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编程未来如何定义,“学科素质化”怎么做?
导语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为主导的中国教育体制下,素质教育一直是比较矛盾的存在。从教育本质上看,二者并不对立,但由于成绩、升学率等硬性指标的“挤压”,学校和学生很少把大量时间用在素质教育上,这也是“体育老师会有事、音乐美术课会取消、心理课形同虚设”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该如何突破?“学科素质化”怎么落地?
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孙莹发表主题演讲
随着近几年少儿编程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似乎在科技素养这一阵地找到了新的突破口。特别是在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孩子的底层思维能力、科技素养成为“学科素质化”的有效注脚。日前,少儿编程品牌童程童美召开“预见未来,解码数字时代DNA”品牌&产品发布会,力求探索未来少儿编程在素质教育上的发展,重新定义这一新潮赛道。
前世今生
少儿编程在“书写”
1967年,多位MIT计算机学家打造了第一套编程语言——LOGO,标志着全球少儿编程的诞生。此后,知名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诞生,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国家开始将少儿编程引入教育体系,少儿编程正式在全球普及开来。
相对于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少儿编程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的普及为中国少儿编程的萌芽孕育了土壤。进入21世纪,国内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从根本上推动引导了国内少儿编程发展。2014年,浙江省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并于2017年高考首次出现编程相关题目。
尤其是在2015年“十三五”规划后,国内少儿编程迎来了一个发展的小高峰,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通知,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将编程教育纳入基础学科。到了2017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鼓励中小学把编程教育以寓教于乐和校企合作的方式带到校园里面,明确指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国内少儿编程正式走入风口期。
进入2020年后,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少儿编程赛道今年已发生13起融资事件。总体来看,融资事件数量虽不及2019年同期的17起,但融资金额过亿元的融资事件共有4起,并购事件1起,二者均多于2019年同期。可见,即使在如此不景气的今年,少儿编程赛道依旧表现出不错的态势。
疫情“大考”下
数字教育风云变幻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至,各行各业都陷入到巨大的阴影之中。未来的不确定性使人们愈发迷茫,焦虑感倍增。面对如此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复杂局面,数字化经济却展现出顽强的韧性。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促进国家经济稳定、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云在今年中国绿公司年会演讲中也谈到“在今天所有巨大的不确定当中,我认为数字化是确定的,数字化一定会全面改造所有的行业。未来,不是每家企业都要转型,但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升级,完成数字化升级。今天纯粹做一家互联网公司,未必有回报,但是如果把传统企业变成数字化,回报是肯定的。”
发展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未来不论对于教育企业,还是孩子学生,掌握数字化能力都将是一项必备技能。数字化升级转型是企业未来生存大计,数字化教育是孩子未来立身之本。从众多教育细分赛道看,少儿编程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打通数字化教育的天然桥梁。一方面,其教育主体是中国未来的希望——青少年儿童;另一方面,其教学内容是数字化的基础——编程思维。
对教育企业来讲,近些年教育界很火的“OMO”模式,即是基于现在与未来进行的一场数字化升级革命。少儿编程赛道亦是如此,也呈现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趋势,位列其中的童程童美已在探索的道路上。童程童美起步于线下,但布局线上的步伐早已迈出,疫情只不过是“推手”。2018年4月,童程童美推出在线课程平台“童程在线”,使线上学习编程成为了可能。
此次疫情期间,童程童美再次加快自身线上布局的广度和深度。在保证更多学员正常上课的同时,针对线上编程教学的特点,推出“三师课堂”等教学模式,更好的将线上线下相融合。从线下培训为主,到布局线上,再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童程童美采用的OMO模式给孩子带来更加复合、全面的学习体验。
对教育主体(孩子)来讲,他们对数字化可能还没什么概念,但他们一定会去接触面对。未来的时代是数字时代,而孩子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等各类电子产品,使用各式各样的软件APP。这些孩子需要掌握数字时代的能力和素养,而编程教育是培养数字能力素养的利器。它所培养的数字思维、工程思维以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未来孩子需要具备的刚需素质,也会助益语文、数字、外语等基础学科的学习,这就是“学科素质化”的生动代言。如果说今天的孩子广泛学习英语,是为了推开世界的大门,那么,学习计算机语言则是为了推开未来的大门。
不仅是科技素养
也可能是升学关键
政策角度看,未来少儿编程的重要性很有可能不亚于当前的主流科目,甚至还能成为孩子升学的关键。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年级开始设立科学必修课程,并覆盖到小学全年级阶段。这也是我国首次把科学课前置到一年级,并将其列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课和必修课。
到了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年最重要的1号文件“强基计划”,揭示未来新的人才选拔方向。从内容看,强基计划在选拔定位、学校范围、招生专业、录取方式以及培养方式,都更加聚焦清晰地指出,未来将重点招收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国家紧缺的科学人才。
特别是在取消艺术、体育特长生后,科技特长生也成为了各个学校争相抢要的香饽饽。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开始招收科技特长生。由此可见,未来孩子们在面临升学、人才选拔时,科学素养是关键核心竞争力,而编程很有可能是一块宝贵的“敲门砖”。
未来形势初定
“风向标”该指向何方
政策开路&AI+5G推动
从前文提到的一系列政策不难看出,今天的人工智能发展对于数字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当前的教学模式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上很难达到时代的要求。新技术、新人才面临刚出高校门就与当前社会脱节的尴尬。随着目前技术趋势与产业机构的调整,培养全新的信息科技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如今人类社会正迎合拥抱人工智能,5G的开发和成熟,则为人工智能发展再次加蓄力量。在世界开启5G商用后,其俨然成为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战略焦点,数据中心成为5G时代重要的算力支撑。未来AI+5G能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我们不得而知,也预测不来,唯有提高改变自身,顺应时代的发展。
如此来看,编程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思维的创新与体现,是每一个孩子必备的基本能力。况且少儿编程的火热,最开始就是由人工智能发展带起来的,未来如果孩子不懂编程,可能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面对未来需求——“1+X素质教育”或成关键
在未来的数字科技时代,孩子核心素养能力更加具象化,数字科技素养也日趋成为必备能力,那么未来的孩子具体需要具备哪些数字科技素养呢?对此,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认为,数字时代孩子需要构建4大核心能力:数字信息的辨识与分析能力;数字信息的调用与编辑能力;数字信息的应用与协同能力;数字信息的创新与反馈能力。
少儿编程在这些素质能力的培养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绝不只是教孩子敲打代码那样简单,这里面暗藏着许多“门道”。基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及需求,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
童程童美首席教育官孙莹表示,3-6岁是孩子感知和启蒙的最佳年龄阶段,此时不宜选择在线学习的方式,应充分通过感知学习、体验学习培养启蒙孩子;7-12岁是学习思维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可以通过OMO的学习方式,发展孩子专业硬件设备下的机器人设计能力并参加一些国际专业大赛;13-18岁则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早期,开始面向社会独立思考。这一时期应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数字思维以及数字时代的核心能力,同时OMO学习方式应融会贯通于教学当中。
放眼未来,孩子可能将面对越来越大的“数字洪流”,少儿编程机构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持续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童程童美提出全新“1+X素质教育”理念,希望每个孩子在具备数字思维的同时,发展至少一项长期的兴趣爱好,让素质教育陪伴孩子终身。
“1+X素质教育”,“1”代表数字思维、编程思维、科技素质教育,这是数字时代人人都需要具备的思维和素养,也是孩子面向未来的刚需教育;而“X” 可以是美术、是音乐、是某项运动。不论哪一种“X”,只要是孩子发自内心热爱的,都将驱动他/她的长期健康成长。长久来看,1+X素质教育的开展,更有助于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在少儿编程这条“年轻”的赛道中,玩家们起跑不久。不同于其它已经成熟的教育赛道,少儿编程企业尚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虽然数字化是未来各行各业发展的主流,编程也是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完成数字化的重要基础。未来是面临“素质or应试”?这一教育老大难问题依然将有不同争论。少儿编程教育要真正做到普遍性、普惠性还需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