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中,有一种诊疗方法叫“方随法出,法从证立”。

与“方证对应”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灵活性强,适应性广,能够应对许多复杂的、全新的局面。
我有一个从事中医妇科的医师朋友,用的是这种方法,她的患者很多,疗效很好,但是她从来不用“成方”,每一次都是“自拟方”。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今天开始,我想着力写写这种方法。
某患者,我们将其称为甲。
甲以嗳气、反酸为主诉,伴有胃痛、嘈杂、胃脘胀满、痞闷,食后尤胜。患者脉弦细,舌红,苔薄黄,剥脱,口干舌燥。胃镜提示:胃食管反流病。
一般来说,胃食管反流病,尤其是脉细弦,舌红,苔薄黄者,不仅仅有脾胃失调,亦与肝胆关系密切,多系肝气犯胃,木乘土,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逆为病,而出现反流。
此案中,不仅仅有肝胃不和,且有火郁化热而伤阴,从而出现舌红,苔薄黄,剥脱苔。
肝气犯胃,则当疏肝、柔肝;火郁伤阴,则当养阴。
则治法当为清肝胃之火、养阴柔肝,降气和胃。
下面则开始“方从法出”:
竹茹,黄连,黄芩(竹茹清热,黄连、黄芩清肝、胃之火)。
柴胡,炒枳壳,陈皮(疏肝)。
白芍,沙参(养阴柔肝)。
半夏,旋覆花,紫苏梗,吴茱萸(降逆下气除痞)。
以上针对的是“肝胃不和,火郁化热伤阴,胃气失降”这样的病机。
再添海螵蛸,牡蛎,延胡索之类的药物制酸、止痛,兼顾一下改善症状。
于是一个方子就“呼之欲出”了。
显然,这个方子是“推理”出来的,而非“背”出来的,这种方法就叫“方随法出,法从证立”。

(0)

相关推荐

  • 治疗肝胃不和的效方

    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姜汁炒)80g  吴茱萸(盐水泡)30g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3g,开水送下,若作汤剂,用量酌减. [主治]肝经火郁,肝胃不和,胁痛胃痛 ...

  • 在中医中,有一种诊疗方法叫“方随法出,法...

    在中医中,有一种诊疗方法叫"方随法出,法从证立". 与"方证对应"的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灵活性强,适应性广,能够应对许多复杂的.全新的局面. 我有一个从事中医妇科 ...

  • 书法知识,毛笔中的八种用笔方法如何运用?听听老师的讲解吧

    书法知识,毛笔中的八种用笔方法如何运用?听听老师的讲解吧

  • 中医中药补心阳的方法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者为君,故心阳又称"君火".心阳必须保持旺盛,是生命的重要保障.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 ...

  • 色彩心理学:颜色的力量,“红色”在生活中的5种使用方法

    有强大力量的颜色「红色」 为什么说红色有强大的力量,那个力量又到底是什么?红色对人的心理会有什么影响?喜欢红色的人又是什么性格的? 今天让我们来看一看红色的魅力吧. 红色通常给人以这些印象: 热情的. ...

  • 中医养生的四种锻炼方法,能帮助身体升清降浊,恢复健康!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精妙的四种锻炼方法,简单易得,却能帮助身体升清降浊,恢复健康,赶快一试吧. 30秒推腹,升清降浊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有便秘.睡不安稳的情况出现,其实这都是因为浊气不降.清气不 ...

  • 中医必须掌握的“外感病”诊疗方法

    I导读:"大家不要认为新病急病都是外感,久病就是内伤."这是宋老师在课程中强调的一句话.的确,现在中医人被西医思维束缚手脚的太多了,以至于在临床中不会辨.不敢辨是外感还是内伤. 在 ...

  • 中医养生的四种锻炼方法

    中医养生的四种锻炼方法 [转]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医养生精妙的四种锻炼方法,简单易得,却能帮助身体升清降浊,恢复健康,赶快一试吧. 30秒推腹,升清降浊 很多人年纪大了之后有便秘.睡不安稳的情况出现 ...

  • 中医常用的8种辩证方法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所谓辨证,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 ...

  •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的四种读书方法

    最近在看,奥野宣之先生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说,如果你只是用眼睛看,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用.那么如何让读过的书物尽其用呢?如何让自己不忘记书的内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