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越老越“值钱”
刘培国
医院门诊室坐着两位医生,一老一少,病人愿意坐到谁的面前就医?学校办公室同样有一老一少教师,家长愿意把孩子送给谁教?
上周,我们学校举行教师教学反思研讨会,建波主任发言时谈到医生给病人写病历时如何认真、细致和客观,他认为这点是值得教师学习的。他的话引发我思考,似乎让我找到了“医生越老越值钱”的答案。是呀,我也曾见过医生写病例的情景:望闻问切,态度真诚细腻,一丝不苟。尽管大都字迹潦草,但反复权衡,认真修改,然后很慎重地交给患者。我猜,医生的这些笔记(处方)其实没有人刻意去检查,更没有什么评比之类的事,除非出了医疗事故。他们这是在尽责任。再就是我发现,医生也很注意读书学习,几乎每个医生的工作台上都放着一本本厚厚的医学书,不论年轻医生还是年老医生都不例外。
反观教师,我们为每个学生做过“望闻问切”诊断了吗?我们写过多少“学例”、“教例”?我们读过多少大部头教育专著?做过多少有价值的学习研究?医生怕被追究医疗责任,我们难道就不怕被追究“教育责任”吗?是,教育责任不容易被追究,看不见摸不着,没有证据。学生犯了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原因多多,教师的教育责任能占几成?我们最容易甄别的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某些学校,成绩不好且升学无望的孩子,只要老老实实就行,睡觉、看小说请便,老师保证不会无故打扰。乍一看,多人性化?其实,老师早就该“打扰打扰”这些学生了,通过“打扰”,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发现自身特长与价值,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关爱,让他们拥有自尊……
话说回来,教育需要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宏观大方向反思不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先从向医生“写病历”学起,我们可以多写“学例”、“教例”。教师没有写“学例”的传统,倒重视“学历”,都是“狗熊掰棒子”,到头来两手空空,“辛辛苦苦三十年,连自己的孙子都不会教育”的大有人在。美丽的项链由颗颗闪亮的珍珠串成。我们的脚下就有无数闪亮的“珍珠”,及时拾起拭去尘土,定会闪闪发光。“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工作一忙,昨天的事今天就忘,年龄稍长记忆力更是与日俱退。一个念头、一处场景、一计策略、一种做法、一桩事件及时记下来,给予简要分析、分类储存,这就是财富。一边工作一边收获智慧,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教育家是怎么来的?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别人培养的,是长期学习、反思、积累、吸收、凝练成的。
一个哲人说:人要学会“拾起”,首先要学会“放下”。“放下”比“拾起”还重要,先“放下”不该拿的东西,倒出手来,才能“拾起”该拿的东西。在拾起“写反思”的时候,就要先放下些什么——抄写教案、无效讲课、重复性作业批改等,就是这些东西占用了教师太多太多的时间。
学会反思,你就会教出滋味、收获智慧、干出名堂,你也会越老越“值钱”。
(来源: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