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每临大事有静气!

静是一门功夫,事愈迫而人愈静。

心有静气,则攻无不克、事无不成。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1、静为处事第一法

《大学》中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人们常说:急中生智。

事实并非如此。

急中更容易生乱,忙中更容易出错。

大事当前,往往得失挂心、利害相逼。

越是如此,越要以一股静气去支撑。

静心是去躁的良方,静是智慧的土壤。

因此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道家讲:“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

正所谓“静生百慧”,曾国藩对此很是赞同。

他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心若静,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髓。

心若静,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静坐修心

古往今来的圣贤,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越能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没有人生来就懂得如何静心。

必须要经受住世事的磨练,根基才更稳固。

才能按心兵于不动,遇事如静水般从容。

年轻时的曾国藩,曾经是个满身缺点的年轻举子。

后来他考中进士,进京为官。

为了自己的仕途,曾国藩痛下决心改正缺点。

他在日记中给自己列了很多戒条。

甚至为自己改名为“涤生”,发狠说:

“此后直须彻底荡涤,一丝不放松。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但还是时常犯些老毛病。

这时候,一位名叫唐鉴的人提醒了他。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都是浮的,总是要静……最是静字工夫要紧。”

问题浮在表面,唯有让心静下来,才有改过的可能。

静不下来,反省再多,一切都是空的。

这番见解,拨开了曾国藩心中的迷雾。

他开始跟着唐鉴学习静坐的功夫。

无论公务多么繁忙,每日都要坚持静坐四刻钟。

他在《主静箴》中写道:“细思神明则如日之升,身静则如鼎之镇,此二语可守者也。”

用身体的稳定,带动内心的平静。

使身心在宁静中得到和谐。

静坐的修炼,使得曾国藩受益无穷。

后来他领兵打仗,坐镇军帐中,仍然能够镇定指挥,都离不开“静”字的功夫。

3、静在心,不在境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一切烦恼皆从心生。

曾国藩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无论周围环境如何,我们都要学会静心:

遇到失意之事,能够处之以忍;

遇到快意之事,能够视之以淡,

遇到荣宠之事,能够置之以让,

遇到忧愤之事,能够平之以稳。

生活就是这样,苦辣酸甜,五味俱全。

俗话说:心静则神悦,神悦则福生。

内心平静,能使人的精神随之愉悦。

美好的事情,也会接连发生。

(0)

相关推荐

  • 人生的根本,就是修好三颗心

    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修养品性.那要如何修养品性呢?丰子恺说:"心小了,小事就变大了:心大了,大事就变小了."所以修心是修身的根本,想要 ...

  • 谈谈太极拳如何练定力

    太极拳是极巧妙的技术,需要心静,稍一紧张或者发怒就心浮气躁,就肌肉紧张,就动作变形,效果也就大打折扣,甚至完全使不出来.如果是靠血气之勇,猛打蛮拼,也还能用,但那些借力一类的技术就用不上了.因此,太极 ...

  • 一笑三语:心静、心清、心明——每临大事有静气

    前几天去了卫辉"吕祖阁"和沁阳的"静应庙".看到四周环境,以及庙里师傅消闲自在,静心修行.回来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自己,为什么不能沉淀自己的心,把心静下来,不与不该 ...

  • 李鸿章对联:心静了,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艺述史官方原创 梁启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我们说李鸿章是晚清时期一个很有名的大臣,也是一个很出名的文人,甚至李鸿章还被人说成是卖国贼.但就是这样一位褒贬 ...

  • 《曾国藩》:每逢大事有静气

    按照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每周至少看完一本书,今天已经执行第二天,唐浩明写的历史小说<曾国藩>第一部<血祭>已经看了三分之一,有以下几点感触较深:     1.做事前思想动员很重要 ...

  •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是我在<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看到,但很有印象的一句.看到侯卫东遇到困难事,总是能沉着时.我就在思考,自己遇到事,怎么会这么急躁呢? 于是,我查了下这句话 ...

  • 陈培:每临大事有静气(写给高三学子)

    今天是5月23日,距离高考还有14天的时间.14天后的6月7日,高三的同学们就要走进高考考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最后的拼搏. 同学们,三年前,你们怀揣着梦想走进一中校园.三年时光,一千多页就这样匆匆翻 ...

  • 翁同和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

    翁同和说:"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陈继儒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越是惊天动地,越能心静如水,越是紧张慌乱,越能 ...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定决定一切 道真

    宁静,是临危不乱的智慧. 心静使人理智,在冷静的观察中审时度势,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而急中生智,也只不过将脑中一切无关的事,快速调整为"静音"状态,顿时生出化解危难的智慧. 水静下 ...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世无古贤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可以解释为,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世无古贤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可以解释为,古今圣贤都具大气度,遇重大事件时,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对裕如. & ...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经多实践心方静,看破浮名意自平. 事到盛时须警省,境当逆处要从容. 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 贤者所怀虚若谷,圣人之气静于兰. 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

  •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原创 郑本 龙虎山道教 2018-07-14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晚清帝师翁同龢的智慧总结. 无静气,难以成大才.办大事.圣贤之人,越遇大事,反能心静如水.正因如此,方能成就大才.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