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走静安雕塑公园
静安雕塑公园作为市中心唯一的专类雕塑公园,是静安区致力于为上海大都市,为广大市民打造的兼有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城市公共产品。这地方以前去过,近日,静安区要搞一个静安雕塑公园秋色季摄影展征稿,就又去走走看看。
从西门进去不远,是美国人的雕塑《舞动 凝视》(2006年)。刚硬的金属材质表现雕塑动态的美感,仿佛是两只互相牵引的手,款款柔情,两两相望;又仿佛是动态的舞姿,律动生命,摇曳生姿。这是对生命的礼赞,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
四枚饱满的苹果,头一枚青涩,尔后渐红,润泽闪亮,叠加而起……顶端一只极富生气的小鸟, 正在蓝天白云下默许对将来的梦想。艺术家以瞬间的灵感和超然的智慧、以及对世界的关爱,为我们创造了一组穿越时空禁锢,异想天开而又自由超然的作品。这就是美国人彼得·沃德克的《幸福的颜色》(2008年)。
公园景观轴线的秋色季,园丁与行人。
公园景观轴线旁边的以音乐为主题的雕塑。法国阿曼的《男低音》(1990年)。
法国阿曼的《音乐的力量》。
大草坪上,是英国艾里克斯·林斯勒的《城市狐狸》。这只狐狸大得出奇!从它脚下的四个集装箱便能得知。
“狐”视也眈眈。
一位纯情少女乘坐巨角大龟上,飘逸且又委婉,隐约地表达着花季少女对生命的眷恋。生动的饰物,纤细的身肢,又将少女的青春活力与气息缓缓释放。而本来意蕴着生命的顽强与见证漫长历史的龟,竟神奇地妙生双翅,翩然欲飞,穿越时间与国界。这是法国乔治·苏泰的《天使·荣龟》(2007年)。
难得一见的老年队伍,动作整齐,步伐一致。
远望公园东门,那里是《通向未来》(威姆·德沃伊 Wim Delvoye,比利时 2010)。我们一再地出发,不知道,是否能到达云朵停靠的地方。在路上,就是永生。
2014年,将近150岁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迁入位于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的新馆,其前身为1868年创建的震旦博物院和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由美国帕金斯威尔设计师事务所(PERKINS+WILL)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参与设计。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的总建筑面积45086平方米。其中,地上三层,高18米;地下两层,深15米。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门前,这雕塑好像是——根。
阿纳·奎兹(Arne Quinze),这位以非传统性和具有争议的公共装置艺术而闻名的观念艺术家,对以往人们习惯于在广场上互相交谈的时光情有独钟,他用大量木材完成了全新大型装置艺术——《火焰》。
下沉式广场草地上放置了铁牛雕塑。透过层层的架空与重叠,雕塑达到匪夷所思的平衡,白天光影斑驳,夜间灯光交互折射。它,更像是都市人幻想的思绪,庞杂中蕴含有序。
也是放牛?
《火焰》将电光穿梭流转于公园中天然树木的情态凝固下来,交汇的影子和日光穿插在凝固的柱子之中,这是一种梦幻般的经历体验。
仿佛是在田园之中,切切私语的铁人与匆匆走过的行人,让你能感受着他们散发出的持久活力,让人们重新思考,想像着所发生的事情。
晨走的人群。
废弃的钢铁,赋于了新的生命。
曾经是中组部的所在,曾经是周恩来办公的地方,如今只是一块空地。
现代雕塑、硬底浅水,营造出的却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花意境。
梅园景观区的美景。
太极人生。
比利时 LplusL工作组的《驼鸟——捉迷藏》。
陶醉,只是因为微信的精彩。
陶醉,并非因为热饮的温度。
(2017年11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