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Q5电池系统回收拆解的工艺与自动化分析

动力电池系统退役后,有两个去向:一是整包或模组级别做为单元,应用到其他领域,如储能,信号塔电源,酒店备用电源,场地车等,即梯次利用;另一个去向,是进行回收,即拆解,提炼出有价值的材料,是所有电池最终要经历的阶段。

对于进入回收阶段的电池系统,首要的工作是建立起有效的拆解工艺过程,并逐渐实现半自动化或自动化。这里以Q5电池系统的拆解工艺研究为例进行阐述一个总体的思路。

建立起该拆解工艺,共分为4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进行产品分析,这是后续工作的基础,也是所有参与拆解工作人员的必备专业知识,重点需要掌握是每个零部件功用、材料组成,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技术(机械性的紧固连接、电气性的电连接),以及各零部件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以Q5为例子:

Q5电池系统重35kg,尺寸为50cm*70cm*15cm,额定电压266V,由4个模组组成,每个模组包含18个松下5Ah的方形电芯,电芯的类型为NCM111。从外部看,共有上下壳体、功率电子器件和BMS组成。根据此,绘制Q5电池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如下,以更清晰地掌握各部分电气关系。

之后,拆开壳体,确定每个主要零部件,以及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技术,在这个过程,需要对每个零部件建立标签如按数字或字母,同时包括每个零部件的材料,重量,几何尺寸,所用的拆解工具,拆解时间,拆解的前后工序等。Q5的零部件标签示例如下。

第二阶段,确定拆解的顺序。根据第一阶段所活动的信息,将待拆解的零部件列表,这里完成从PACK到模组的拆解,因此,模组拆解及之后的部分不再列出。

利用拆解矩阵表来确定先后顺序。在矩阵表绘制时,需要对每一个零部件的拆解进行先后顺序评估,在后拆解的标“-1”,在前拆解的标“1”,无法确定先后顺序的标“0”,比如BMU和功率器件之间,具体哪个先进行拆并没很大的区别,计算每个零部件1的得分之和,值越大,则越需要先拆解,不过,由于可能会出现得分相同的情况,所以,这种方法还需要额外的评估进行协助。最终,确定的拆解工序如下。

基本的过程是:先拆掉上下壳体的紧固件,分离上下壳体;拆掉功率器件和BMU的外壳;拆掉所有的线束、线束固定卡扣,以及接插件;拆掉防爆系统gas Vent;拆掉模组的连接和紧固件等;最后得到模组。

第三阶段:评估可自动化的程度。在这里,进一步将拆解工序按四类标准进行划分和评估,分别是过程相关标准、安全相关标准、零件相关标准,以及经济性相关标准,如下。

TAA(technical ability ofa disassembly process to be automated),NA(necessity toautomate the corresponding disassembly operation)

TAA与NA是基于专家打分的方式来获得各自的得分,其中TAA主要用来评估与技术性相关的,而安全相关、经济性相关的则主要以NA来进行评估,二者的最大/最小值均为100/-100。

TAA评分规则:

  • 1: 易于实现自动化,如压缩;

  • 0: 是否自动化差别不大,如螺栓紧固,铆接;

  • -1: 自动化困难,如焊接,胶粘。

NA评分规则:

  • 1: 短期可实现自动化

  • 0: 中期实现自动化

  • -1: 长期实现自动化

在完成TAA和NA的打分后,可将其按四象限图展示出来,如下,可以看出在1区的工序是最应实现自动化的,2区中分值高的部分也可以进一步考虑,其他区(的工序)则不需要考虑。

进一步,结合已经确定的拆解工序流程,将TAA值分别以柱状图的形式来体现,如下,便能够清晰地看出哪些工序是可以和需要自动化的,这有助于整个拆解产线的布局。

拆解的工作有点类似于FA分析或Benchmarking,但更具体和细化,所以,制定最初拆解工艺的人员一定需要对产品有充分地掌握和理解,同时,确保各专业领域专业人员参与,才能制定出较合理的拆解工艺。

对于国内的回收企业来说,所面临的另一个困难在于各家电池包的标准化程度低,意味着很难同一条自动化产线来拆解多种包;对于量大的电池包也许可以考虑自动/半自动化,其他类型的包重点要考虑产线的柔性度,以手工/半自动化为主。

电池回收工作将倒逼企业在正向开发时考虑产品的可拆解性,也将推动行业的产品标准化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