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条之战: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

简介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约公元前1600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夏朝在东方的属国商,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注:葛伯,嬴姓,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后代。大约在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大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40位,共立国1800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13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著有《山海经》18篇。因治水有功,禹晚年把就伯益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他。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于是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政权夏朝。夏朝建立后,启也不亏待元老伯益,特封他的大儿子大廉为葛伯,此为葛被封国之始。
葛氏出自嬴姓。夏代葛伯,华夏民族葛氏的始祖,葛国,遗址纪念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宁陵葛伯屯。葛氏,中国百家姓中起源较早,较为古老的中原姓氏。)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争的结果导致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背景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专事打猎玩乐,使得人民怨恨,诸侯反叛。由于国力衰弱,也无法控制各诸侯国势力的发展。
到了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进取,骄奢淫逸。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筑倾宫、饰瑶台,挥霍无度,弄得国空民伤。夏桀置百姓的苦难于不顾,下令四处搜刮民财,四处用兵抢夺财富。对民众及所属方国、部落进行奴役,日益失去人心。大臣关龙逄几次劝谏夏桀,夏桀斥责关龙逢道:“大地晃动,但天上的太阳还没有掉下来。我就是天上的太阳,只要太阳不陨落,我就不会亡!”他见关龙逄又说一些“危言耸听”的话,便勃然大怒,下令处死了关龙逄。
老百姓指着太阳咒骂夏桀:“太阳啊你什么时候要灭亡,我们愿意跟你一起灭亡。”
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终激起了臣民的强烈反抗,四方诸侯也纷纷背叛,夏桀陷入内外交困的孤立境地。
在夏朝逐渐衰落的过程中,在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渐强盛起来。商自上甲灭有易以后,势力逐渐发展壮大。农业和亩牧业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为了向外发展势力,掠夺更多的奴隶和财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个商侯时,曾两次迁徒,一次是迁到殷(今安阳市小屯村),一次是由殷又迁回商丘。到了主癸时,商已经是一个具有国王权力的大国诸侯了。主癸死后,由他的儿子汤继位,商汤继位后,将部族统治中心迁到南亳,并积极筹划灭夏的计划。
起因

网开三面

商汤有一次狩猎,见部下们张网四面并祷告说,上下四方的禽兽尽入网中。汤命令去其三面,只留一面,并祷告说,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
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
与强大的夏王朝相比,商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国。夏桀有强大的军队,有从禹开始历代夏王积累的财富和政治影响,这些商汤都不具备。但商汤在精心地编织着擒夏的大网,其一就是政治措施,其二就是强大的军团。
商汤的政治措施首先是广施仁政。《诗经·长发》称赞他“圣敬日跻,昭假迟迟”,意思是“圣明恭敬日上进,虔诚祈祷不歇息”。又称赞他“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意思是“广施政令很宽和,百姓福气聚成团”。
同时,商汤制定了法律,建立了一套新的秩序。他的部族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
在对夏王朝的关系上,商汤采取了“不刚不柔”、“不震不动”的策略,他不争不急,不胆怯,不惶恐,既争取诸小方国的支持,又不激化与夏桀的矛盾。
但要灭夏,将残暴的夏桀像禽兽一样擒获,光靠政治措施还不够,如果政治是这张大网的经,强大的军队则是这只大网的纬。
商汤建立了由七十辆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六千名敢死之士组成的精锐之师,形成商汤军团的主力。他的战车龙旗飘扬,武士们手执青铜铸造的战斧。军队运动起来,如熊熊烈火,敌人望而生畏,不敢阻挡。
虽然商汤对诸侯承诺,愿从者从之,愿去者去之。但是对不顺从者,商汤必然会用他编织的大网去擒获那些敢于不从的诸侯。首先被擒获的猎物是葛国,这个方国位于今豫东平原的宁陵县。这次战争的理由听起来冠冕堂皇,就是指责葛国的国君不祭祀上天,对上天不敬。弱小的葛国迅速被征服,接着又对一系列小方国进行了征伐。对商汤的军事活动,一千年后的孟子这样写道:“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虽然商汤号称网开三面,但他的目的是各个击破,最终将天地万物尽归其所有。可悲的是,夏桀,这个商汤决定猎取的最大猎物,仍沉湎于醉生梦死之中,不知道猎人已张开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桀在洛阳山谷之中修建起豪华的宫殿,取名长夜宫,男女杂处,十旬不出听政。他不遵循夏王朝“五十而贡”,即2%的税率制,横征暴敛,累年征召民众服各种各样的劳役。他任用了干辛等一批谀臣,杀害忠良,荒唐地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日,日亡我则亡”。夏王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
商汤灭葛之战
夏商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在商汤灭葛之战中,商王汤率领商军攻灭葛国(今河南宁陵东北)的作战。夏朝末年,国家衰败。位居黄河中下游的商族,原是夏属小方国,到商王汤时国力逐渐强盛。为实现灭夏的战略目的,商汤决定除夏羽翼,先打弱敌,攻灭与商邻近的夏属小方国葛。
其君主葛伯放纵无道,给商汤提供了进攻的机会。葛伯不祭祀祖先,商汤便派人前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牛羊做牺牲。商汤使人送去牛羊,葛伯却将牛羊宰杀食之。商汤再派人去质问,回答说没有粮食做祭品。商汤又使入去帮助耕种粮食。葛伯却派人袭击给耕者送饭的人,抢夺酒饭,甚至残杀儿童,激起了商族民愤。商汤以此为借口,乘机率领大军进攻葛国。商军同仇敌忾,一举将其军队击败,灭亡葛国,揭开了灭夏战争的序幕。
战争经过

间谍活动

在与夏朝决战之前,为了观察夏王朝的情况,伊尹向商汤出谋,由伊尹亲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时间,观夏的动静。商汤就准备了土特产等贡品,派伊尹为使臣去夏王都朝贡。
伊尹将夏桀及王朝的情况观察清楚之后,就回到了商,向商汤献计说:不能急于出兵讨伐夏桀,还要蓄积更大的力量,继续削弱拥护夏王朝的势力,等待时机。商汤接受了伊尹的主张。

商汤被囚

夏桀得知汤还在继续征伐诸侯,扩大商的势力,于是派使臣将商汤召至夏王都,并且下令将商汤囚禁在夏台(夏朝设立的监狱)。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将商汤囚禁起来以后,就搜集了许多珍宝、玩器和美女献给夏桀,请求释放商汤。夏桀就下令将商汤释放回商。夏桀囚禁商汤之事在诸侯、方国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纷纷投奔商,愿助商汤灭夏。

剪除羽翼

在夏王朝的诸侯、方国中,在东部地区有三个属国是忠于夏桀的:一个是豕韦(今滑县东南),一个是顾国(今范县东南),一个是昆吾(今许昌)。这三个夏属国的势力都不小,他们所处的地区又与商较近。
商汤回商以后,见叛夏归商的人愈来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议征伐豕韦和顾国的事。经过一番谋划和准备之后,商汤和伊尹就率领了助商各方的联合军队,先对豕韦进攻,豕韦很快就被商军灭亡。豕韦被灭,顾国势单,商汤又挥师东进,乘胜也将顾国灭了。豕韦、顾国的土地、财产、人民尽归商所有。
地处豕韦、顾国北邻的昆吾国,国君被称为“夏伯”。夏伯见豕韦、顾国被商汤所灭,立即整顿昆吾之军准备与商相战。同时派使昼夜兼程赴夏王都,向夏桀报告商汤灭豕韦、顾国的情况。夏桀非常恼怒,于是下令起“九夷之师”(东夷人部落组成的部队),准备征商。商汤本想率军去灭昆吾,然后征东夷,进而灭夏桀。伊尹阻止商汤,并说:“东夷之民还服从桀的调遣,听夏的号令,此时去征伐不会取得胜利,灭夏时机尚未成熟,不如遣使向桀入贡请罪,臣服供职,以待机而动”。商汤采纳了伊尹的建议,暂时收兵。备办了贡品,写了请罪称臣的奏章,派遣使臣带到夏王都,朝见夏桀。夏桀见了贡品和请罪奏章以后,和身边的谀臣们商议,谀臣们就向桀祝贺说:“大王威震天下,谁也不敢反叛,连商侯也知罪认罪,可以不出兵征伐,安享太平”。这样夏桀就下令罢兵,仍然整天饮酒作乐。
夏桀下令罢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后,昆吾的夏伯率军向商进攻。商汤率军迎战昆吾。一战而大败昆吾军,再战而杀夏伯灭昆吾,将昆吾的土地、人民并入商。
当夏桀得知商汤灭了昆吾,而不再入贡,又下令调东夷的军队征伐商汤,但东夷的首领们不听调遣。伊尹见灭夏的的时机成熟了,就请商汤率军征讨夏桀。

誓师出征

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正式兴兵讨伐夏桀。在会战开始之前,他举行了隆重的出征誓师活动,申明自已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为了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商汤宣读了一篇伐夏的誓词,商汤说:“你们大家听我说,并不是我小子敢于随便的以臣伐君,犯上作乱。乃是由于夏王桀有许多罪恶,上天命我去诛伐他。你们大家都知道桀的罪在于他不顾我们稼穑之事,侵夺人民农事生产的成果,伤害了夏朝传统的政事。正如我听见大家所说的,桀之罪还不仅是和他的一些奸谀臣子侵夺人民的农事生产成果。为了他们淫逸享乐,还聚敛诸侯的财物,供他们挥霍。害得夏朝的人都不得安居。大家都一致的不与桀一条心,还指着太阳来咒骂他,何日灭亡,大家都愿同他一起亡。这已经是天怒人怨。桀的罪如此之多,上帝命我征伐,我怕上帝惩罚我,不敢不率领大家征伐他。大家辅助我征伐,如果上帝要惩罚,由我一人去领受,而我将给大家很大的赏赐。你们不要不相信我的话,我决不食言。如果你们有不听我誓言的,我就要杀戮不赦,希望你们不要受罚。”
商汤还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商军经商汤动誓师员以后,士气大振,都表示愿意与夏军决一死战。

鸣条决战

誓师后商汤选良车70乘,敢死队6000人,联合各方国军队,采取战略大迂回,绕道至夏都以西突袭夏都,夏桀仓促应战,西出拒汤,先与商军战于蒲州(今山西省运城)一带,后退守鸣条。
两军在鸣条交战的那一天,正赶上大雷雨的天气,商军不避雷雨,勇敢奋战,夏军败退不止。夏桀见兵败不可收拾,就带领五百残兵向东逃到了三朡(今山东定陶北)。三朡是夏王朝的一个方国,见夏桀兵败逃来,立即陈兵布阵以保夏桀,并扬言要与商汤决一死战。商汤和伊尹见夏桀投奔三朡,立即挥师东进。商军和三朡军在成耳(今山东汶上北)交战,结果商军打败三朡军,夺取了三朡的宝玉和财产。夏桀见三朡又被商汤所灭,就带了五百残部向南逃走。
商汤和伊尹率军紧迫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夏桀对人说:“我很后悔,没有将汤在夏台杀掉,才落得如此下场。”夏桀不久病死。

战争结果

商汤和伊尹为了彻底消灭夏王朝的残余势力,又率军西进,很快就占领了夏都斟鄩。夏朝的亲贵大臣们都表示愿意臣服于商汤。商汤安抚了夏朝的臣民后,就在斟鄩举行了祭天的仪式,向夏朝的臣民们表示他们是按上天的意志来诛伐有罪的桀,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结束。
轶闻典故

夏桀进攻有缗氏,将其击败。传说有缗氏国君被迫献出琬、琰两名美女求和。夏桀纳二女,而将妻妹喜抛弃在洛水一带,冷落妹喜。妹喜因此十分不满,为了实现倾覆夏朝的夙愿,与商国的间谍伊尹串通勾结起来,使商国及时了解夏王朝的统治状况。

当时,夏桀的政治暴虐,生活淫乱,而诸侯之一的昆吾氏又作乱。汤于是起兵统帅诸侯,伊尹誓死追随。商汤跃马奔驰,手中挥舞着兵器斧头攻打昆吾,接着又讨伐夏桀。汤满怀自信、豪情万丈地说:“大家都过来呀,靠拢些,你们都仔细听我说,不是晚辈我胆大妄为,举兵作乱,只因夏朝作恶多端,罪有应得啊!大家也都说夏朝有罪,我惧怕上帝的威严,不能不去攻打夏桀。如今夏朝罪恶多端,是老天命我来灭绝他。你们在场的诸位可能会埋怨说:'我们君王不怜悯我们,废弃我们的农事,让我们去攻打夏朝。你们又都说,'他有罪,又有哪些罪恶呢?’听我说,夏桀恣意用尽众人的劳力,无休止地消耗夏朝的国力,所以大众也都懈怠,不跟他通力合作,普天下百姓们都说:'夏桀你这个该死的太阳什么时候衰亡呀?我们都愿意与你同归于尽。’夏桀如此之坏,我一定去征伐他。你们倘若辅助我,奉行上天的旨意,我会大大地赏赐你们。请你们不要怀疑,我是不会说假话的。你们倘若不听从我,约束你们的誓言,那我就会杀了你们,绝不会有宽赦的。”告诫完这番话,命令管文书的官员记下,这就是《汤誓》。汤认为自己非常勇武,于是称为武王。
夏桀在有娀的旧地打了败仗,逃奔到鸣条(今河南封丘东),夏军彻底溃败。汤于是攻打三葼国,取其地的宝玉,汤的臣子义伯、仲伯写下了《典宝》。汤战胜了夏桀后,想迁移夏的神社,没有办成,写下了《夏社》(今佚)。伊尹彻底胜利之后颁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诸侯都归服于商汤,汤便登上了天子的尊位,平定了全国。
历史
最早方国

龙山时代

我国最早的方国出现在夏代之前,相当于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而龙山文化之前的早在 5500 年前的红山文化就已经出现最早的邦国。龙山时代在各地出现大量的城址,根据对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和河南新密市古城寨的龙山文化城址的发掘,在城内发现有不止一处的宫殿宗庙之类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特别是陶寺遗址,不但发现有大规模的城址、城内成片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而且还有大量的能说明贫富分化、等级、阶层存在的墓葬材料,以及朱书陶文、小件铜器、龙盘、鼍鼓、特磬、玉钺等。我们知道,一个庞大的城垣,需要大规模地组织调动大量的劳动力,经过较长时间的劳动才能营建而成;而城垣之内宫殿宗庙之类的大型房屋建筑,也需要动员众多的人力物力之资源,这一切都显示出在其背后有完善的社会协调和支配机制来为其保障和运营,也就说,龙山时代的城址及其城内的大型建筑并不是为该地域内整个聚落群的人口居住所修建,它是为贵族中的上层及其附属人口的居住所营建,但却有权调动和支配整个聚落群的劳动力,显然这种支配力具有某种程度的强制色彩。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权力与当时社会划分为阶层或等级相结合所构成的社会形态,是不同于史前的“分层社会”或被称为“酋邦”的社会形态的,依据笔者关于国家形成的两个标志的划分-阶层、等级或阶级的存在和强制性权力机构的设立,和对周围邦国和聚落的领导与强大影响力等。龙山时代的陶寺遗址已进入方国社会。
龙山时代之后是二里头文化时期,亦即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自夏朝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了国家形态中的王权、王制、王国阶段,历经夏商周春秋,到战国时则属于由王制向帝制、由王国向帝国的转变时期,从秦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帝制帝国时代。
龙山时期的邦国,在黄河流域出现的是一批而非一个,它们散处各地,呈现出邦国林立的格局。这就是史书中所说的尧舜时期“万国”的情形。万国万邦之万,只是极言其多,不必实指,但当时众多族落与小国错综杂处,分立各地,应为实际状态。并且其中一个最强大的邦国领导周围小城市与聚落等形成数个方国。
河洛方国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是从黄帝开始的。黄帝擒杀蚩尤,打败炎帝,在河洛建都立国,五帝时期国家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联邦制”,是由众多城邦、农村组成的。无论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还是四夷之地,均是邦国林立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继黄帝之后,颛顼、帝喾、尧、舜、禹相继为天下共主。这一时期,君主即位实行的是所谓的“禅让制”,实际上这些君王都来自黄帝族,是世袭制的一种原始形式。君王的权威虽来自于个人的能力,但更需要各方国的拥戴。
夏、商、周三代,河洛一直是王畿,在王畿内的各城邑是由众多诸侯统治的,这些区域构成了一个个方国。这些方国中,较重要的有费国、滑国、甘国、邬国、蔿国(wěi guó)、莘国、程国等。
费国在夏初立国,故地在今偃师缑氏镇东南及府店镇一带。西周初年,周王室灭掉费国,在此建立滑国。春秋时期,滑国被秦国所灭。1962 年,考古工作者对位于府店村东北的滑国故城进行了初步发掘,发现该城城垣呈弧形,平面略作长方形,面积为 140 万平方米。故城附近的文化遗存极为丰富,有仰韶、龙山文化及夏商遗迹。1963 年滑国故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国始建年代不详,为有扈氏居所,其故地在今宜阳县境内,禹去世后,启袭王位,有扈氏不服。启率军与有扈氏大战于甘,诛其君而并其国。春秋时期,襄王封其弟叔带为甘公,重建甘国。不久,叔带因叛乱被杀,甘国灭亡。
刘国为夏代刘累的封国,位于今偃师缑氏镇西南刘涧河畔。经考古发掘,证明刘国故城位于陶家村北,刘涧河西岸的沙洲之上,城东、西、北三面以崖代墙,南墙为夯土建筑,遗址中发现有建筑材料和陶器。
邬国封国时间不详,故墟在今偃师市大口乡。原为郑国的方国,后入周王畿,亡于子朝之乱。
蔿国故墟在今孟津县,原为郑国的方国,周桓王取之以为属国。周惠王时,蔿国支持王子颓之乱失败后,国君逃至楚国,蔿国灭亡。
莘国故墟在今嵩县,这是伊尹的故国,亡于商周之际。
程国故墟在今洛阳南部,为重黎的后裔伯休甫的封地。春秋时期,程国国君曾参与盟会,灭亡时间史书没有记载。
除以上方国外,在河洛地区还有涂山氏、孟涂氏,以及伊洛阴戎等建立的酋邦王国。战国时期,方国林立的局面逐渐消失。周灭亡后,秦以河洛地区为三川郡,并废除封国制度,实行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周王室和洛邑周围的诸多方国均灰飞烟灭。

商国,夏代方国之一。帝喾之子    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其兄帝舜封于商丘任命为司徒,后被赐封建立商国。

《康熙字典》:商,国名。【诗·商颂谱】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郑以汤取契之所封以为代号也,服虔王肃则不然。襄九年左传曰: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孙居商丘,汤以为号。又书序王肃注亦云:然契之封商见於书传史记中,其文甚明。

晋杜预《春秋释地》云:“宋、商、商丘三名一地,梁国睢阳县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及《路史·国名纪》、《括地志》等书,均承袭此说。
唐 杜佑《通典》卷第一百七十七 州郡 七:“宋州今理宋城县。高辛氏子阏伯所居商丘也。”
《辞海》:“商,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商始祖契所居。”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甲骨文中的商、丘商,是在今商丘附近。”
郭沫若《中国史稿》:“商,在今河南商丘县,商朝就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

商朝经过契、相土、王亥、等领袖,最终商国领袖商汤建立了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商朝。

商丘

地名由来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建制沿革

公元前24世纪,帝颛顼曾建都于商丘。
商朝(约前16世纪),契的十三世孙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初都南亳。
周朝(约前11世纪),周成王封殷商后裔微子启于商,称宋国,都宋城。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废封建,行郡县,商丘属砀郡(郡治今永城市芒山镇)。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梁国,属豫州。
三国黄初元年(220年),称梁郡。
隋开皇初年,梁郡废,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宋州。
唐天宝元年(742年),置睢阳郡,属河南道。
后唐,改称归德郡。
北宋初,复置宋州,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州为应天府,为宋朝陪都。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改南京(应天府)为归德府。
元朝,为归德府,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降府为州,属开封府。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六月,归德州复升为府,始置商丘县,府领州一:睢州,县八:商丘县、宁陵县、鹿邑县、永城县、虞城县、考城县、柘城县、夏邑县。
清朝,沿明制,仍为归德府,属河南行省。
民国二年(1913年),裁归德府,设豫东道。
民国十八年(1928年),起称商丘。
193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豫东人民建立水东抗日根据地,商丘西部位于水东军分区。
1948年11月,解放后为豫皖苏第一行政区。
1949年3月,改为河南省商丘专区。
1950年5月,商丘县城关区改建为商丘市,原商丘市改为朱集市。
1968年,改为商丘地区。
1997年6月,撤地设商丘市。
(0)

相关推荐

  • 商汤笼络人心,联合诸侯,终于要对夏桀动手了!

    有了将夏朝取而代之的雄心,有了伊尹这样的贤人相辅佐,有了消灭葛国这样的胜利体验,此时的商汤还是挺冷静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朝经营了这么多代,好几百年的沉淀积累,想真正对他动手,还是要把自己练的更 ...

  • 商汤灭夏:夏桀暴戾,商汤隐忍,伊尹多谋

    夏朝建立 据史书记载,夏朝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471年,夏朝建立之后,王位由"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国家也从"公天下"变成了"家 ...

  • UC头条商王朝:商汤如何灭夏?这几个步骤几乎成为后世典范

    商汤征伐夏桀,这是决定夏.商两个王朝命运的一场战争.据<史记·殷本纪>中载,晚期的夏王朝,政治腐败:"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又云:&quo ...

  • 商汤网开三面,被赞仁德之君,众多诸侯归顺 | 夏商史话连载18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经典中国通史之<夏商史话>连载18,欢迎收看. 夏朝自孔甲继位为夏王以后,"好方鬼神,事淫乱"(<史记·夏本纪>),不理朝政,迷信鬼神 ...

  • 多才多艺的伊尹

    伊尹,商初右丞相.名挚.今洛阳人,奴隶出身.因其母曾在伊水居住,以伊为姓.尹是他的官名,所以称为伊尹. 伊尹,在甲骨文中称"伊",金文中称为"伊小臣",金文中& ...

  • 先秦时期商朝建立者:商汤

    商汤(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子姓,成氏,名汤 (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 商国(今河南商丘市)人.商朝开国君主,帝喾十五世孙,契第十四代孙,主癸的儿子. 原 ...

  • 中华通史第九篇:华夏第一王朝——夏朝的灭亡(下)

    原创2021-06-30 11:54·中欧历史杂谈 在与夏朝决战之前,汤在伊尹.仲虺的辅佐下,巧妙谋划,以"先为不可胜"的战略,先逐一翦除桀的羽翼,孤立夏王室. 汤首先派遣伊尹数次 ...

  • 殷商的起源与发展

    商代牛形铜觥 殷商部族的始祖是契(xiè),契是黄帝的孙子.据<史记>记载:契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任命为司徒(相当于教育部长).并把契封在商地(今河南省商丘市),契的部落因居住在商地 ...

  • 中国历史:夏朝建立才两代就灭亡,不久后复国,鸣条一战再次覆灭

    从尧舜主动将部落首领之位禅让,直到禹伐三苗称王,然后禹的儿子夏启废禅让制改世袭制以来,中国历史正式从部落联盟转向奴隶制封建国家.国家的建立代表着政权的建立,夏启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追随他的其他部落首领 ...

  • 中国史上战争(4)夏商鸣条之战

    商族为东方夷族部落中最强大的部落.因其先世曾受封于商,故称商族.商族进入中原进而影响中原,起始于商汤时代.汤名履,有政治眼光,其广布仁政,罗致贤能,及早就为推翻夏朝政权做准备.商汤以亳为基地,逐步兼并 ...

  • 《趣话五千年》第10回,战鸣条夏桀死社稷,定亳都成汤立商朝

    上文书说到商汤即位后首先重用了厨艺不精但治国颇能的伊尹为丞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他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好几拔小怪,还灭掉了4个关卡BOSS.商汤越战越强,"十一征而 ...

  • 热土系列之《鸣条之战》【满庭芳艺术联盟出品】

    2020年148期总第2568期 热土系列之<鸣条之战> 作者:子民 朗诵:大海 史书载,县志说,华夏第一次有规模的战争,就发生在我第一声啼哭昭告天下的不远处--偏东北十多里,还是十多公里 ...

  • 她诞生和灭亡的样子,像极了古人口中的夏王朝

    夏or二里头? 翻阅古籍,多数史书都会将夏朝当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古人也常常将"夏商周"连用,用以表达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亦称"三代".也有史书将更加久远 ...

  • 夏文化考古新发现,终于发现夏王朝难觅踪迹的历史原因

    (作者:赵辉)探寻中华文明起源,是一件艰巨而细致的工作.因为在中国信史之前的历史都归于传说时期,能够流传下来的真实材料极为有限,需要更加珍惜,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通过多种方法加以深入研究,以找寻夏 ...

  • 二里头考古学文化的三角恋,是造成夏王朝历史虚无的根本原因

    从艾兰"夏代神话说"看中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差异_二里头 摘要:艾兰的"夏代神话说"是西方学界"夏文化"研究的重要观点之一,也是中国学者最常 ...

  • 夏族与夏王朝

    (1)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献均把夏族追溯到颛顼. 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