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老字号故事之“同福居”几度变迁

“口述宁夏”

银川“同福居”饭馆是老字号饭馆之一,迄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

“同福居”的最早创办者是宋守福(山西平遥人)和卢某,俩人于1931年在银川市中山市场(原新华街灯光球场)租了6间门面房,经营餐饮业,为取吉利富贵之意,取名为“同福居”。

开张之日,饭馆内摆了5张方桌、两张圆桌,门上高悬蓝底白字“同福居”三个大字的招牌,两侧挂的是装饰着红布条的幌子。

开业之际,“同福居”饭馆聘请的名厨,就是霍林泉。

因嫌学生意当学徒太苦,便给蒙古王爷府从北京带来的名厨师当了学徒。

由于他聪明好学,3年期满,便学到了一手好厨艺,深得当时老王爷的喜爱。

师傅离开后,就由他主厨,由于他年轻好玩,经常误了王爷的开饭时间,但王爷不但不责怪他,反而要等到他回来才吃饭,因为只有他做的饭菜王爷才觉得可口。

以后随同王爷在北京住了几年,因王爷是亲王,和皇帝有姻亲关系,经常和后宫有来往,霍林泉也有机会和御膳房接触并获益匪浅,所以他的烹饪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对汉、满、蒙各菜都很擅长,南北各菜系也无不通晓。

经他烹饪的菜肴,色、香、味俱佳且清洁卫生、爽口。

老王爷逝世后,他便离开定远营去了甘肃兰州。并与一个姓张的朋友开了一个饭馆。

那时正值冯玉祥西北军入驻甘肃,来自直、鲁、豫的军政人员经常光顾饭馆,使他这家饭馆的生意很兴旺。

1926年秋末,霍林泉的兄嫂相继去世,子女年幼,无人照顾,霍林泉不得已于同年离开兰州,重新回到定远营。

为了维持一家老少五口人的生活,霍林泉于1929年携家带子,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宁夏省城银川谋生。

由于他是厨师出身,凭着这门手艺,他先在银川市新华街的一家饭馆掌勺,因其烹饪手艺精湛、菜肴鲜美,颇受顾客好评和老板的青睐,每月有不少的大洋进账,使他们全家的生计有了保障。

1931年,山西人宋守福和卢某来银川谋生,俩人合股开了“同福居”饭馆。

宋守福听说新华街一家饭馆有位从京城皇宫里出来的名厨在掌勺,为使“同福居”在银川旗开得胜,赢得开门红,遂约见霍林泉并以高薪聘请他做“同福居”的主厨。

霍林泉没有本金,就以入股(入股按比例分红)相许,霍林泉便离开了原来的饭馆和宋守福、卢某共同成为“同福居”的股东,他也正式成为“同福居”的第一掌勺人。霍林泉的到来使“同福居”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

1936年,蒋介石夫妇在张学良、胡宗南和德国顾问瑞纳等人的陪同下,来宁夏银川视察。

马鸿逵考虑到蒋介石夫妇是南方人不喜食北方菜,又知道“同福居”的大厨霍林泉擅长做南北大菜,遂请霍林泉在蒋介石夫妇下榻处(今中山公园处),为蒋介石夫妇做他们喜欢的南方菜,每天派小车接送。

蒋介石没有想到在银川这样偏僻的边陲小城也能吃到地道的南方菜肴,非常满意。蒋介石等人在银川住了几日,霍林泉精心打理他们的饮食,事后为表谢意,蒋介石送了霍林泉5筒哈德门香烟等物。

由此霍林泉为“同福居”提高了名气,他也名声大噪,“同福居”成为宁夏省城家喻户晓的名饭馆。

1942年3月,“同福居”大老板宋守福另辟新业,把饭馆的资金抽走1万余元,顿时使的“同福居”陷入停业的困境。

这时,有个山西富商张学文,知道了“同福居”的现状,同情“同福居”的处境,并对霍林泉的为人很敬重,与霍林泉商量愿意资助6000元让他把饭馆盘下来。

霍林泉对“同福居”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意看到“同福居”就此倒闭,欣然接受张学文的资助。

于是霍林泉重整旗鼓,“霍记同福居”开张了,霍林泉也成为“同福居”的正式掌门人。

时隔不久,马鸿逵为给其亡父马福祥在新华街修建纪念堂,强令饭馆拆迁,“同福居”又被迫停业月余。

为了生计,“同福居”不得不从原址迁出,租了马福寿的一幢两层楼房(现中山南街宁夏日报社对面)恢复营业。但因新址地处偏僻、客流稀少,“同福居”月营业额每况愈下。

1949年9月宁夏银川解放,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十九兵团进驻银川,“同福居”为欢迎解放军,所供饭菜不加利润,每天平均办20桌饭菜,接待银川市军管会干部。

饭馆工作人员,每天吃的饭菜也与解放军一样,真正体现了军民一家的情谊。

为了节约房租和找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霍林泉于1952年5月,将饭馆又迁至七真观附近(新华街原国营新华照相馆处),营业额这才有所提高。

同年6月,霍林泉病逝,享年73岁,“同福居”由其子霍晋三接替经营。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同福居”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于同年4月申请公私合营,成为全区改为国有的第一家餐饮企业。

霍晋三也变为国家职工,直到1970年退休。霍晋三于1992年去世,享年80岁。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章作者唐志军系宁夏资深媒体人

(0)

相关推荐

  • 来!看他们说宁夏老字号餐厅迎宾楼往事!

    猫燕姐: 昨晚几个老友相约去"迎宾楼"吃个怀旧饭.迎宾楼是宁夏的老字号餐饮品牌,有从外地回来的朋友,问想吃什么,离家多年的他们说想吃"迎宾楼"的涮羊肉,这是家乡的味道和舌尖的记忆,也是乡愁呀. "迎宾 ...

  • 一百张值得收藏的宁夏老照片(三)

    "口述宁夏" 那些以往时光里的斑驳碎影 一张张不经意的掀过 以往井然相扣的历史 经过瞬间定格 都变作斑驳陆离的 流光碎影 在眼前 闪烁跃动 伸手可触 倾耳可闻 影像定格在宁夏回族自 ...

  • 臧新宏唠嗑银川美食:天晴了,馋银川原贸易巷的毛厂陈家羊杂碎!

    天晴了,馋羊杂. 哼着宁夏坐唱,去银川市金凤区原贸易巷,咥上一大碗羊杂碎. 不知道啥时候贸易巷更名为大众巷. 其实贸易巷这名挺好的,群众都习惯的名称,为什么要改名呢? 生活在这条小巷附近的群众老享受了 ...

  • 【来稿选粹】赛马|吃碗生汆面,难忘的情结和记忆

    新锐散文 情怀温度 情感,思想, 角度,视野 生汆面,难忘的情结和记忆 晚饭食堂上了一盆固原特色生汆面,连吃两碗.看似简简单单的一碗汤面,汤里配着几个肉馅丸子.西红柿丁.粉条和菠菜等,吃起来却有滋有味 ...

  • 宁夏老字号故事:张寡妇和她的黄酒

    "口述宁夏" 张寡妇黄酒 清朝光绪年间,在宁夏一家破旧的小酒铺里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酒--明澈亮黄,甘醇馥郁,犹如玉液琼浆:汁液浓酽,斟之挂碗,饮之沾唇. 它一面市,小酒铺便蓬筚增辉, ...

  • 宁夏老字号传奇:历久弥香中卫郑家楼

    "口述宁夏" 中卫郑家楼 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往往能够孕育出许多著名的老字号. 老字号,不仅使城市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更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和独特名片.特别是餐饮业老字 ...

  • 【脱贫“冀”忆】民间实物故事小面盆见证时代大变迁

    长城网记者?张世豪?冯硕 实物:刘玉飞家的面盆 故事:2018年6月,青年农民刘玉飞一家享受易地搬迁政策,从张家口市蔚县大南山中搬到山下的宜兴社区.两年间,刘玉飞学到了新技术,家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

  • 【视觉宁夏】回乡30年,住房的变迁史

    [签约摄影师]视觉宁夏网已于2016年2月26日正式上线,域名 www.shijuenx.com 中文名称"视觉宁夏网".我们推出已签约摄影师的作品推介栏目,希望大家喜欢并介绍.推 ...

  • 叙事老银川(37):老字号“同福居”的变迁

    文/唐志军 银川"同福居"饭馆是老字号饭馆之一,迄今已有88年的历史. "同福居"的最早创办者是宋守福(山西平遥人)和卢某,俩人于1931年在银川市中山市场(原 ...

  • 广州酒家:老字号,新故事

    砺石导言:过往广州酒家以深厚的品牌积淀.优质的产品质量及高效的企业管理能力,穿越周期,实现了年均超20%的净利润高速增长.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带来月饼中端化趋势及速冻面点产业的成长,收入增长天花板进一步打 ...

  • 故事:宁夏灵武牛氏医药世家百年药铺往事

    文/刘宏安 灵武崇兴镇自古以来因交通便利,回族群众聚居而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1918年,陕西华阴牛氏医药世家传人牛宗义为谋生计来到这里摆摊售药,后来发展成为该地及灵武最有影响的药铺. 回顾牛氏家族经营 ...

  • 裴度的小故事

    裴度(765年-839年4月21日 ),字中立,汉族,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 .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出身河东裴氏东眷房  ,为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进士.唐宪宗时累迁御史中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