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前的三件事,帝王心机是怎么炼成的?布局斗争初现
吕雉对刘邦来说意味着什么?糟糠之妻还是背后的女人?如果准确来说吕雉是一个让刘邦又爱又恨的女人。吕雉的手腕强硬,而且刘邦的第一桶金和吕雉不无关系。吕雉作为一个富家女给了刘邦启动的资本,后期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吕雉任劳任怨,其兄长家族更是作为刘邦集团的股东一起参战,在彭城之战时为刘邦收散卒,才算是让刘邦恢复了元气。
然而在刘邦面对死亡前不冷静了,他更希望让像自己的刘如意当太子,可是迈不过吕家这一道坎。但这件事背后仅仅是刘邦喜欢刘如意这么简单吗?其实刘邦的眼光很毒辣,在临终前都能看到几十年后的局势,并且提早就开始布局。最开始的布局就是改立太子,不让吕雉有机会专权。前几篇文章都提到了吕雉的家族势力,其中不光是吕雉的哥哥吕泽军事地位深厚,而且大多数的将领都和吕家有关系。
这也就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从刘邦改立太子事件到下令杀樊哙和最后的临终安排,处处都透露了刘邦的别有用心。刘邦在明面上无法左右吕雉的势力,所以打算在死后让刘盈摆脱被控制的局面,这才提出了要更换太子的事情。原因有几点,先来看看戚夫人的背景。戚夫人原本是周王室的后裔,属于姬姓。但后来因为戚夫人一家被封为戚地,所以改姓为戚。等到秦朝时期戚夫人的父亲戚鳃则是成为了秦朝的将领。
在项羽和刘邦灭秦时期,戚鳃和王陵投靠了刘邦。到了汉朝建立时期,戚鳃则是成为宫廷中尉,并且掌管北军负责京师的安保工作。这个职务的关联很巧妙,也能从这个细节上去探寻刘邦的做法。《文献通考》中记载“高帝钟爱赵王,屈周昌使相之,及莫年,则以戚氏本兵,得非阴为保护赵王之计?”里面提到了周昌为赵相,戚氏为北军统领,这样的任命安排都是为了保住赵王刘如意。
戚夫人本身是出自名门,但是因为是后期加入刘邦集团,所以家族势力并没有吕家来的强大。另外戚夫人的背景要比吕家更加单纯,这也是刘邦看中戚夫人孩子刘如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刘如意相比起刘肥不算是毫无根基,相比起刘盈,又不至于外戚掌权,因此刘邦打算内部瓦解吕家势力。然而刘邦见到商山四郜时了解了吕雉的决心和朝臣影响力,遂只能作罢。
之后刘邦则是开始了布局,第一个布局就是如何保住赵王和戚夫人。分别是安排了周昌为赵国相,另外戚氏掌握了北军。在这之后则是第二个布局,那就是如何抑制吕雉专权,刘邦的具体做法是培养第二个势力团体,以此来和吕雉抗衡。这两个团体就是吕雉为代表的外戚团体,以周勃、曹参等人为主体的功臣集团。
在刘邦去世前记载了一件看似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吕后问政。吕雉在刘邦弥留之际询问刘邦在萧何死后谁能为相国,刘邦一连说了几个人,分别是曹参、王陵和陈平。最后太尉的安排则是周勃,并且说安定江山的一定是周勃。等到吕雉再追问的时候,刘邦则是回答“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当反过来去看这一段细节时,就能发现刘邦的智慧所在。萧何之后的安排曹参基本上是跟随了萧何的老路子,稳定了局势。在之后的周勃和陈平则是铲除了诸吕,还真就让吕雉亦非而所知。所以刘邦是准确地预料到了周勃等人能够保住汉室江山,也知道吕雉的快活日子不长久。这么看来刘邦的用心深刻,但是在这之后的事刘邦则是没办法确保。再来说说有关刘邦安排的第三件事,那就是对樊哙的诛杀命令。
为什么刘邦要杀了樊哙?在我看来樊哙对刘邦来说意味着一个不稳定因素,因为樊哙即是功臣,又是外戚(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樊哙的存在很可能会打破刘邦的布局,万一相互牵制的两个势力,到头来因为中间枢纽联合起来,岂不是刘氏江山不保?所以即使樊哙对刘邦有救命之恩,即使樊哙和刘邦有过命交情,但为了江山刘邦不愿在樊哙的忠诚上做赌注,边下令杀害。所幸樊哙到头来也没有背叛刘邦,而刘邦也因为提前去世,没能杀成樊哙。但读这一段历史,总能感受到情感的冷漠,夫妻之间设防布局可以几十年,为了江山可以抛弃兄弟,或许这就是帝王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