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查漏补缺之散文阅读技巧 ——郑州市2020届二测散文《露从今夜白》解析

查漏补缺之散文阅读技巧

——郑州市2020届二测散文《露从今夜白》解析

全国新课标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连续几年考的都是小说,大家都在预测今年极有可能考散文,然而散文形散而神聚,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临近高考之际,咱们再来梳理一下散文阅读的一般流程,把握读懂散文的方法技巧,以期帮助学子们顺利攻克这一难点。

阅读方法

高中生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高三亦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学好语文的源头活水。更何况现在考卷中的阅读题越来越多,分值越来越高了。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之外,还要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以及适中的阅读速度,还有适当的阅读方法。

关于阅读方法,我倡导的是三遍阅读法。简言之,三遍阅读法就是“一粗二精三略读”,再简单说就是“总-分-总”的阅读思路。首先,先通读一遍,将全部内容大概的意思掌握了;然后,再去读每一分段是什么意思,把内容拆解,在每一段中去抓关键词、关键句,想抓住这个“关键”,最好能够把它划出来,甚至写下来;这个工作做完之后,最后你再回到总体去理解,这个时候就基本上能够读通、读懂了。

具体来说,第一遍是前提,我们要“看首看尾看分析,题目人物要记好”,重在了解内容梗概;第二遍是重点,要求做到“标段圈划要思考,理清文脉基础牢”,重在理清文脉;第三遍是升华,“联系社会剖人性,由表及里主题出”,重在读懂主题。三遍阅读法特别适合文学类阅读,对论述类和实用类也相对适用,对文言文阅读也有一定的帮助,作文审题也可以借助于它。

下面结合郑州市二测中散文阅读的实例来进行解读。

原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露从今夜白

诸荣会

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籍……

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

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

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先恐后,催枯拉巧,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燥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

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粘湿,而一同被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这些乡巴佬、泥腿子,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

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

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

“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

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桨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标题直接采用杜甫诗句,巧妙点出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B.本文写白露时节云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并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界的从容。

C.本文的细节意味深长,如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D.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

8.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原文解读
下面,咱们一起来三遍阅读,解读原文。

第一遍,“看首看尾看分析,题目人物要记好”,重在了解内容梗概。用时一分钟足矣。

看标题。《露从今夜白》,杜甫的诗句,充满了诗意,且里面含有二十四节气之一“白露”,可大胆推测这次考的是散文,不是小说,且是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抒情的对象是“白露”这个节气。脑海里要加深对这个标题的印象。

看作者。当代非一流作家。

看出处。没有显示,但“有删改”,此词还是有所寓意的:可能原文太长,删改后变短了,适合考场的阅读字数;可能作了改动,改动后的文字更适合高中生阅读,考生正常去阅读即可,阅读时调动自己平常的积累就够了。

看分析。指的是看第一个题目,该题四个选项,常见的设置是三个选项正确,一个错误,而且错误的一项往往只错了一点点,那么,该题的选项就可以直接参考了。通过几个选项内容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本文的大致内容是描写“白露”的节气,该节气充满了“诗意”,在描写的过程中,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这样,通过借助该题的分析,就为第二遍阅读作了铺垫,阅读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

剩下的两个题目是否要提前看呢?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而定,个人建议不要看,赶快掉头去进行第二遍的详细阅读最要紧,这样可以保持阅读的完整性,而不是让阅读碎片化。

第二遍是重点,“标段圈划要思考,理清文脉基础牢”,重在理清文脉。用时一般在5分钟左右。

如果原文没有标段,建议大家要自己先标上段落符号,这样阅读起来,思路无形中会更清晰。接下来就是集中精力,逐字快读,圈划要点,文脉就会慢慢地自然显现。

第1段:白露节气最有诗意。

阅读需要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荷塘月色》的开头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故都的秋》开头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那么,本文也是开头即亮出了文眼“最有诗意”。文眼是透视主题的窗口,是理清脉络的筋节,是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

第2段:举出系列诗句,说明“白露节气最有诗意”。

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起笔是文眼的话,承笔一般要顺承起笔来进行阐释描述。

第3段:“白露节气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节气、生活、文化。

本段小结上文,总领下文,是全文的总领段,不出意外的话,下文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详尽地描述“白露节气的诗意”。

第4段:写节气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算是“节气中的诗意”的一个小领起,充满了美好的感觉。

第5段:写节气和生活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本段前半部分,写白露节气特有的系列意象,是写节气中的“白露的诗意”;后半部分,转而写白露节气犹如人到中年,有了从容的境界,是写生活中的“白露的诗意”。

第6段:写节气和生活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本段前半部分,继续写白露节气特有的一些意象,是写节气中“白露的诗意”;后半部分,转而写白露节气时人们的状态和心情——沉醉,超逸,旷远,是写生活中“白露的诗意”。

第7段:写生活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真正的丰收时节,需要等。”写的是农人的生活。

第8段:写节气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这段描写白露节气的特点非常细腻,很有诗韵。

第9段:写文化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放慢脚步,方能收获诗意。充满哲理的思索。

第10段:写文化中“白露节气的诗意”。

白露是个定型的节气,人亦如此,人生到了“白露节气”的阶段,应该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样人生才有收获。充满人生的哲理,本段升华主题,卒章显志。

以上是分段品读,之后要收,文脉便化繁为简,更加清晰,自然显现出来了。

第一部分(1-3):白露节气最有诗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节气、生活、文化。

第二部分(4-8):节气和生活中的“白露节气的诗意”。

第三部分(9-10):文化中的“白露节气的诗意”。

第三遍是升华,“联系社会剖人性,由表及里主题出”,重在读懂主题。在第二遍的总脉络梳理出来之际,主题自然生成。用时半分钟足矣。

第二遍理清了文脉,第三遍主题也就水到渠成了:本文通过描写节气、生活和文化中的“白露节气的诗意”,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欣赏与敬畏之情,进而联系人生,点出了“人生若想有收获,就需要我们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的人生哲理,引人深思。

白露节气是“表”,人生哲理是“里”,读出了主题,文章就算是完全读懂了,接下来做题,就会轻松自如了。

温馨提醒:

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其手法技巧与诗歌非常接近,无从下手时,考生可多回放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

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其手法技巧与小说多有相似,可适当借鉴小说。

03
试题解析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标题直接采用杜甫诗句,巧妙点出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

B.本文写白露时节云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并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界的从容。

C.本文的细节意味深长,如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

D.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强烈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

参考答案:C(“暗示劳动使他领悟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无中生有。)

解析:劳动者未必人人能领悟诗句的内涵,但他们可以体味到一种节气的诗意的美感。读懂了全文,这点就不在话下了。

8.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⑤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逢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节气”“生活”“文化”三方面“诗意的存在”各2分,每方面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该题就是对文脉的概括,思路理清了,这个题就容易多了。

9.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运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其中构成语言特点的方式1分,分析该方式的作用效果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可以结合诗歌语言类作答,即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了。参考答案里的每一个点,都缺少例子,应该加进去,有例子方是明证,是有力的说明。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马兰头味辛,性凉,凉拌最为爽口。新挑的嫩叶叶细茎茎犹如害羞的雪,落入滚烫的情怀岂不化为热泪一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建议:“马兰头摘取嫩者,醋合笋拌食,油腻后食之,可以醒脾。”生吃好,鲜凉滑爽甘香,正是马兰头的本味。洗净的嫩叶嫩梢,沸水里先滚一趟,把涩味赶跑,然后清水养一下,养出一盆绿翡翠,沥干,切碎。备配料,胡萝卜的黄丝丝、嫩黄瓜的青条条、豆腐干的白片片。三者拌入马兰头的嫩叶叶细梢梢,撒几粒精盐、白糖、味精之类的亮晶晶,淋几滴陈醋、麻油、酱油之类的浓情,拌匀,就是一道凉拌马兰头。吃吧,吃吧,就在筷子探向青菜的一刹那,突然怔住了,这哪里是一道凉拌菜,分明是大地的无边春色,人间的绝美风景。

立春,是一年的初始。早春的马兰头,直立着它的茎,碧绿着它的叶,任你挑,任你咬,让你的身体也发芽,让你整个人一年四季都春天。

(选自刘学刚《春挑马兰头》,有删改)

问题:请赏析文段中的画线部分。

参考答案: 

①多用短句,节奏明快,细致地呈现了凉拌马兰头的制作过程。

②大量运用叠词,如“黄丝丝”“青条条”“白片片”等,彰显了视觉、味觉的盛宴,惹人垂涎。

③多用口语,充满生活气息,如“吃吧,吃吧”,叙述亲切可爱;如“备配料”“撒几粒”“淋几滴”,以时间顺序展开,使凉拌的过程生动可感。

④运用联想,由碗筷间的马兰头联想到“无边春色”“绝美风景”,由实到虚,丰富并拓展了“咬春”的内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