下,会形成或干硬、或油润等古瓷胎骨表面。古瓷胎骨上的“老化痕迹” 主要有四种情况:

(1)古瓷胎骨表面的“应力崩裂纹”

陶瓷胎骨是高温冷却的产物,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由于胎骨内因力的释放,某些古瓷在其胎骨表面便会产生数量不等的小崩裂纹。

(2)古瓷胎骨边角的风化酥松现象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由于胎骨内因力的释放,某些古瓷在其胎骨边角处也会产生数量不等的小崩裂纹,并导致该处酥松风化,局部脱落,形成较圆润的胎骨边角。用手抚摸不扎手并有光滑的的感觉。

(3)古瓷露胎处的自然变色现象

在千百年的入土与存世过程中,由于氧化、腐蚀与污染,在古瓷胎骨表面会产生自然的变色现象。古瓷胎骨的颜色深浅不一,自然天成。

(4)古瓷使用后胎骨上的自然磨损现象

在千百年的存世过程中,古瓷足底胎骨会产生自然磨损现象。古瓷胎骨的磨损面光滑细腻,着力点颜色浅淡,自然天成。

新老瓷器的胎骨表面有较大不同。凡入土与存世古瓷胎骨均不同程度的有“老化痕迹”,故胎骨“老化痕迹”可做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注:当代造假者用高温烧烤或强氧化剂烧蚀等方法,使新瓷胎骨呈古旧貌。然伪瓷胎骨色泽单一,难达古瓷胎骨色泽深浅不一的自然之貌。另外,造假者无法使新瓷胎骨毛渣变得酥软松脆,新瓷胎骨毛渣扎手问题难以解决。

十一、古瓷釉面上的“使用痕迹”

在千百年的存世过程中,某些传世的古瓷表面会有程度不同的自然使用痕迹,主要有两种情况:

(1)极细的摩擦纹(软纹),业界称之为“牛毛纹”。

(2) 形状各异的刮蹭与磕碰纹(硬纹)。

凡传世古瓷均有程度不同之“使用痕迹”,故“使用痕迹”可作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代作伪者用机械磨擦的方法伪造瓷器的“使用痕迹”,然难达古瓷表面“使用痕迹”古旧自然之风貌。

十二、古瓷胎骨上的“土腥味”

在千百年的入土过程中,出土古瓷会有古墓中特有的“土腥味”。凡入土古瓷必有“土腥味”,故其可作为古瓷鉴定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代造假者取古墓之土,将瓷器深埋其中,使该瓷器染有古墓中的“土腥味”。目前,当代作伪者伪造的瓷器“土腥味”已达真假难辨之程度。故而,瓷器上的“土腥味”,只能作为古瓷鉴定之辅证,不能做为主证。

明龙泉窑青釉刻花石榴式尊

鉴定古瓷是一个宏观考察,综合分析的过程。从理论上讲,一件瓷器只要符合前 12 条中的任何一条,即可判定为古瓷,然而,一件古瓷历经千百年会呈现多种自然老化现象,会符合多项标准。正因如此,标准不是用一根绳而是一张网来捕捉与鉴别古瓷,由此,保证了古瓷鉴定的高度准确性。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本文仅是小编对古陶瓷老化现象的简要总结,诸多细节未能长篇大论作详细阐述,仅一笔带过。希望能给收藏跟喜欢古陶瓷的藏友一点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