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德机器人闯关记
凭借在移动机器人核心控制器、定位导航算法、关键传感器、标准化整机及调度系统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斯坦德机器人在技术研发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是夜,在某知名汽车零配件车间里,多台斯坦德Oasis 搬运机器人正通过MES 系统与AGV调度系统对接运送物料,实现仓库与机台的全自动物流。
近年来,由于工厂熟练技工减少,良品率不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日益严重,该厂下决心启动了自动化及信息化改造。这只是今年以来,斯坦德机器人( 深圳) 有限公司(下称“斯坦德”)推动中的多个应用项目之一。
从0 到1,从1 到N
和许多大学生创业团队不一样,王永锟告诉《世界经理人》,斯坦德的五位创始人都是技术专家,这群毕业于哈工大、华中科大、伯明翰等高校的创业小伙们活跃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的产品线上,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用科技创新赋能智能制造。
从2014 年创业至今,从0 到1,从1 到N。凭借在移动机器人核心控制器、定位导航算法、关键传感器、标准化整机及调度系统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斯坦德机器人在技术研发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进。
在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以及物流自动化发展提速的形势下,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行业也迎来了爆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 年,中国市场新增移动机器人29600 台,较2017 年实现35.22%的增长,新增移动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42.5 亿元,较2017 年实现49% 的增长率,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移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40 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巨大。
作为一家智能柔性工业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斯坦德主要布局在3C 和汽车零配件等智能制造的前沿行业。“做中国3C 物流行业的老大。”斯坦德机器人CEO 王永锟坚定地说。
在斯坦德成立的前两年,它一直都在进行商业化的探索。当时斯坦德如同在迷雾当中,寻找着技术落地的方向。王永锟回忆说:“早期是做核心零部件供应,然后过渡到提供整机,再到智能柔性工业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这一探索过程,用了两年多。核心控制器成为斯坦德在行业内树立的技术壁垒,掌握了核心控制器研发技术,再向下游去做硬件集成和整机生产,优势就很明显。”
3C 生产工艺变化快,企业对于自动化改造需求强,对工业物流要求多,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如何快速响应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多批次的需求?答案是智能柔性物流机器人,通过使用先进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进行决策的灵活性,斯坦德的AGV 应用方案主要采取SLAM 激光雷达导航,让AGV 可以灵活、自动采集信息,生成精确环境地图,定位精度为厘米级,并支持绕行障碍。让信息真正在工厂里流转起来,产生价值,打破生产线间的信息孤岛以提高生产制造准确率。
2018 年,斯坦德机器人已获得数百台订单,其中巡检机器人和背负式工业机器人销量可观,并且已于当年6 月实现盈利。
思路决定出路
对斯坦德机器人而言,真正的里程碑是2018 年王永锟创业思维的转变。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王永锟意识到,拥有一到两款强大的产品至关重要。
打磨一款适合市场的产品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2016 年至今,斯坦德进行了多次产品调整,最终确定了在两款机器人产品上发力。2018年8 月,斯坦德发布了新品机器人Oasis300、Oasis600,比起Oasis200 ,这两款负载式机器人的承载性能更好,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场景学习能力更快。
2018 年1 月,斯坦德砍掉了多条产品线,最终只留下一条生产线。学会做减法是王永锟多年创业经验总结出来的必胜技。这种大刀阔斧式的决策并非一时起意。“早期盲目扩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我认识到创业不能只从技术的角度去思考,更要多从运营的角度去考量。”王永锟是一位工程师,更是一名经理人。
“工业机器人服务要求远高于消费机器人,不是说你把产品卖出去就完事了。从产品打磨到项目交付,包括生产、质量、测试、销售和售后服务,这样长的一个链条,要做到每一环都控制精准,这不简单。”王永锟表示。
而作为一家创业公司,体量是有限的,如何利用好手头有限的资源就成了王永锟首要思考的问题。一是必须降低公司的边际成本,用好现有的技术储备。为长远发展,高投入、高成本的研发型公司一定要追求边际成本递减。二要聚焦,集中火力在短期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一款好用的产品。下一款产品最好能用到前一款产品50% 以上的技术积累。
都说创业九死一生,活下去才有资格竞争。在公司业绩历经起伏后迅速砍掉产品线,同时开始精简人员,力求革除此前组织臃肿带来的弊病。在这个过程中,王永锟的思维逐渐从技术研发转向了经营管理。“回想当时创业的节奏,最大的感触就是路走得太宽了,有种五个手指头都张开的感觉,而那时,恰恰需要的却是收紧拳头。”对于创业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值钱了,在最恰当的时间打磨出最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获得用户认可。这,是思维的转变,也是王永锟的兵法。
工业机器人行业重资质、门槛高,围绕相似解决方案竞争的所有玩家,都面临着相同的时间窗—谁能率先落地,积累种子客户案例,谁就能一骑绝尘,把慢一拍的人甩得更远。
比竞争更重要的是进化
经营,是决定做什么,做对的事情;管理,是把决定的事情做好,把事情做对。
从大学生到创业者,从技术专家到CEO,斯坦德团队一直在自我成长、自我进化。201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斯坦德机器人上了一个台阶。王永锟说,他最喜欢两个词 :一个是迭代,一个是进化。这两个词都意味着成长、升级。
除了个人认知和管理能力的升级,斯坦德机器人也在快速经历进化、迭代。这一过程是通过场景化的学习来实现的。
在位于深圳宝安的斯坦德厂区,首先看到的便是开阔的研发测试场地,研发人员在忙碌地装机、测试,一组组移动机器人穿梭其间,模拟工业场景中的物料装卸,像极了柔性智能工厂的车间。
为了适应不同工业客户定制化的需求,斯坦德的机器人都要经历多重测试和改进。白盒测试从设计端考虑,黑盒测试在研发车间把需求解决。然而新技术的落地,必然会在最初阶段经历与实际场景的磨合期,车间复杂的物理环境如粉尘、温度、湿度、电压、电磁干扰等,都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给应用增加难度。
有一家汽配行业客户要求非常高:需要多台AGV 协同作业,普通的解决方案并不能满足。必须做定制化升级。“挺难的一件事。这个过程中被客户百般蹂躏,不断改进,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王永锟说,“感觉就是蛮痛苦的。”
大型制造业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强调实用性,反映在解决方案上就是是否具备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至今,斯坦德的工程师都是常年驻厂。一定要在第一现场去创新,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闭门造车毫无意义。“分解问题、理解需求,然后用最简单、最可靠方法解决问题。”王永锟对于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
成为巨头是和巨头竞争最好的选择
机遇伴随着挑战,市场最缺的是真正好用的产品,比拼各自创新的能力和技术的自主性成为当前主旋律。“市场竞争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反而自我迭代更重要。”王永锟说,市场绝不是争来抢来的,靠的是专业服务。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一方是传统巨头玩家,更多的则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初生牛犊不怕虎,新生的高科技公司并不惧怕同老牌巨头玩家较量。和传统巨头公司相比,斯坦德更类似于无人驾驶赛道的创业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商这样一个体量对比。但作为创业公司,体量小亦可成为优势,一来可更加灵活地去做高精尖的产品,二来可以在把服务做到极致。
“短时间内,斯坦德在行业的积累有优势,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细分赛道领跑,我们就赢了。”王永锟认为要打磨出可用的产品,既要团队掌握算法等前沿技术,又要深刻了解3C等工业场景的深度定制化需求,同时还应该具备快速响应的客户服务能力。在王永锟眼中,斯坦德已经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化为智能柔性工业物流解决方案供应商,斯坦德有自己的算法和软件系统,具备比较完整的机器人场景服务能力。
“虽然2019 年汽车和3C 行业遇冷,但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会迎来新的一波高潮。”王永锟告诉《世界经理人》,在未来10 年甚至30年,工业机器人都是一个重要的大行业,因此,斯坦德必须保持强劲的生命力。“5-10 年后,希望斯坦德成为细分赛道最专业的科技公司。而在未来的一年里,斯坦德将全力以赴一件事:出海,打造全球品牌。”
本文记者/郁伟
世界经理人媒体原创工作室成员。关注领导力、企业动态和商业前沿。个人公众号:赋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