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传千年的《黄帝外经》之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予之也。合父母之精, 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趋生,魄趋死。夫,魂魄皆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 之不寂也。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在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水以济心,则精不 动而心易寂矣。
陈远公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则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程莘农: 三才针法起死回生
程莘农,中国针灸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首席研究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国医大师。
擅长治疗:中风、半身不遂、血崩、慢性咽炎、面神经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症。
持针按指一个动作,不消半秒,就轻巧地将针送入。针刺一个病人,从针第一个穴位,到最后一穴得气,一般不超过五分钟。作为针灸界的泰斗,程老有“快针”的美名。
“我三下就到位了,就像针扎到豆腐上那么快。”对于自己扎针的特点,程老曾这样形象的比喻。
为什么扎三下呢?这可是程老潜心研究几十年所得方法,被誉为“程氏三才进针法”,是程氏针灸的技术基础。三才,取意天、人、地三才,即是浅、中、深,进针时先刺1~2分深,通过皮肤的浅部,再刺5~6分深到达肌肉,三刺3~4分深,进入筋肉之间,然后稍向外提,使针柄和皮肤之间有一定距离。
由于吸取了中国传统针法与管针进针法的长处,将点穴、押指、穿皮、送针等动作揉和在一起,在一两秒内完成,得气(即感觉)极为迅速且效果良好,具有快速无痛、沉稳准确的特点。
当年巴西的一位大使夫人患坐骨神经根炎多年,疼痛难忍,都没办法下床活动,试了很多方法,都难以缓解。听闻程老的神奇医术,专程邀请程老到巴西大使馆出诊。见到患者后,程老一言不发,屏息调律,切住病脉,沉思片刻后便取出四根银针,扎针半小时后,大使夫人的疼痛骤减,竟然能下床活动了,在场的人无不感叹针灸的神奇。
有一次,程老在天津急腹症医院经络研究所授课,下午五点左右,医院妇产科病房一位产妇妊娠子痫发作,产妇已经昏迷,胎死腹中。束手无策下,产科主任立即找到了程老,程老当时为其急行针治,还开了一个中药方,让住院医生给产妇在18:30将头煎药服下,23:00将第二煎药服下,当夜23:30,产妇开始出现腹痛,胎动自然产下,后经连续治疗,竟然痊愈出院了。
程老现在因年事高已停诊,他的技术传承代表有长子程红锋,擅长采用梅花针治疗青少年近视、远视、儿童弱视,耳穴电脉冲治疗失眠、头痛、三叉神经痛及莫名疼痛等;长孙程凯,擅长使用“程氏针灸三才针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卵巢早衰、功能性不孕、更年期综合征等;弟子杨金生,擅长以程氏针灸治疗各种痛症;弟子王宏才,以“程氏消渴三调法”全面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
贺普仁: 火针享誉天下第一针
贺普仁,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原针灸科主任,教授,高级顾问、北京针灸学会终身名誉会长。
擅长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风、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等。
提起中医针灸大师贺普仁,不得不说到他将气功、武术和针灸三者集为一体,开创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并将较少有人问津的火针疗法重新挖掘出来,被同道和业内赞为“天下第一针”。
在长达五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贺普仁博采众家之长,用全新的治疗思想,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即微通法(用毫针针刺)、温通法(用火针或艾灸)和强通法(用三棱针放血)。贺普仁尤为推崇温通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火针疗法。火针疗法是将0.5毫米粗、耐高温的金属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对准穴位,快进快出,不留针,整个时间不超过0.5秒,针刺后患者皮肤上出现一个小的白点,感觉一点点疼。目前,贺老的火针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风、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弱智、子宫肌瘤、外阴白斑、慢性小腿溃疡等病上均有显著疗效。
贺普仁的学术继承人、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程海英讲了一个贺老的病例:她跟贺老出诊时,有一个病人是被家属搀着进来的,而且呲牙咧嘴,看上去很痛苦。贺老一看就说,这肯定是腰椎间盘突出。一问,果不其然,拍过片子了,就是这个病。
贺老当时说,“行吧,让病人跪在床上”。患者家属一听,很惊讶,“跪着?!”贺老说,“没错,跪着,坐在脚后跟上。”然后吩咐取穴--伏兔穴(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侧端的连线上,髌骨上缘上6寸)。程海英说她当时也很迷惑,贺老解释说,只有这个体位才能取到这个穴。扎完这一个穴位后,过了一会儿,病人自己就能慢慢下床了。
提起贺老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一天晚宴之后,田中角荣血压骤然增高。贺普仁接到通知,赶忙前去救治。原来,田中角荣患有高血压,又贪杯,事后血压升高,人昏眩,头疼。贺普仁给他在曲池、合谷、阳陵、足三里处扎针,然后,在田中角荣的百会穴上,他又用了三棱针进行放血治疗。一放完血马上测量,田中角荣的血压下降了20毫米汞柱,立刻见效。
田中角荣的夫人也患高血压,见此状也要求一治,于是贺普仁也依样给田中角荣夫人放血,快速让她的血压降了下来。田中角荣非常满意,从此后,在日本国内大力推广中医针灸。
张缙: 24种毫针拿下寒症
张缙,曾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资深常务理事、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擅长治疗:五官、妇科、脾胃等疑难杂症。
“四个人里,我应该是最年轻的吧。”清晨七点多,记者的电话中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透过马路上嘈杂喧闹的人流车流声,底气十足、分外清晰,很难让人相信,电话那头是位83岁的老人。这位长者就是张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传承人之一。至今,还在黑龙江中医研究院出诊。
针灸,在大家眼里很神奇,除了针到病除的疗效,还有现如今各式各样的针具,有一米多长的蒙针、能通电的电热针、烧得通红的火针,而张缙教授却谈起了最不起眼、最普通的毫针。
因为,越简单的越难掌握!
毫针,大约在所有的针灸科都能找到,去针灸科看病的病人有90%以上,都扎毫针,但是用起来的效果可不一样,“比如说腰疼,同样的穴位,有的医生扎一个月也不好,有的医生一针就能见效,为什么差别这么大,这就是针刺手法的不同”,张缙教授举例,他用了近五十年来研究毫针的针法,“几乎每天都和毫针做伴儿,比和家人的时间还长”,他提出了24式单式手法及烧山火、透天凉、飞经走气和气至病所的复式手法。
听起来挺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把针扎到相关的穴位上,医生手指一用力,整个针就成为力的载体,用针力去激发穴内的经气。这时穴内的经气可沿经传至相关部位,机体就会自我进行调整达到治疗的目的。针刺手法关键在于“力”的运用,要“力贯针中,力在针前,针随力入”,按照这套程序进针,针入穴内,可立刻得气,在治疗寒证时用烧山火的手法,热症时用透天凉手法。
如妇人血寒之证(痛经)在关元或气海穴上行取热之法,其热可下传到会阴部位,收到奇特的疗效。用针取热取凉的手法,就是针灸中的绝技。常见的痛经,是典型的寒证,用此法一两次就好了。热证的典型症状就是发烧,1岁以上的孩子,用这个方法退烧非常安全。
但是孩子扎针,会不会很疼啊?相信这是很多父母担心的。“用速度克服疼痛”,张缙教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研究出四种快速进针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进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剑客,看不见出剑,就能取胜一样,这样的速度,自然是感受不到疼痛。
扎了五十多年针的针灸科大夫,张缙教授的“出身”竟然是外科医生,改行的缘由也是他看到了针灸的神奇。
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他到东北军区某外科当大夫,偶然得到一本针灸家朱琏写的《新针灸学》,细细读来非常感兴趣。一次他同事的母亲得了急性结膜炎,“老太太特信针灸,坚决要求我为针灸,说实在的,针灸治眼病我想都没想过,只好先回去翻书,第一次在老太太的睛明、鱼腰、瞳子髎、合谷四个穴位上行针,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出针后,她眼睛的肿痛感就大有好转,第二天行针后,不适的症状几乎完全消失了,第三天再次施针结束后,老太太的眼睛就完全好了。”由此,一位年轻的外科医生踏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医领域,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并成为了成绩斐然的大家。
郭诚杰:皮肉针治乳腺增生第一人
郭诚杰,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我国著名针灸专家和中医乳腺病专家。201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常务理事,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指导老师。
擅长: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神经肌肉损伤、内科疑难杂症等。
八十高龄时仍专心科研,年逾九十依然每周两次门诊,92岁时穿着一袭大红中式马褂登上甚火的养生堂节目过了把电视瘾,这就是“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第一人”郭诚杰。
乳腺增生,简单来说,就是乳房内长了个小桃核样的肿块,是典型的“情绪病”。宋代《妇人大全良方》里这样解释了它的成因,“妇人久郁,乳内结核如杏。”“核随喜怒消长”。可见,精神因素对乳腺增生影响很大。郭老做过统计,500例病人中,情绪不好的人的人得乳腺增生的占了90%。
而郭老从七十年代就与这个病“过招儿”,一手针药并举、针到块消的绝活儿将这个妇女常见病“收拾”的服服帖帖,这套方法,也被确立为国家认可的标准方案。
一枚软软的皮肉针,嵌入相应穴位的浅表皮肤里,不痛不痒,活动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肿块,被刺入的针与相配的药联合强攻,仿佛风干的杏儿,逐渐缩减直至全无,这就是郭氏治乳腺增生的一绝。
郭老的这个皮肉针,是专门自己制作,“为了减轻病人负担,让病人能够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电话里,郭老操着浓重的陕西口音,对记者耐心的解释道。皮肉针也就是嵌针,将针由内向外平刺入皮肤下,包好,用胶布固定,让病人活动一下,不痛就可以让病人回去了,对外地患者非常适合。
择针之后是定穴,选穴也是郭老历经多年心血确立的两组独特穴位。一组是胸穴,一组是背穴。“针灸治疗乳腺增生不可能一次治好,得治很多次,但是你不能老用胸穴,它也需要休息。”郭老说。假如这个人情绪不好,脾气很大,乳腺很疼,你可以加上阳陵泉。脾气一发容易有肝火,阳陵泉能疏通肝气,消除肝火。
而用“话疗”消火解郁,通常是郭老给患者看病时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乳腺增生患者前来就诊时都焦虑的很,郭老就先给他们吃个定心丸,宽宽心。” 陕西中医学院郭诚杰名老中医工作室负责人雷阵全说。
“别担心,不算多严重,我治过这种情况很多了。”这是郭老安慰患者的口头禅。这一说,患者还真放下心来。因为,针到病除,郭老就是有这个十足的把握。
早在1975年,郭老就首次尝试针灸治疗乳腺肿块,1988年,郭老发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114例观察及机理探讨》,结果显示针刺组有效率达到93.5%。
要说针法到底有多灵,且不说众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患者,单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扬教授的亲身经历足已证明--按照郭老的方法诊治一个黄豆大小乳房硬结,针刺一次,膈俞放血一回,复诊时就没有了。“针之灵,诚不虚。”许扬感叹。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
-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
-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
-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
- 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
-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

-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
-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 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
-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
- 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
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
- 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
- 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 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
- 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
- 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
- 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 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
- 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
- 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 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
- 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
- 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
- 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
- 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
- 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
- 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

- 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
- 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
- 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
- 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
- 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
- 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
- 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
- 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 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
- 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
- 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
- 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
- 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
- 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
- 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 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
- 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
- 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
- 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
- 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
- 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
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
-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
-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
- 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 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
- 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
- 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
- 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
- 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
- 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 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
-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
- 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
- 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
-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
- 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 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
- 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
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
-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 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
- 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
- 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
- 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
- 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
-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
- 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
- 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
- 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
- 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 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
- 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
- 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
- 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
- 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

- 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
- 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
- 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
- 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
- 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
- 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
- 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
- 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
- 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
- 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 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
-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 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
- 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
- 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
- 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
- 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
- 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
- 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
- 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
- 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
- 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
- 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
- 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
- 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
- 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
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 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
- 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
- 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
-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 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
- 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
- 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
- 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
-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
-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

- 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
-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 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
- 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
- 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
- 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
- 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 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
- 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
- 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
-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
- 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 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 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
- 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
- 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 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
- 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
- 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
- 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

- 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
- 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 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 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
- 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
- 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
- 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
- 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
- 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
- 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
- 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
- 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
- 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
- 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
- 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
- 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
- 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
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 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
- 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 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
- 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
- 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
- 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
- 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
- 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
- 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
- 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
- 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
- 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