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印记
回忆录
岁月更替,世事变迁。到西藏去旅行,已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梦想。八一节来临,激起我对部队的思念,心中萌生讲述青藏高原军旅生活的冲动。斟酌再三,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事迹可赞可扬,只不过是琐碎、点滴的往事。
掐指算来,从部队转业从警已是十六个年头。入警后无论是在基层派出所,还是在业务大队或机关科室,“归零心态”时刻伴随左右。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提及到部队的往事,更喜欢把直线加方块的经历深埋心底,想到沉浸在往事中会失去现在和将来,也觉得干什么就吆喝什么才是正道。甚至有一段时候,根本不愿意谈起部队的过往,觉得在青藏高原工作的十多年,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经历,青藏高原和内陆相比,无非是环境艰苦点,绿色植被少点,呼吸的氧气少点,吃的苦多点。再则,立志从军是我儿时的梦想,选择去高原当兵也是个人抉择。尽管如此,夜深难寐时,不禁感到部队的生活经历,已潜移默化深入脑海、融入骨骼,有些人和事甚至熔铸成了立身做人平衡的支点,值得永远铭记和发扬。
1998年7月,我从团政治处组织股下到连队任主官,政治处干部股同志找我征求意见时,我内心是犹豫的,源于底气不足。我虽然新兵入伍后第二年就到团司训队学了车,结业后又分到团汽车连干过,后来读军校时上的是汽车分队指挥专业。但我94年军校毕业后分到建制汽车团后,申请到了修理连,本想到修理连去学一技之长,为今后立身做人长点本事。年轻时往往容易见异思迁,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在修理连技术还没学到手,1996年初团政治处因人手有限,到连队选拔年轻的同志充实到机关,我听到消息后及时找政治处的领导汇报思想,申请到团政治处工作,并得到组织的批准。到建制汽车连任主官,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考验。
青藏线位于高原地带,最高海拔达到5000米以上的垭口有几个,所在的汽车连常年在四千里青藏线上流动执勤,担负着繁重的进藏运输任务,充满艰难、充满挑战、充满死亡威胁。如何不辱使命,带领全连完成好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是必须面对的课题。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面对繁重的运输任务,面对动态的教育管理形势,下到连队后我自觉融入到战士之中,把心与战士捆绑在一起,用爱及血肉之躯去接受任务和环境的洗礼。时至今日,虽然离开青藏线十余年,但青藏线的山山水水如刀刻般印在脑海,格尔木、纳赤台、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口、安多、黑河、当雄、羊八井、拉萨等地名,不但耳熟能详,而且如数家珍,因为那里有曾走过的足迹,还有可爱的战友忍受高寒缺氧负重前行的故事。
1998年7月至2000年6月,我与连队的战友一起数十次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每一次上线执勤都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现在依然清晰记得,连队充满青春活力的战士,每趟上线执勤后被高原强烈紫外线灼伤的脸,在叠加积累中泛起的“高原红”,我也知道青春年少的战士没有一个不爱美的,但他们在任务面前兑现的只有责任和承诺。我还记得每次上线执勤时连队的老兵,在随身携带的包裹中各种药品挤占了很大的位置,有的老兵因在高原呆了多年,患有多种疾病,为了完成繁重运输任务,身体不舒服时就靠药物来支撑,始终把完成任务放在第一位。在高原地区行车,由于海拔的逐步升高,出现头晕头痛呕吐恶心是家常便饭。每当我想起在高原军营的经历,我就情不自禁想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高原精神,真切感受到“那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八一前夕,写下此篇印记,自勉铭记并发扬高原精神。
顾 问:王夏子
覃世良
李克权
名誉主编:覃章海 周 兵
主 编:覃亚志
副 主 编:杨祖新 杜旭琼
文学总监:卢义宏
文案制作:邓呈静