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城小吃——擀面皮
小城小吃——擀面皮
检验一个人是否喜欢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她(他)离开你。从女儿身上准确地印证了此理论,不过,这个“你”是一种我们这座小城里的普通小吃——擀面皮。
女儿去京城求学,朝发夕至的高铁并没有让她有任何“颠沛流离”之感,我也没衍生太多“思念”之苦,大一的时候,“国庆”小长假回家她兴奋地给我们讲解京城学校种种见闻,没有提及半点想家想父母的意思。唯一重点描述的就是她在北京太想吃宝鸡的擀面皮了,想起来就流口水、想起来就寝食难安。“这次走的时候我要多带些真空包装的”,她毫不含糊地说。她生在宝鸡、长在宝鸡,近二十年的光阴倏忽而过,原来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在斯处。
去“宝宝面皮屋“给她买了十几份真空包装的面皮,一股脑塞进行李箱,我真替她担忧,俗话说“千里路上不捎针”,这沉甸甸的吃食她一个瘦弱的女孩子拎着进站、出站、坐地铁回学校,一点不轻松。把拉杆箱递到她手里,我仍然不停地叮咛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她却在那里认真地盘算带过去的面皮够不够分给同学们吃!目送她坐自动扶梯进高铁候车室了,站在车站门口的我突然就想起了一个词——“乡愁”。
我这种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常常念叨自己无处安放的“乡愁”。“乡愁”就是怀念一棵树一条河更多的是一种印记在舌尖的味道。女儿这代人似乎“无物”可愁,千城一面自然而然会把他乡当故乡。随着她上大学离家,我喜忧参半地意识到了,“杨柳枝已新翻”,我不能“再奏前朝曲”了,堂堂大北京还能有她买不到的东西?心无挂碍地生活何苦要自寻烦恼呢……?如今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小吃却使我对她刮目相看了,原来她也有“乡愁”啊!听多了老陕西人那“人生不过一碗面”的感慨,对女儿来说,千里迢迢情愿负重前行,莫非“人生不过是那一碗擀面皮吗”?
宝鸡街头的擀面皮是由那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御京粉”发展演变来的,区别于周边岐山、扶风县属地的面皮,它是将人工或机器洗面之后的面粉水不停搅拌擀制成薄透的面皮,再上笼蒸熟,嚼劲十足,配以盐水、醋、辣子调味。在宝鸡生活几十年了,常常会路遇排长队的,毋庸置疑十有八九那是在排队买擀面皮。遍布大街小巷的擀面皮摊点是宝鸡这座小城的特色,如影随形一点不夸张,有居民楼有菜市场有人活动的地方必定有卖擀面皮的。且各成派系、名目繁多。光那招牌数都数不过来,其实就是辣子、醋等调味品上的毫厘差别。如此大众、如此有特质,无一例外又都如此受青睐!一日三餐以它为主有点言过其实,但对于一个宝鸡人来说,早、中、晚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口舌生津,想起了那诱人的筋道、辣香、酸爽,你都可以去买份擀面皮解解馋。
街头小吃往往是一座城市的风景线。我和女儿曾经在鼓浪屿品尝过一种叫“叶氏麻糍”的小吃。跋山涉水去美丽的鼓浪屿搜寻一种美味,完全是旅游攻略的指引。在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那辆流动摊车、那位清瘦笃定的老人,还有那永远一元钱的价格使我震撼,百余年的传承就是这样顽强而执着。无独有偶,在北京五环一个背街小巷我们也曾领略了京城小吃的“地道”。同样是传统早点——炒肝,却在一个普通简陋的小摊上烹饪出了能与前门大街上那些“老字号”相媲美的味道。宝鸡小城里的擀面皮一直以来也多为流动摊点销售,近些年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好多门店,甚至也登上了一些中式快餐店的大雅之堂。“香味氏族、宝宝面皮屋”是我和女儿经常光顾的一家专门销售擀面皮的店。
在经二路繁华的背后,一条小巷子里十几年来总有一个门口排长队的店面,那便是“宝宝面皮屋”总店。味道独特、就餐环境舒适轻松是它的特点,更大的魔力便是“排队等候”。“酒香不怕巷子深”,几十平米的门面,门口的几张桌子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它却十几年如一日吸引着小城内的人络绎不绝争相前往。与其说等待的是一碗擀面皮的美味,不如说等待的是一种意境一种享受。记忆中在周末、假期,我都会和女儿去那里加入排队大军,用一碗擀面皮来慰藉味蕾……
大一寒假回家,女儿更是坚定了要带擀面皮回学校的决心,上次带去的根本不够“瓜分”,她宿舍的、班上的、社团的同学,竟然都喜欢上了宝鸡的擀面皮,而且是那种吃过了便心心念念、牵肠挂肚。一个寂寂无名的小城里一味普通的小吃,在华盖云集的京城里受欢迎,我由衷地感到骄傲!
年后浓郁的节日气氛依然氤氲,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宝宝面皮屋”,店门口停了一辆私家车,一个年轻小伙子正往后备箱里装面皮,整整三大袋足有三十多份。那个曾经阳光帅气的店老板如今已是儒雅稳重的中年人了,他正在热情地招揽顾客。从自主创业到如今加盟店过百、拥有“宝鸡市美食形象大使”等荣誉称号的他和他的伙伴们在宝鸡饮食界也堪称传奇。当他问清楚我们要购买真空包装的带到北京,就很轻松地指着旁边的二维码说:“直接进网上微店自主下单,三天后在北京等着接收就行了”!女儿又一次雀跃了,离开时仍不忘买两份带着回家过嘴瘾。“宝宝面皮屋”当初首创真空包装,解决了擀面皮长途、异地口感有变的问题,如今推出的“微店”又一次走在了时尚的前沿,足不出户顺手在手机上点击便可享受到这正宗的秦地美食。
宝鸡是座小城,它依偎在秦岭山下,静静地躺在渭河平缓的怀抱里,虽然没有京城的厚重与包容,也没有鼓浪屿的灵动与海韵,但它崇德尚礼,舒适宜居。擀面皮这一味小吃兼具了“炒肝”“麻糍”等大城市名小吃的特色,它是历史与传承赐给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的一份厚礼,更是那些远离它的游子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念想。在宝鸡,由于食材的特殊,擀面皮是年轻人的最爱,而年轻人就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希望和未来,我热切地憧憬着它的未来,憧憬着小城小吃走向四面八方,走入每个人的心中!
摄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吕晓花,陕西宝鸡岐山人,居宝鸡城西一隅。70后。喜欢读书,喜欢文字,只是喜欢,谈不上阅万卷书千言。惟坚信文字是有温度的。常怀闲云野鹤心,散淡做人,简善处事,不善能言巧辨,缄默是常态。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 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 编:冬 歌
副 总 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吴秀明
责任编辑:汤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