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不如“改变模型”
日更第477篇,陪你一起成长和赚钱!
最近因为要做核酸的原因,才加入了小区的业主群,算是和物业有了些连接,要不向以往一样,只是卡上扣钱,感受不到物业的服务。
以前说过来深圳这么多年,就熟悉公司1千米为半径画圆,没有融入深圳,其实是连小区都没有融入。
进群后发现,里面是物业的表扬和自我表扬的大型图片直播现场,上午会发“整理小区通道电动车”,凌晨会发“秩序维护员小区内外停车场商场巡逻”,偶尔会发“小区白蚁消杀”,然后间或是一些“失物招领”。
跟随其后的是可爱的邻居们各种点赞手势和辛苦了的问候,真是和谐一家人。
“整理小区通道电动车”发多了之后,终于有邻居们提出了异议:
你们这样做,严重增加了你们自己的工作量,车主还是不知道他的车不应该停在这里的,应该在原车上贴(不是在墙上贴,避免有些车主装看不见)此处不能停车的字面,这样下次车主就知道车应该停在哪里了。
天天这样干,你们不累吗?车主明明可以停好一些的,非要增加你们的工作量。
这话说得非常在理,翻译一下就是“方法比勤奋重要”。
对于个体来说,每天很勤奋值得赞许,但在赞许和自我感动之前,是不是也同时要想一想工作方法对不对。
对于公司管理来说,我记得刘润在他的商业课里讲过微软的例子:
微软是有食堂的,不过很快,员工对食堂的口味厌倦了,希望改变。
但是,供应商的动力不大。怎么办?
开会?一起分析菜品口味?向隔壁IBM学习优秀经验?没用。因为这些最终都将提升供应商的成本。他们不会愿意。
那怎么办?改变模型。微软行政部出台规定:
选2家供应商,一家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每3个月做员工调查,是喜欢午饭还是晚饭;如果喜欢晚饭的多,午饭、晚饭的供应商交换;如果连续6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餐供应商。
因为午餐的消费量,远远大于晚餐,两家供应商都想做午餐。
然后呢?然后,为了不被淘汰,甚至最好一直做更赚钱的午餐,供应商们变着花样提供好吃的、好喝的。
我记得去华为、阿里巴巴参观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介绍是怎么筛选食堂供应商的,都是让员工打分,选择淘汰哪些供应商。
这就是,普通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高手改变模型。
激励员工、改变员工行为也一样,“将心比心”、“苦口婆心”收效其实都不大,累的一定是高层管理者、老板。
因为你把这当作自己的事,一件事情没做好,“苦口婆心”之后,大概率还是你操心最多、你最急。
问题出在激励模型、管理制度上,一定要动这模型,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负向激励,真正动了才会有效果,还没有效果,那就是一定要用制度去淘汰人,说明人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