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中的大众行为与设计反思
设计师的走哪都在看设计的行为大概是一种通病,周末去逛公园的时候看着看着就产生了一些想法和思考,游园人群的需求和行为,好的设计带动的场地魅力,如何改善和提升空间的使用价值等等,本篇将从思辨的角度分享一些关于公园设计的思考。
时间是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地点为上海前滩公园一带公共绿地,天气晴朗、温度约32度左右,假期出行的人群以家庭为单位,公园的客流量还是比较高的。
1.超过1000平方米的广场建议设置林荫树阵,大面积(500㎡以上)片林设置曲线型长椅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的各类行为需求。
2.两条道路形成的楔形绿地需在中间设置穿行路径(走捷径是人性的本质),或者最窄部分设置绿化组团避免人行踩踏。
3.场地空间内有多条道路时,林荫路径和无遮蔽路径可并存,场地仅有一条道路时,路径两侧需设置林荫树。
(一条路的两段区域,林荫路径明显更受欢迎)
(一条路的两侧,通过地形加地被植物和片林形成半私密空间)
4.草坪和类草坪(麦冬、吉祥草、金叶石菖蒲等),需要结合大地形(15%的坡度以上)布置,满足观赏性和功能性,草坡面积越大相应的坡度和地形变化也越大。
(自然坡度有利于排水,下沉区域可以适当种植耐水湿植物)
(通过抬高地形营造出路径间的绿化区域的围合性)
(适当堆坡去围合中间的砾石区域,让场地中活动的人群更有安全感)
5.亭廊等休憩空间避免设置在空旷区域,周边尽量用绿化进行两面或三面围合。(从在休憩时的活动行为考虑,半躺、聊天以及吃东西等行为具有私密性质)
6.儿童游乐设施慎用不锈钢材质,华东区域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晴天处于暴晒导致器材温度过高而不能使用,场地坡度过大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7.沙坑周边需要设置家长看护区(休憩平台和林荫树)、洗手池以及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暴晒的天气,陪同小朋友玩耍的家长不得不撑伞)
(没有休憩平台,家长们把帐篷都搭建在道路上)
(有树荫和暴晒下的人群聚集形成明显的对比)
8.座椅的设置需要一个相对安全的背景(大树、绿篱及景墙等),视野朝向道路、广场及其他观赏面。
(游园的人群会主动坐在香樟下的座椅,下面三个位置应该不会有人想去坐吧)
9.利用台阶加绿地去处理高差空间时,高差较大时尽量选择竖线条的植物类型,高差较小时可选择竖线条与平面类植物穿插。
10.花境的设计注意灌木和宿根植物的比例搭配,减少一二年生草花的种类,采用岛式种植、并配合地形和置石。
(单靠植物去支撑空间,形成高差关系比较困难)
(合适的植物品种比例配合置石和微地形,形成丰富的景观效果)
观察公共场合中的大众行为其实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出于什么样的需求会引发什么样的行为,哪些行为是喜闻乐见的,哪些行为则是可以避免的?哪些场地的使用率比较高,哪些是无人问津的区域,能不能在设计之初对于群体活动做出一个合理的预估,设计出更加满意的活动空间?
当然我们也清楚的知道,做出一个大家都满意的项目其实是很难的,不同群体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难免会出现相左的意见,但即便如此,设计本身依然必须要遵守大众行为和活动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就是好项目所必备的品质。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