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妙数学之“年龄问题大挑战3”(0621五)

美妙数学天天见,每天进步一点点。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的朱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挑战年龄问题!

REC

年龄问题大挑战

3

笑笑今年8岁,爸爸今年36岁,笑笑几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笑笑的4倍多1岁?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数学信息:

笑笑今年8岁

爸爸今年36岁

由信息中可以知道,爸爸比笑笑多27岁

36-8=28(岁)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笑笑的年龄是1份,爸爸的年龄是4份多1岁,那么爸爸比笑笑多出来的3份就是28-1=27岁,就是把27岁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笑笑的年龄。

36-8=28(岁)

28-1=27(岁)

27÷3=9(岁)

答:笑笑9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笑笑的4倍多1岁。

我用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解:设笑笑的年龄为X岁,那么爸爸的年龄是4x+1岁

根据等量关系:爸爸年龄-笑笑的年龄=36-8

4x+1-x=36-8

  3x+1=28

    3x=27

     x=9

爸爸就是4X9+1=37(岁)37-9=28(岁)

他们的年龄差还是28岁,对咯!

答:笑笑9岁时爸爸的年龄正好是笑笑的4倍多1岁。

比较方法一的“用算术解决问题”和方法二的“用方程解决问题”你更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呢?(投票)

你知道吗?

数学发展史之初等代数

作为中学数学课程主要内容的初等代数,其中心内容是方程理论。代数一词的拉丁文原意是“归位”。代数方程理论在初等代数中是由一元一次方程向两个方面扩展的:其一是增加未知数的个数,考察由有几个未知数的若干个方程所构成的二元或三元方程组(主要是一次方程组);其二是增高未知量的次数,考察一元二次方程或准二次方程。初等代数的主要内容在16世纪便已基本上发展完备了。古巴比伦(公元前19世纪~前17世纪)解决了一次和二次方程问题,欧几里得的《原本》(公元前4世纪)中就有用几何形式解二次方程的方法。我国的《九章算术》(公元1世纪)中有三次方程和一次联立方程组的解法,并运用了负数。3世纪的丢番图用有理数求一次、二次不定方程的解。13世纪我国出现的天元术(李冶《测圆海镜》)是有关一元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16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发现了三次和四次方程的解法。

End

图文丨朱雪俊

审核丨吴恢銮   林天才

你若花开

蝴蝶自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