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生意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蓝筹公司不仅仅是企业,更是产业领袖!

【每日一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道德经·自胜者强》

看《伟大的博弈》,从1653年开始,360多年的资本发展历史显示,资本浪潮总是波涛汹涌、激荡不息,其间险象环生、漩涡迭起。

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发源于北美殖民地的一个小小的贸易前站。

依靠独一无二的地理优势,在当地荷兰裔移民的商业精神催化下,逐步成长为一个繁荣的都市。

华尔街也正是在这里起步,走向世界舞台的。

纽约成为一座世界性的商业都市和全球金融中心,与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有着一种无法分割的必然联系。

荷兰人一手导演和参与的“郁金香泡沫”中,有着一种投机狂热的破坏性。

人们往往批判它,但人类历史上依然不断上演金融危机的大戏,循环往复,无休无止。

比如1929年的大崩盘。

在20世纪20年代的不断飙升的股市中,人们忘记了什么叫风险。

银行、经纪人、投资者,都对超高的利率背后隐藏的风险置若罔闻。

导致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股市灾难。

再比如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

1987年10月的黑色星期一。

还有世纪之交的科技股狂飙退潮。

一部金融的历史,也是一部投机的历史和金融危机的历史。

而在这样的潮起潮落中,居于资本浪潮的主流地位、险滩漩涡的中心地带的,总是一种名叫“蓝筹股”的物种。

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

它是指那些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超越经济景气好坏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可靠性而赢得全国声誉的企业的股票。

从中可以发现几个关键的字眼:知名的大公司、稳定的盈利记录、红利增长、管理素质和产品品质等。

大致有个模糊的概念了吧,其实蓝筹股本来就没有惟一准确的定义。

它存在于一些指数中,存在于证券分析师的报告中,也存在于消费者的心中。

蓝筹股实际就是一个个公司帝国。

公司CEO就是君临天下的帝国元首。

蓝筹公司的帝国特征体现在规模、财力、管治、权势、地位和尊荣,消费和享受、挑战与和服、统治和成就。

从规模和财力、组织管治、权势和影响力等角度体现出来。

美国作家查尔斯·德伯先生在其著作《公司帝国》中带着抗议性的立场来描述大公司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个体上看,今天的劳动者、消费者以及国家的公民们已经成为了公司帝国的一颗颗螺丝钉。在道德和物质生活领域,由企业所界定的价值取向和成功模式只能让人们越发感到困惑。人们的梦想和观点无不来自于由企业一手操控的媒体。”

蓝筹公司都是一个个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

但它们又远不止于是一个个自负盈亏的独立企业。

真正能让蓝筹公司与企业的芸芸众生区分开来的最重大标志即在于:蓝筹公司不仅仅是企业,更是产业领袖!

首先,蓝筹公司所在产业都是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

或者从市场规模意义上来看的大产业。

比如石油天然气、信息、重型装备、航空航天、金融、医药、连锁商业、化工、电信、汽车等等巨型产业。

大产业才能造就大公司。

要成为蓝筹公司的企业必须选择具有足够产业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大产业。

蓝筹公司都具有寡头垄断性的市场份额和业界地位。

大产业里足够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支撑起一个蓝筹公司的规模。

蓝筹公司所在的产业大多经历了长期的市场竞争,而最后形成了寡头垄断型的行业结构。

蓝筹公司都是在这个竞争过程中的胜出者,最后取得了行业内的寡头垄断地位,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寡占性地掌控着了大量的产业资源。

比如人力资源、技术专利、原材料供应、客户。

有的公司甚至达到了在市场份额上的完全垄断。

不仅如此,蓝筹公司还在产业价值链中扮演着主导性角色。

它们对产业的上下游分工体系起着统摄作用,对上下游产业和社会民生有着重大影响。

比如一家蓝筹级的汽车公司,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橡胶、铝等上游产品。

同时,它也需要建立覆盖市场每一个角落的营销网络,拉动规模庞大的汽车金融和汽车租赁等下游产业的发展。

上游产品本身也有其自己的上游产品,下游产业本身也存在其下游产业。

这样,单就一个汽车产业,就贯通着从最原始的铁铝采矿、橡胶种植到最终端的汽车消费的一个庞大产业链条。

蓝筹公司是产业秩序的执掌者、产业效益的维护者和产业升级换代的领导者。

由于寡头垄断格局的形成,蓝筹公司作为各自产业里的寡头垄断者,一般都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势力以维护产业秩序和产业效益。

这样就可以避免行业内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乱象。

同时,蓝筹公司也往往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动力去进行创新。

从而不断领导产业升级换代。

因此,从产业定位、行业地位、产业链条主导、产业秩序维护和产业升级换代的领导等各方面看,蓝筹公司都是当之无愧的产业领袖。

实际上,不能成为产业领袖者,难能成为真正的蓝筹公司。

由此看来,追求成为蓝筹公司的企业,有两点。

第一,不能仅仅停留在财务意义上的盈亏算计上,更需要重视产业地位上的选择、产业资源的掌控、市场份额和业界地位的提高。

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企业层面上算计,更需要担当起产业领袖的责任和角色,致力于维护产业秩序和效率,主导产业价值链,统摄产业分工体系,领导产业升级换代。

而那些汲汲于眼前盈亏算计者,那些眼界局囿于企业内部是非的井蛙之见者,将永远攀登不上蓝筹巅峰。

总之,要超越财务思维和企业思维,走向产业思维。

▼ 不止是生意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