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学生爱上好友之妻,情不自禁写下一首词,反被称赞
在唐诗宋词当中,表达爱而不得的诗词多如牛毛,这些诗词发自肺腑,读来无不令人心酸。比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是因为物是人非而不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因为天人永隔而不得;“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是因为父母干涉而不得。但这些都算不得奇事,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竟是因为爱上了好友的爱人而不得。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这位爱上“朋友妻”的人,便是苏轼的学生——晁补之。
1079年,生性聪敏的晁补之高中进士,与他一起考中的,还有多年的好友廖正一。这两人的关系好到了什么程度呢——别人关系好,是好到可以同穿一条裤子,而晁补之和廖正一,是好到想把自己的情人介绍给对方认识!这年,兄弟两人同中进士后,意气风发,便找了个地方纵酒放歌,畅谈自己未来的报国理想。聊着聊着,二人说到了感情生活,廖正一便向晁补之说起自己宠爱有加的歌姬——田氏。春风得意之下,廖正一越说越激动,兴高采烈地对晁补之说:“明天不是放假吗?要不咱们一起去看看我这位老相好怎么样?”晁补之正愁无处打发时间,便随口应承了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晁补之和廖正一便敲开了田氏的房门。田氏睡眼惺忪,见自己的心上人带了一位陌生人来访,便一边梳妆一边与二人交谈。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是晁补之这位翩翩才子?此时的晁补之,见到眼前这位花冠不整、懒扫蛾眉的女子,不禁怦然心动。只见田氏手握金钗,笼束着一头乌黑的头发,阵阵发香直往自己鼻子里钻。晁补之情不自禁地心神荡漾起来。在那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之间,晁补之觉得田氏天生丽质,实在是优雅极了。尤其是那双时不时向自己瞥来的大眼睛,更让自己神魂颠倒。
然而,尽管晁补之心中对这位可人儿充满了无限的好感,但他还是极力抑制,强行把自己拉回了现实。因为他知道,尽管眼前的这位女子生得冰肌玉骨,但她终究是自己好友的爱人。所以,在那天上午,晁补之始终只是在一边傻傻地站着——看着廖正一跟田氏打情骂俏,也绝不横插一嘴。但毕竟是情之所至,情难自已,晁补之还是禁不住写了这首《下水船》:上客骊驹系。惊唤银屏睡起。困倚妆台,盈盈正解罗结。凤钗垂,缭绕金盘玉指。巫山一段云委。半窥镜、向我横秋水。斜颔花枝交镜里。淡拂铅华,匆匆自整罗绮。敛眉翠。虽有愔愔密意,空作江边解佩。这首词将晁补之初见田氏时的情景、田氏的神态、形容,以及自己内心的情愫全部寄于词中,表达自己爱而不得的怅然心情。后来,廖正一和田氏看到此词,才知道晁补之所流露的真情,也不禁被好友的这份自制力和高尚的情怀所感动。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在社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晁补之的这种情况——不得不跟朋友的爱人打交道。但俗话说“朋友妻,不可欺”。正如晁补之的选择一样——在朋友的感情里,我们必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只是外人。如果他们双方珠联璧合、心有灵犀,那么自己又何必去飞蛾扑火?即使他们是襄王有意而神女无情,但君子亦不夺人所爱,我们也要对得起朋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从来就没有人可以说,喜欢一定会拥有。人的一生要遇见那么多人,遇上一两个爱而不得的人,不足为奇。但作为一个人,就必须接受一些约束,比如婚姻、法律和道德等等。生而为人,心可以是自由的,但行为必须是被克制的。这也是人的社会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