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淮海(五):举步维艰的徐东战场,杜聿明的无奈“三策”
六. 鲜血铸就的徐州战场
中国自古以来凡是在徐州进行的战役,往往都能成为经典之战而载入史册。这是由于徐州地处平原且交通便利的缘故,对阵双方在徐州往往因为一场普通规模的战斗,导致四面八方赶来的增援的军队越聚越多,到了最后就会发展成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兵力投入的战略大决战,这种规模的战争一结束,全国的局势基本就定了。
这种战略决战一旦尘埃落定,获胜的一方距离黄袍加身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失败的一方嘛,想要翻盘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战争年代,在徐州进行的战事往往决定着中国的命运。
李宗仁将军(前排右三)和国军众将
1939年的中日徐州会战,李宗仁将军率领国军数十万将士与猖狂的日军鏖战数月,毙伤日军两万余人,中国军队则伤亡十万余人。其中的台儿庄战役重创日军不可一世的板垣师团,书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道传奇。
仅仅在十年后,徐州再一次成为了中国战略决战的见证者。现在正在进行的,是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政党为了各自奉行的政治信仰和期盼的民族未来而爆发的伟大战争。而这次的战争规模超过了以往在徐州地域进行的任何一次决战,国共两党投入总兵力已经到达了140万人。
这场伟大而又传奇的战争,时至今日还在为各国军事家们津津乐道,世界各大著名军事院校的课堂和图书馆内,仍然还回荡着七十多年前徐蚌战场的一个又一个经典战例的深刻讨论——兵力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的共产党军队是如何打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国民党军队的。
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5日清晨,江苏省徐州市东郊。
就在这天前后,徐州市东郊突然炮火齐鸣,杀声震天,国民党军的数百门重炮和一百多辆坦克将几十公里宽的战线变成了血肉横飞的修罗场。数十架美制P51战机和B25轰炸机分成好几个攻击波次,不停地向对面的解放军阵地低空投弹,装备精良的全美械部队士兵们在凶猛的炮火和装甲集群的掩护下,像潮水一般地朝徐州东边猛扑过去。
霎时间,各种武器的声音已经成了一团乱麻,坦克的炮火和履带声,轻重机枪的发射声,手榴弹和炸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如此种种,交织成一幅惨烈的战场炼狱。这种步炮协同和空地一体的机械化战术打击,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上是十分罕见的。
徐东阻击战略图(蓝色为国民党军,红色为华东解放军)
徐州市东郊的老百姓被这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场面吓得瞠目结舌,远处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巨大的声响似乎要把人耳朵震聋,日月变得失去了颜色,房屋建筑在摇晃,梁柱在吱吱作响,大地在激烈地颤抖,好像随时随地都要塌陷下去......在徐州百姓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赖以生存的一座平静如水的城市,在战争年代竟会出现如此嘶声力竭的炮火喧嚣。
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和第十三兵团已经在这里鏖战了整整三天了,蒋介石给他们两个兵团的命令很明确:不惜一切代价突破共军防线支援友军突围。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率领华野阻击部队,正顽强地拼死顶住他们的猛烈攻势。在宋时轮的背后,就是被华野六个攻坚纵队逼至绝境的黄百韬第七兵团。
与此同时,徐州附近,国民党军第二兵团指挥部。
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中将举着望远镜,默默观察眼前的这一切。作为国民党军的留德高才生,邱清泉有一种应该是受到德国人影响的日耳曼式高傲气质,其人打仗狂放不羁,特立独行,“邱疯子”的大名在国军上下人尽皆知。此时的邱清泉面对眼前的炮火连天和硝烟弥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常年的征战让他对流血和死亡司空见惯,早已练就了一番喜怒不形于色的本领,他的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不屑一顾的贵族式冷笑。
在之前得到蒋介石的命令后,国民党徐州东进兵团就先后占领了胡庄,寺山口,安然,侯集,殷山,邓庄等处。与此同时,华东野战军也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诱使邱清泉李弥所部深入大许家和曹八集,当黄百韬兵团将近全歼之时,将东援的国民党军包围,然后歼灭之。
这几天,第二兵团的官兵冒着华野士兵射来的密集弹雨像波涛汹涌的浪潮一般一次又一次地朝前猛扑,坦克机械化集群打头阵,冲锋步兵紧随其后,最后跟着的则是冷酷无情的督战队,任何人胆敢临阵脱逃直接当场枪毙。凶猛的敢死队员们在地空火力的掩护下死不要命地往前推进,他们甚至脱掉上衣,赤裸的上身挂满了手雷和弹夹,手上端着清一色的汤姆森冲锋枪,冲着对面华野阻击阵地就是一通不要命地猛射。
国民党军一次又一次攻到华野阻击部队的阵地前,那些发誓效忠党国的狂热敢死队员们一拥而上,冲锋枪口喷射着无情的火舌,眼神里面充满着狰狞的凶光,喉咙里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不间断地冲向华野的防守阵地......华野阻击部队的士兵们毫不畏惧,轻重火力一起上阵,就像宋时轮战前部署好的那样,阻击阵地各个据点形成交叉火力,对着这帮不要命的野兽狠狠地狂揍。
这帮子敢死队员们全都是青年的尉级军官,平时在军校的教育就是被蒋介石融入了效忠党国思想的三民主义理论,再加上诸如不成功便成仁的洗脑呼喊,使得他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战争是在为党国献身,是在为国家的民族而牺牲生命。有了这帮不怕死的军官们打头阵,后面的国军士兵仿佛吃了兴奋剂一样,山呼海啸的逆天冲击波次压得华野士兵们喘不过气来。
他们的冲击波很快就推进到了阵地前沿,面对国军精锐的机械化兵团,解放军全体官兵端起明晃晃的刺刀,纷纷毫不犹豫地冲出残垣断壁的防御工事,组成一道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伴随着阵阵地喊杀声向敌人猛扑过去。很快地,两股冲击波骤然相撞,双方开始了毫不顾忌的疯狂对射,刺刀在阳光下显现出凌厉的寒光,顿时血肉横飞,肝髓流野......
不知道是多少次了,对华野阵地的攻击再次失败,战场上已经整整铺满了好几层血肉模糊的尸体,地上到处都是斑驳的血迹。自12日发动进攻以来,邱清泉兵团平均每天的推进速度不到两公里。李弥第十三兵团的境况也差不多,他动用了自己最精锐的第八军“荣誉师”,向华野阵地发动了多次集团突击,均被解放军士兵击退,在战场上留下了一片又一片血淋淋的残肢断臂,推进速度也是逡巡不前,仅仅只是攻占了两三个村庄。在十三兵团左翼的第九军也是毫无进展。
邱清泉用望远镜观察着惨烈的战况,除了碾庄,徐东战场也成了一片尸山血海。在他看来,虽说蒋校长军令如山,但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带出来的精锐部队蒙受了这样的损失,他心里一定极其不爽。这种战况跟两三个月前的豫东战役何其相似,当时也是黄百韬这个白痴被粟裕围了,邱清泉派了重新组建的74师去救他,粟裕当时担心战局陷入困境于是便见好就收,黄百韬在邱清泉的帮助下安全脱险。战役结束后,黄百韬得到了青天白日勋章;邱清泉呢,辛苦一趟却啥也没捞到。
邱清泉将军(后排右一)
所以那时一直有这样一个说法:徐蚌战场上,邱清泉救援黄百韬进展迟缓,就是因为还记着两三个月前在豫东战场上的这点不愉快。但是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了邱清泉部下的反驳,说他们兵团在徐州东部打得相当艰苦,伤亡也很大,进展迟缓完全是因为华野宋时轮的阻击战术太牛掰。再说了,邱司令官为人狂妄归狂妄,但绝非小肚鸡肠之人。反正这件事众说纷纭,毫无定论。
但是现在,邱清泉看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受到这样的惨重打击,一切的缘由都是黄百韬那个脑子有病的家伙又被粟裕给围了个死死的,原因居然是撤退时没架浮桥这种无脑的低级错误,让粟裕抓住了机会......然后自己又要当冤大头去救他,自己的部队承受巨大的伤亡不说,还要忍受敬爱的蒋校长一天好几次的死催活催......即便是个心怀大度的人,估计这时候都会无限抓狂吧。
所以小编觉得,此时的邱清泉虽然外在表现比较镇定淡然,但是心里绝对想对黄百韬说四个字:“妈的智障......”
七. 11月15日杜聿明和顾祝同的共识
1948年14日至15日,江苏徐州,徐州“剿总”司令部。
这两天,杜聿明的内心惴惴不安。
邱清泉李弥他们在徐州东部鏖战几天而进展迟缓,共军的阻击作战的规模越打越大,本来预计在徐州东部只有粟裕的两三个纵队,但是结合目前的情况,再加上他对粟裕的了解,认为他至少部署了六七个纵队对付徐州东进兵团。
蒋介石和杜聿明
华野阻击部队这几日还充分发挥了夜间攻击的专长,这恰恰正好打到国民党军的软肋。位于邱清泉兵团右翼的七十军,在张集被解放军彻夜包围猛攻,阵地一度被共军突破。经过激烈的拉锯争夺,至14日拂晓前后战线才稳定下来。同时,邱清泉也面临着侯镜如在塔山遇到过的同样问题,那就是国民党军中的老毛病了——陆军和空军内部矛盾。
国民党空军责骂邱清泉按兵不动,于是负气不按预定计划实施轰炸攻击;邱清泉则埋怨空军支援不力,使自己的精锐步兵损失惨重。双方谁也不让谁,责怪声和叫骂声把个徐东战场闹得一塌糊涂。杜聿明深深地意识到,战局现在已经不容乐观,必须想尽办法打破僵局。
......
11月15日,国民党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和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受蒋介石派遣至徐州督战,他们一见到刘峙和杜聿明就倍感焦急。
郭汝瑰
“杜副总司令,我希望你能解释一下,”顾祝同对杜聿明说道,“徐东共军不过才三个纵队,为什么我们两个机械化兵团还打不动,邱清泉他们怎么搞得?!”
杜聿明叹了一口气,对顾祝同说道:“顾参谋长,打仗不是纸上谈兵,不是随随便便在地图上画几个箭头就可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况且共军在我军出兵东援之前就已经摆好阵势,兵力也在陆续增加,”杜聿明顿了顿,“我可以肯定,他们绝对不止三个纵队,共军战斗非常顽强,每一处村落据点都得经过反复争夺才可攻占。”
顾祝同和郭汝瑰都没说话,两人发着呆。
刘峙看了看他俩,接着说道:“顾总参,郭厅长,我倒是有一个想法......”
顾祝同和杜聿明看了看刘峙,示意他继续说。
“放弃徐州!”刘峙脱口而出,“此时此刻应当破釜沉舟,放弃徐州以全力解救黄百韬。”
四人相互望了望,大家顿时陷入了沉默......刘峙说出这种方案时,所有人表面上都不惊讶,也许是多年官场生涯的喜怒不形于色,也许是早已对此心照不宣,只是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人说出来而已。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左起: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诚
短暂的沉默后,顾祝同说道:“刘总司令,按照当前的战局,我们应先争取到最好的结果,既能保证徐州之安全,又能解黄百韬之围,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大家看着杜聿明,其实徐蚌战场的战略计划还是要看他的观点的。
杜聿明无奈地笑笑,随即提出了上、中、下三种策略请顾祝同决断:
上策:徐蚌会战的胜败关键在于黄百韬在碾庄坚守的程度如何,如第七兵团能像陈明仁在东北守四平街那样死守不退,以华野共军这几日的攻击进度来看是可以解围的,此为上策。
中策:邱李兵团停止进攻,退守徐州。黄百韬必定坚守不住,虽然第七兵团覆灭,但徐州尚能保全,此为中策。
下策:那就是国军放弃徐州,退守淮南。但是这样不仅丧失了补给基地和机场,而又不能一举击溃共军以解黄百韬之围,到了最后势必全军覆没,这就成了下策。
杜聿明的心里很清楚,顾祝同和郭汝瑰从刚来徐州到现在都只责怪邱清泉李弥进攻不积极,但是心里其实都在埋怨自己指挥不力。他们只是顾及到杜聿明的军阶等级,不便正面言明罢了。徐蚌会战伊始,杜聿明就发现解放军声势浩大,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就迅速包围了黄百韬而根本不管徐州国军兵强马壮。如此种种,多多少少都让杜聿明有些心怀忌惮,不敢轻举妄动。
国民党徐州军事会议(模型)
基于之前顾祝同提出的争取最好结果的说法,杜聿明在11月15日傍晚把即将返回南京复命的顾祝同单独叫到一边,提出自己心中的下一步计划。
“顾总参,您的意愿是要争取最好结果,我在此提出一个计划供您斟酌,”杜聿明说道,“命令邱清泉调动新组建的七十四军,加强进攻右翼,明早开始在共军阻击部队左翼发起侧翼突袭,并向解放军实施迂回包围攻击,解救黄百韬!”
顾祝同思索了片刻,说道:“光亭兄果然思维敏捷,这听上去是个很不错的方案。”
“我不瞒您,”杜聿明接着说道,“这是昨天刘总司令提出的。”
“嗯......我看这个方案可行,从侧翼突击,打共军一个出其不意。”顾祝同说道。
“好,那就这样定下来。顾总参,还有一件事——”杜聿明顿了顿,眼睛瞄了瞄正在外面等顾祝同的郭汝瑰,“我们刚才商议的计划,您绝对不能告诉郭厅长。”
顾祝同愣了一下,疑惑道:“光亭,你——”
“如果顾总参将此事告诉郭汝瑰,”杜聿明说道,“那就恕我不能照该方案执行了。”
顾祝同看了看杜聿明,片刻间好像明白了什么,于是他无奈地笑笑,缓缓地说道:“光亭啊,看来你还是放不下那种风言风语......”
“不可不防。”杜聿明看着顾祝同的眼睛。
杜聿明之所以单独和顾祝同谈论此项计划,就是为了把郭汝瑰厅长支开。双商极高的杜聿明早在1948年年初就怀疑,老郭这个家伙和共产党藕断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