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垂 钓
垂 钓
邵孔发||安徽
在不垂钓者看来,钓鱼者抱着渔竿,枯立水滨,盯视水面,大气也不敢出,半天也不见一点动静,岂不要将人急坏,想吃鱼买些便是。而在垂钓者,钓鱼乐趣无穷,个中情味很难尽与外人道,钓者自得其乐自享其妙。
钓鱼之事本身,又涉两端,一是钓者,一是鱼儿。先说说钓者。在鱼儿看来,人真是绝顶聪明。利用渔竿,臂非加长也,却能将钩伸于水中央;善于伪装,将锋利的钓钩用蚯蚓等鱼饵穿起;惯用物质引诱,为将鱼儿引聚来,还撒下“位子”。一片米粒、一条蚯蚓,除去常被钓而变精了的,在“鸟为食亡”的道理下,有几条鱼儿能抵挡这等诱惑。
在鱼儿看来,钓者的神态,也真是人之情性的充分流露。希望支撑着人生,希望也支持着垂钓。为得鱼,人有耐心。鱼儿不上钩,隔一会儿轻轻提动钓钩蚯蚓,将张口可得之食反复向鱼儿晓示,只是动作轻慢。虽内心迫不及待,急于求成,却要表现得不急不躁。当线浮儿稍有动静,我等立在岸上,屏息凝神,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脑门出汗;待确认鱼儿已经上钩时,则再不用装模作样,不论大鱼小鱼,使出浑身力气猛地提竿。钓上猫鱼,会恨恨不平,觉自己花费精力许多,却得之甚小。钓上大鱼,又要喜出望外,手忙脚乱一番,将鱼儿捉入笼中,方宽出一口气,点上一支烟,仔细品味机心胜利的滋味。
再说说鱼儿。钓鱼总要“观鱼”,看看水界,鱼类也是个复杂“社会”。鱼之种类不知几多,如人类一样形形色色。它们生存于不同的水域水层中,即使没有我们去钓,也并非无忧无虑之悠哉游哉,尚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生存竞争激烈。划分好生活的领域及层次,也并不就相安无事、水下太平,还是日日演示着争斗的场面,惊心动魄。
钓中发现,鱼的“性格”不同,吃钩的方式也不同。鯵鲦,是当你正沉钩时,猛地窜过来,衔食夺路而走,有绿林好汉拦路打劫的气势。俗名“趴地虎”的鱼,其体小,表现得鬼精鬼精,吃饵一叼一叼地,渔浮忽动忽静,最使钓者精神紧张,于是否提竿拿不定主意。鲫鱼可谓鱼中君子,吃饵法规范标准,先是浮子向下沉一二,吃稳尔后松浮一二。钓者即时提竿,“君子”容易上钩。人类之权势者,常居高处;鱼类是大鱼处于水之深处。且大鱼阅历广城府深,吃饵时小心谨慎,不断变换叼法,动浮也不规则。上钩后挣扎也最凶,轻易不肯就范,要被反复拖游,直至无力反抗,最终命运可知。
南宋慧开禅师(梁无门)《无门关》颂曰:急流垂钓,贪饵者著。口缝才开,性命丧却。立于水边常就想到,山远水长,人类和鱼类来源于共同的“祖先”,现如今鱼却为人所钓,事物之分化何其巨也。立于水边常就看到,钓者行为也大相径庭。观之某些钓翁,鱼钓上来旋即放生,其所求也盖在钓之乐不在鱼。我贪鱼,我之所钓,不论大鱼小鱼,甚至虾米,一股脑儿带回家中饱口腹,于钓事而言,显见得机心多而道心少了。
柳宗元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抒自家情怀。姜太公以“愿者上钩”表贤者的企盼。前人常以垂钓喻人世生活的种种情态,今人或从垂钓领悟到与人世的种种相似。情有万端,态有种种。于心有得者:钓者总须淡化得失,静心守持,乃垂钓之大乐也。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邵孔发,安徽全椒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襄水文集》、散文集《故园屐痕》(2017台湾繁体版)。参编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顾问:王树宾 戢觉佑 李品刚
总编:冬 歌
副总编:蔡泗明
执行主编:倪宝元
执行主编:吴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